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90节
作者:小桂花婆婆      更新:2024-05-15 01:22      字数:4347
  前面粮食卖价还可以去米铺打听,可赈灾粮满仓,以及朝廷官员的调谪之事,周子旭是从哪里知晓的。
  联想到刚刚他提的茶楼,林远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是从茶楼听来的?”
  周子旭嗯嗯嗯的点着头,“怎样,我聪明吧?”
  原来,自几日前说了要给自己当老师后,周子旭就一直在想着如何增加见识的事。
  虽他不想承认乌静先生给出的泛泛而谈的批语,可自己写策文时论据难寻,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周子旭觉得,就目前来说,自己最该做的就是像林兄一样,多收集一些时务实事才是眼下关键。
  至于来源,除了从闱墨制义和历届乡试会试的策文上获取,周子旭突然想到了一处所在,那就是茶楼,特别是靠近繁忙码头那儿的茶楼,那里每日来来往往的坐贾行商可有不少,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天南地北的走,自然知晓天南地北的事,常去那儿坐坐的话,肯定能听到不少有用的事来。
  所以,趁着今日正是休沐日,便匆忙带着书砚往北城码头的八方茶楼去了。
  出门前,周子旭本来想喊上林远秋一块的,可又怕到时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觉得还是自己先去一趟好了。
  主仆二人到了那儿,就挑了个临窗的位置坐着,再让店伙计上了茶水,而后就边吃茶边竖着耳朵了。
  茶楼和饭馆酒楼不一样,在这里,只要你有空闲,哪怕捧着茶碗坐上一天,掌柜也不会过来撵你,且那跑堂伙计还会拎着茶壶时不时的过来给你添些茶水。
  不过前提你得花银钱点了茶,否则这么干坐着,挨掌柜的白眼是肯定的。
  正如周子旭预想的那样,随着一艘艘船靠岸,来茶楼吃茶的商贾就多了起来。
  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是过来谈生意的,更多的还是趁着卸货或者装货的空档,来这边与人说话聊天的。
  都是山南海北四处走动的人,知道的事情肯定多,等聊到兴头上时,那各地的所见所闻,自然就娓娓道来了。
  这让听的满耳朵的周子旭简直高兴的飞起,心下后悔来时怎么没记得把笔墨纸砚给带上,不然脑子里装的讯息太多,肯定要混成一锅粥了。
  最后,觉得脑子已快记不下的他,只能提早回来了,等到了宿舍,就提笔把讯息记到了册子上,而后飞快往这边“显摆”来了。
  林远秋对周子旭的聪明脑袋瓜佩服的不行,许是前世没有这种大堂式的畅聊所在,所以林远秋是丁点往这方面想的念头都没有。
  再看周子旭记下的这些内容,涉及到的方面可不少,有关乎农事的,有讲民生的,还有官场方面的等等。所有这些,不正是他俩目前最需要知道的时政吗。
  看到林兄眼里的佩服,周子旭心情激动,能得到林兄的一句夸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而得了好方法的林远秋,心中的激动可不比周子旭少。世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林远秋觉得,两人行也必有我师焉。
  想到早上自己卖画得了不少进账,此时又得了周兄的好法子,两件好事聚在一起,今日合该好好庆祝一番才对。
  林远秋豪气的一挥手,“周兄,今日中饭由我做东,咱们现在就去鱼香居吃红烧鱼去!”
  吃吃吃吃鱼?
  周子旭顿时眼睛睁得老大,才吃了没多久呢,今日又去?
  所以,这日子还过不过啦?
  见对方满脸的纠结,林远秋忍不住笑道,“爽快点,到底去不去?”
  “去去去,肯定去!”
