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203节
作者:东边月亮圆      更新:2024-05-15 00:08      字数:3612
  禾儿反正心里是已经决定,说:“没事妈妈,等我有钱了,我们不去上学,出国去玩。”
  出个沪市都给一家人累个够呛的,还出国,赵秀云没想过,只觉得哪怕有这一天也不会很快,但对着孩子的妥帖还是说:“行啊,妈妈等着。”
  姐姐的心思还像芦苇一样飘荡,苗苗却已经早早沿着命运给的方向前进,她在漫长的基础学习后,终于要开始出门写生画人、画物,每周末都背着自己的小画板到少年宫集合,老师会带着他们四处走,有时候是公园,有时候是……臭水沟子。
  方海正好有空去接女儿,就看他们一帮子学生围着条水沟写写画画,皱着眉头凑近看。
  画的不是水沟,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别人家墙头钻出来的那朵花。
  画花就画花,非得在臭水沟边上是怎么着?
  方海带着对艺术的不解去问老师,老师振振有词说:“你难道没有看到那种秋风萧瑟和残花枝头的美吗?”
  恕方海直言,给他一百年他都看不出来,回去还跟媳妇说:“我怎么觉得苗苗老师说话,十次有九次我听不懂。”
  说的一句比一句古怪。
  赵秀云倒是知道,说:“陈老师的绘画水平可是很有名的,美院几次想调他他都不肯去,就喜欢教少年宫的小孩子们。”
  既然是名师,那偶尔有些与“凡人”不同的地方,方海觉得自己一下子又能理解,说:“是我境界不够吧。”
  他文盲嘛,这有什么。
  当然,虽然他一向自认文盲,但经过多年来的家庭熏陶,其实已经有很大进展,甚至在不久之后,给他带来巨大的好运。
  第196章 独处 第三更
  进入十二月, 震旦为这一批公费留学生举办欢送会,在学校大礼堂。
  赵秀云做为校报总编, 又是本场晚会的负责人之一,有张门票。
  正赶上是周三下午,方海能排休,索性来看热闹。
  他们一家只要是能买到门票的,甭管什么京剧、话剧、相声,一个月总要去看好几场,觉得比看电视有意思。
  大礼堂建于建校初, 条件其实不能算太好,木制地板踩一下吱吱呀呀响, 还没开场的灯光有些昏暗,演出者和工作人员来来往往,方海穿梭其中, 找到了自家媳妇。
  设备简陋,排练的、说话的、吵架的,声音乱成一团,说话全靠扯嗓子。
  赵秀云喊得都快哑了, 火气也上来,被人拍肩膀,心想谁呀这是,回头那下都有些不耐烦, 等看清是谁, 几乎是雪山消融。
  谁被区别对待,都会高兴。
  方海略提高声音问道:“吃饭了没?”
  赵秀云哪里顾得上,轻轻摇头,听见有人喊她, 招呼都来不及打就跑。
  方海寻思还有点时间,干脆去食堂买点吃的。不过学校食堂有补贴,本校师生凭饭票用餐,每个月定量供应。
  他也不好意思跟人换,索性绕远路去校外小饭馆买。
  几所大学其实都离得很近,催生了一条热闹繁华的街,现在当然都是国营店,什么都有。
  方海买了两个肉饼,油纸拿着就能吃,现在大鱼大肉估计媳妇也没空吃。
  新鲜出炉的,到手烫得很,这天气正正好。
  怕凉得快,他回大礼堂的时候抄了条近路。
  说是路,也不能算,是他执行任务时的本能,不管到哪里都会把地形记下来,脑海里规划出最近的路线。
  来过学校几次,他已经知道翻过宿舍楼和工科楼中间那道墙,是最快的直线。
  也就是他这身手,轻轻一跃过去,准确地和几个抽烟的男人面面相觑。
  躲在这抽烟的几个人也发愣,左看右看,目光停留在墙上,寻思是从这从天而降的吗?
  双方多少有点尴尬,方海有一种当年刚入伍,犯错被班长逮到的感觉,嘴角抽抽说:“打扰了,打扰了。”
  说完有点落荒而逃的架势,撒开腿就跑。
  比预想里更快到大礼堂。
  赵秀云正翻箱倒柜找衣服,有些发脾气说着:“反复强调过,后台很乱,演员们要看好自己的东西,这么大一件衣服也能塞不见吗!”
  这明摆着添乱吗?和走到高考考场的时候说忘记带笔有什么两样。
  方海站在边上等他们忙完,才过去说:“吃点东西吧。”
  后台连空气都逼仄,赵秀云忙起来不觉得饿,松口气的时候迟来的觉得,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她赶快说:“饿死我了。”
  两个饼三两口就没,方海还给用水壶装了一壶汤,两个人在布幕后面说话。
  他趁着人吃东西的功夫说刚刚的事情,不好意思挠挠头说:“好像把人吓到了。”
  试想想,一个人忽然出现在眼前,可不吓坏了。
  赵秀云好笑道:“你多大的人了,还翻墙,以为自己是小年轻吗?”
