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4节
作者:
一口香 更新:2024-05-15 05:21 字数:5601
这个时代,出门可不是个小事,要先去报备里典,没有验和传,他们连乡里都走不出去。要准备舒适的车马,还很有可能在外头过夜,要住驿站,秦大母年纪大了,更是马虎不得,仆役要带足了,钱币丝帛等钱财物品更是要多带......
事情多且杂,剩下的这几天,秦母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就是为了婆母和儿子在外头能舒服一些。
终于,在一个艳阳天里,秦大母和秦川坐着马车,带着护卫仆役和满车的物资,向栎阳县的中心都乡赶去。
秦母留在家里看家带孩子,也是守紧了门户,蒿里的里典和亭长路过秦家的次数变多了,秦川这个长男不在,他们有义务保护好秦家妇孺的安全。!
第7章 养鸭大户
蒿里的亭长是陶矛,今日他特地又从秦家门口路过,跟守门的老翁聊了几句,听说秦鱼在农田这边,就找了过来。
自从秦家办了一场成功的馒头宴,里典就跟秦家热络起来。按他的说法是,秦家以前太高冷了,不接地气,没有什么事,他都不敢去他们家串门。现在好了,一场馒头宴下来,他知道秦大母是个慈爱和气的老妇人,秦家也没那么不近人情,相处着才热情了起来。
尤其是秦家那层出不穷的美味吃食,他们家并不敝帚自珍,有什么新鲜吃法都是跟邻里分享的,里典把它们在跟乡里的同济和上司们传播一下,沐浴着他们赞叹羡慕的眼神,蒿里的里典真是跟吃了仙丹一般,飘飘然,熏熏然。
里典主动跟秦家走的近,秦鱼很快就发现,他们蒿里的里典竟然通音律,更是一位抚琴的好手。
秦鱼想学。
音律可是君子六艺之一,贵族们交往宴请,都是离不开音律的,而且,秦鱼本身会吹笛,他想把音律这一块重新拾起来。
孙儿想学音律,秦大母拿着十条腊肉,亲自去里典那里,请里典到她家里去教孩子们音律。
没错,学音律虽然是秦鱼提出来的,但她要所有的孩子都学,学不好还有处罚哦~~
里典很痛快的答应了,他原本只是想随便教教的,但秦大母搞了一个郑重的拜师仪式,还请了全里的人来做见证,这下把里典架了起来,里典就是不想好好的教也不行了。
而且,凭什么里典可以免费教秦家的孩子学音律?都是蒿里的孩子,他们家的孩子也可以去学嘛。
秦大母的行为避免了以上两种情况。
既然是正式拜过师的,秦家每年都是要给里典供奉的,若是有意愿拜师并且能承受供奉的,自然可以去请求里典收下他们家的孩子。
可事实上,在蒿里这一个里里,也只有秦家能这样“财大气粗”的让家中子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了。
总之,秦鱼小小年纪,不仅学会了抚琴——他们家里有琴,还不止一把——还“学会”了吹笛,他学的第一首曲子,就是秦风·蒹葭。
这首后世耳熟能详的蒹葭,在先秦是一首民谣,秦国上下阶层里都能唱上一两句
。
因此,每当他骑着家里的耕牛出去放羊的时候,他都会兴致盎然的骑在牛背上横笛吹上一曲蒹葭,然后在田地里听见笛声的年轻男女们总会忍不住的跟着音律唱上一回。
每当这时,秦鱼都会特别的感动,先秦时代,山好水好人好,除了落后怎么赶都赶不上的落后生产力,真是再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了。
陶矛找到秦鱼的时候,秦鱼已经吹玩一曲,正坐在牛背上指挥着侍女烟在水岸边捡鸭蛋呢。
这些鸭子可都是他让人聚拢了野地里的野鸭子一点点的孵化养起来的,为了这群鸭子,他家大母还特地把他们家的十几亩良田换了这一片的湿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家的,秦鱼早就在脑子里规划好了一整套的生态养殖循环系统了,就等着他一点一点的将之付诸行动了。
秦鱼见陶矛找过来,笑着问他:“矛大叔,您找我有什么事么?”
陶矛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笑的憨厚,他道:“还不是家里婆娘,自从吃了你家的鸭蛋,就整日的想着,这两天她听我说你这里孵化了许多小鸭子,就央着我给她换几只回去,她也好养了吃鸭蛋嘞。”
春日里正是动物发情的时节,鸡鸭鹅之类的也多是这个时候孵蛋,今年秦鱼打算扩大鸭群的养殖规模,自然是陆陆续续的孵化了好多个小鸭子,不止小鸭子,还有鸳鸯之类的鸟禽。
秦鱼好奇道:“矛大叔,家里自己养鸭子是要缴税的,你们想好了?”