  周子旭也懒得纠结了,有香喷喷的红烧鱼吃,傻子才不去呢。
  再说,灌了一肚子的茶水,也实在想吃些美味来压压肠胃了。
  ……
  这日之后,林远秋和周子旭就多了一处去的地方。
  差不多隔上一日,两人就会去一趟码头的八方茶楼。反正下午半日教谕也不上课,倒是便宜了安排。
  相比起早上的热闹,下午的茶楼完全可以用座无虚席来形容。有好几次,林远秋和周子旭都轮不上坐。
  人多了,聊的话题自然也多了,两人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的居多。
  等回到府学后,再一条条整理分类。
  就这样,才过了一个月,记录的时政讯息已能钉出一本册子了。
  ……
  进入冬月后,天渐渐冷了下来。
  因着不放心在外求学的儿子,林三柱和周兴结伴来了府城一趟。
  两人除了看一看自家儿子,还送来了新做的棉袄。孩子们正是往上拔高的年纪,袄子不新做哪成啊,
  这不,去年的棉袄到了今年再穿,那衣摆处都快短到膝盖了。
  看到自家狗子脸上终于长肉了些,林三柱嘴巴差点乐歪。
  长肉好啊,这样壮壮的才不会生病,大冬日的也能更扛冻一些。
  快回去时,林三柱想起春秀定下亲事的事还未说,便和林远秋说了此事,男方正是先前来信告知过他的沈家次子。
  沈家在横溪镇和周善县都有医馆开着,论起家境来,还是挺不错的。
  ……
  第92章 写家书
  进入腊月,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多出了不少,新岁临近,众人都是冲着置办年货来的。
  街面上的铺子忙碌了,那货来货往的码头肯定也比先前繁忙了许多。同样的,八方茶楼也就更加座无虚席了。
  只不过,林远秋和周子旭并没受到座无虚席的影响。因为这段时日,两人哪怕再迟些过来,靠近门口的那张八仙桌也都是给他俩留着的。
  这倒不是店掌柜特意照顾,也不是林远秋他们已付了定钱,而是每日都有人过来帮忙看着呢。
  至于看着座位的是谁,当然是码头周边的住户了。
  那替人写家信的老书生,已有半个多月未出来摆摊了,可大家伙儿都还等着给家中寄信报平安呢。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帮着写书信的人,他们自然不会错过了。
  于是,附近的住户们,但凡有要往家里写书信的,都会早早过了茶楼来,然后往那靠门边的桌位上一坐,算是提早占着位置的意思。这样等两个小书生过来后,就有可写书信的地方了。
  茶楼掌柜和店伙计见此情形,也没多说什么,横竖这两个书生过来后,都会点上茶水糕饼,所以并不耽搁楼里的生意。
  而这两个小书生,指的当然就是林远秋和周子旭了。
  说来也是好笑,直到今日,林远秋和周子旭都没弄明白,他俩好好的来茶楼喝茶听旁人聊天的,怎么就变成替人写书信了。
  记得那日过来茶楼稍微有些晚了,等看到只剩下大门边上还有空着的桌子时,两人也没嫌弃,忙拉过长凳坐了下来,而后照常让店伙计快些送了茶点过来。
  等茶水点心上了桌,两人就往边上瞧,发现今日果然又有好几个提笔记账的商贾,这让林远秋和周子旭心中暗喜了不少。
  于是两人也大模大样的把带来的笔墨摆到了桌子上,再把茶碗里的茶水倒入砚台一些,随后就若无其事的磨起了墨来。
  今日是林远秋他们第一次带了笔墨砚台到茶楼来,没法子,谁让这几日有用的信息实在太丰富,若不用笔纸写下,光靠脑子肯定记不了这么多。
  是以两人就想着,等下次再过来时,不如就把笔墨纸砚带上。反正这几日茶楼里也有不少翻着账本登记账册的商贾,所以他俩也不算突兀,旁人见了,肯定也以为他们这是在忙着记账呢。
  此时迫切想着多记些有用资料的林远秋和周子旭,也没想过,两张一看就是读书人的面孔,旁人怎可能傻到把他俩误看成盘账的商贾。
  这不,等两人刚磨好墨汁,还未开始动笔呢,就有一个衣衫褴褛,一看就是在码头帮人扛货的中年汉子探进头来,“小书生,帮我写封信。”