  方海倒是说:“我不年轻,也比那些年轻人身体好。”
  这话倒是真的,有时候搬搬抬抬,几位男同志都指望不上,赵秀云都得自己撸袖子上,就想着在家多久没干过这种大力气活。
  干得少,就退化,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托锻炼的福,身体倒是越来越健康。
  她不甚在意拂去男人后肩处的灰尘说:“快开始了,你找地方坐吧。”
  学生们的生活都很简单,有点新鲜事挤着看,门票是入场,除了前排都没有座位号,先到先得。
  方海到得早,坐在正中间。
  他其实特别爱看人表演节目,毕竟平常没什么娱乐活动,早年在部队的时候,更是哪次说有文工团的人下来,头天夜里都高兴得睡不着。
  连诗朗诵,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赵秀云时不时到舞台旁边看看情况,能看到他专注的侧脸,心里好笑,跟同学借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心念一动,家里好像没什么单人照。
  一张照片里,几个人都是那么多钱,夫妻俩拍过,孩子单独拍过,好像他们俩从没想给自己拍过。
  说不出来的,在晚会结束后,她提议道:“绕到西园去吧,我给你拍张照。”
  无缘无故的,方海问:“为什么?”
  要是有用的话,也应该去照相馆拍证件照。
  “就是忽然想起来,家里好像没有一张你的照片。”
  方海自己拍过照的时候寥寥可数,想起来说:“有啊,那次去北京接受表彰,不是带回来一张单人照。”
  掐指一算,也有三年了。
  赵秀云侧头看他说:“让你拍你就拍。”
  方海也是心疼胶卷,不过没再说话,难得一个人站在镜头里,有些不自在问道:“这样可以吗?”
  西园有一尊伟人雕像,下面还有“震旦大学”四个字,几乎所有学子拍照首选都是这儿,他们在这也不算突兀。
  方海什么大场面没见过,这会居然扭扭捏捏的。
  他觉得自己对着的不是相机镜头,是媳妇的眼睛,眼里好像只能装下他一个人。
  真是难得有这样的时候,孩子不在,就两个人,拍完也不急着回,推着自行车慢慢回去。
  现在禾儿和小麦他们能轮流做饭,不像以前总吃担心她们有没有吃上饭,总是着急忙慌往家里赶。孩子也知道父母忙,不会总看着门口等。
  走路就得说话,有一搭没一搭的。
  方海忽然说:“对了,下个月有个很大的外商考察团来,要戒严,学校也得全部出动。”
  但凡有个大一点的活动,人手不够,公安学校的学生们永远得补上,一个人当两个用,又得没日没夜排查安全隐患,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
  赵秀云知道这又是忙碌的前兆,叹口气说:“行,你自己小心点啊。”
  这种基层任务就是得神经绷着,危险性不大,不过方海还是应“好”。
  毕竟一句话就能让媳妇更放心,为什么不说。
  第197章 共事 第四更
  这回的外商考察, 是华侨们组织起来的,人数大概小两百, 各行各业都有,市委对引进外资高度重视,场面搞得尤其热闹,还要在市工人体育馆办晚会。
  少年宫吹拉弹唱的已经组织起来,更别提各单位都有自己的演出队,一时之间竞争异常激烈。
  第二小学是沪市最好的小学,别名机关子弟学校, 有这种事从来是当仁不让的。
  苗苗今年四年级,已经是大孩子, 因为话少,一贯叫老师觉得稳重,加上长得好看, 被选上给嘉宾们献花。
  家长们得自费给孩子们买白衬衫、黑裤子和小皮鞋。
  前两样还好,后者,赵秀云在猪皮和牛皮之间纠结一下,还是买的贵一点的。
  皮底硬, 其实不适合孩子穿跑跑跳跳方便穿,赵秀云今年给孩子买的是刚流行起来旅游鞋,她有条件的话总想给孩子用好点的,不像别人家, 买鞋大两号, 走起路来咔吧咔吧响。
  这个穿完还有下一个,苗苗其实也捡姐姐的旧鞋子穿,质量好,抗造。
  赵秀云会反复观察孩子的意愿, 生怕她不愿意,但目前看来苗苗还是挺乐意的,偶尔会提出多买几本临摹画,父母都是当场同意。
  不然老大穿过的鞋子,还好好的,送人都心疼,老二能继续穿肯定是最好。
  这恐怕是苗苗这一两年买过的唯一一双新鞋,小丫头穿着跳两下,说:“咚咚响。”
  牛皮底子,是这样的,赵秀云说:“没事,我找个师傅给你钉一钉。”
  百货大楼里既有修鞋匠、又有裁缝铺,总之一应俱全,都是国营单位。
  没出门口,赵秀云就给孩子换上新鞋,甭管是多贵的,总得适应两天更合脚。
  苗苗跳下两节楼梯,说:“没有声音了。”
  大概觉得有意思,罕见原地跳起来,两个小辫子一甩一甩的,没别稳的发卡慢慢滑落,禾儿反应快,马上伸出手接住,可惜父女俩的动作一样,撞在一起,发卡反倒弹一下,滚两圈进路边的排水沟里。
  幸好最近没怎么下雨,不过捡起来还是一圈灰。
  方海左右看看,索性在自己的裤腿上蹭一下,反正衣服是他自己洗,没什么大碍。
  禾儿吹吹给妹妹别好,说:“你要用力弄进去才行。”
  苗苗怕疼,对自己非常怜惜,现在自己扎头发都是松松垮垮,坚决不肯勒头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