  没等林远秋和周子旭反应过来,就见那中年汉子快速从衣袋里掏出几枚铜板,往桌上一放后,就开始叙述起要写的内容来,“爹,娘,儿子已在府城寻到了挣钱的活计,一天能挣上六七十文呢,每日也都能吃饱肚子,您二老不用挂心……”
  因还要赶着去扛货,所以中年汉子说得有些快。可等他看到对面两人还呆愣愣的并未动笔时,想着肯定是自己说得急了,忙就停了下来,接着一字一句又从头开始说起,再说时,汉子的语速就慢了好多。
  然后,周子旭就看到,坐在他对面的林兄,提笔蘸墨,照着汉子的叙述,开始在纸上写起了信来。
  眼前的汉子,让林远秋忍不住想起当年他爹也去码头扛货的时候,所以能帮就帮吧,反正只是举手之劳的事。
  本以为这只是个例,哪知等中年汉子拿着写好的家书离开不久,很快又有几个要写书信的找了过来。
  同样是衣衫褶皱,手指开裂,一看就是常年在码头这边靠做苦力养家糊口的人。
  林远秋也是近几日才知道,北城这边的住户,大多来自外乡。
  这些人比府城人更吃得起苦,力气也大,所以那些商贾都喜欢雇他们做活。
  有银钱挣,自然就留得住人,渐渐的,好多外乡人都在这边落了脚,长年靠着在码头搬运为生。
  而临近过年,正是他们往家里捎银钱、寄家信的时候。可许是天太冷的缘故,先前那个替人写书信的老书生这几日没再过来,大伙儿正着急呢,这会儿听到李二牛说茶楼就有替人写书信的,自然都飞也似的跑过来了。
  面对这么一群人,拒绝的话,林远秋跟周子旭怎么都说不出口,最后只得提起笔,挨个替他们写起了书信来,且林远秋还给书砚拿了银两,让他去书肆买些装书信的封套过来,总不好就让人家这么干拿着信纸吧。
  至于替人写书信的银钱,两人一商量,最后决定也跟别人一样,根据字数的长短,收五文到十文不等。
  原本看他们靠苦力挣银钱不容易,周子旭是想一文钱都不收的,可林远秋并没同意。
  不是他舍不得这几文钱的收入,而是他俩不能扰乱这个市场。
  若今日他们免费替人写了书信,那么等那个老书生再出来摆摊时该怎么办,人家说不定就靠这笔收入谋生呢。
  周子旭一听,忍不住吐了吐舌头,心道自己的想法确实欠妥了。就像林兄说的,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他俩总不能因为一时的善心,而影响了别人的生计吧。
  说到不容易,周子旭就想到了此时的自己和林兄,你看大冷的天,他们就坐在门口处,虽有厚布帘挡着风,可每次有人进来时,都会带了冷风进来,没看林兄的几根手指,都开始长冻疮了嘛。
  听林兄说,晚上睡觉把手放进被窝里时,生冻疮的地方就会又痛又痒,可不舒服了。
  周子旭从没生过冻疮,自然没有体会过又痒又痛是个什么滋味。
  不过看到林兄每次说起冻疮时,都是一副只差咬牙切齿的模样,想来挺难受的吧。
  而此时的林远秋,看着比原来粗壮了不少的几根手指,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才好了一年呢,没想到今年又长出来了。
  林远秋发现,冻疮这东西,只要生过一回,那么之后每到冬季,就很容易再长出来。
  也幸好自己的冻疮不会破皮,不然那滋味,肯定更酸爽。
  ……
  替人写信的事,一直持续到了腊月十六,等基本没人再过来时,林远秋和周子旭便暂歇了去茶楼的事。
  再过两日,就是府学放年假的日子,两人想去街上一趟,准备给家里人买些东西回去。
  说是家里人,其实也不会每人都买。除了给爷奶他们,剩下就是几个小的了,两个侄女一个侄儿,还有一个小外甥。
  至于春燕、春草,自是不必说的,林远秋每次都会买礼物给她们,有时头花,有时布料,还有香扇什么的,挑的都是现下最时兴的样式。
  而给两个妹妹买东西时,林远秋也会给春秀带上一份,如今家里就她们姐妹三个,总不至于就差二姐的。
  想到上次几人收到头花时的兴奋,林远秋准备这次依旧给她们买头花,两个小侄女也是。
  给女孩子们挑礼物可不是林远秋的强项,反正随大流肯定不会错的。
  看到林兄给两个小侄女每人买了两朵带珠子的小头花,周子旭忙也跟着挑了两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