要说秦国的赋税,十税一,多是真的不多,但税目种类之多,简直遍布百姓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百姓们自己在自己院子里养些鸡啊鸭啊的改善生活,竟然都还要缴税,秦鱼真是心里特别不理解,也不接受,但,他不敢提出异议。
陶矛是亭长,自然知道养殖牲畜是要缴税的,而且,要是养不好,把家畜养死了,一不小心就要受处罚的。秦鱼怕陶矛家里看他养鸭子好像养的很好,就想自己也养起来,万一到时候他们不会养,把鸭子养死了,处罚倒也罢了,他怕会影响陶矛亭长的职位。
陶矛可是经过严格训练和筛选过,才当上亭长的,对秦律,他自然是熟记于心。
他道:“我家打算只养两只,你挑两只最健壮的给我,我家好好养着,
总不会那么容易就养死了吧?至于税收,这两只鸭子交不了多少税的,顶多交些鸭蛋罢了。”
秦鱼还是不大放心,他道:“既然只养两只,不如你挑两只半大的回去?”
陶矛有些犹豫:“这,这不大好吧?”小鸭子和半大鸭子,可是两个价格。
秦鱼笑道:“矛大叔可以跟里典说一声,先从我这里抱两只养着,要是养死了,就算在我这里的鸭损里,要是等鸭子正常下蛋了,再问问我大母怎么个换法就行了。”
秦鱼养了这么多鸭子,不可能不死一只,因此,他这里的大规模养殖,是有报损的,只要死的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就无碍。
陶矛简直有些手足无措了:“这,这不好吧?”
秦鱼看出他的跃跃欲试,又怕欺负了他这个小孩子,所以不敢一口答应下来,他就感激道:“从昨天我家大母和大兄去了都乡之后,矛大叔你每隔一个时辰就要从我家门口走一趟,半夜里还要来看一趟,我家里都感念大叔的好呢,就是白送大叔两只也是应当的。等我大母回家来了,定有厚谢的。”
秦鱼一说他这两天的尽心尽力,陶矛就又憨厚的笑了起来,黝黑的脸在阳光的照耀下都要发光了,他笑道:“都是邻里,理应相互照顾的,我又是亭长,管着咱们里的治安,都是分内的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秦鱼笑道:“应该的,应该的,都是邻里,大叔更不该跟我客气才是。大叔你看看哪只鸭子顺眼,先抱回家养着吧,我让烟跟你去老师那里走一趟,说一声就是了。”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陶矛就不再瞎客气,只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看顾好了秦家,不要让那起了坏心的骚扰了他们一家妇孺才是。
但其实,秦家是有上过战场的奴隶兵的,并不怕一些小偷小摸的小贼,但陶矛的尽责和好意,还是让人暖心。
不得不说,论基层小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秦国要甩山东六国八条街去,根本无法可比。
秦鱼想,后方家小能安居乐业,也是上战场的秦国兵卒敢拼敢杀无后顾之忧的原因所在吧。!
第8章 联姻
栎阳都乡离西乡并不远,还有平坦直达的直道,快马奔驰的话,一个来时辰就能到,乘坐马车的话,两个时辰左右小半天的功夫也就到了的。但秦家大母年纪大了,马车要迟缓一些,再加上要顾及后面货车上一些易碰易碎的礼物,她们也不赶时间,即便这样,半天的功夫也足够赶到栎阳都乡了。
她们原本的计划是头一天跟里典报备,从乡里办好出门的手续,第二日天一亮就出发,等到中午的时候,肯定能赶到都乡入城门的,然后到她们一边去都乡的宅子里打理仪容,一边派管家去县官署里投拜帖,问下午能不能去官署里拜访,官署不方便,也可以去县令家里拜访,都是一样的。
这两年,秦家可没少跟县令打交道,秦大母有把握县令会亲自见她。
跟县令谈完,在都乡宅子里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顶多下午,秦大母一行就可以归家了。
所以,等秦鱼送走捉了两只半大母鸭的陶矛之后,又看着羊群吃了一会嫩草之后,就骑着黄牛,带着田园犬,赶着羊群,在太阳还悬挂中天的时候,回家了。
秦母见幼子早早归家,就知道他是焦急秦大母她们,秦母跟他道:“方才伯牛回来报信,说你大母要晚两日才能归家呢,我已经让他去里典那里报备了,等会他回来,你可再仔细问他。”
秦鱼惊讶:“晚两日?可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
秦母笑道:“好事。”
秦鱼正狐疑呢,伯牛回来了。
伯牛是秦大母从咸阳带过来的老管家——先秦叫家臣,管理主家一应的外交和内务——后囿的大儿子,年过不惑,正是年富力强办事老到的年纪。秦大母出门带着后囿这个老管家撑场面,伯牛就是跑腿办事的,也是培养他成为秦家下一任大管家的意思。
秦大母特地派他回来禀明,可见这个“好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否则,她只要派一个跑腿的奴仆回来说一声,顺便带着新的传回去接应她就行了。
伯牛一见到秦鱼,黝黑精悍的脸庞就笑开了一花,他先跟秦母见礼,然后跟秦鱼问好。
秦鱼跟他道辛苦,他才把他新从里典那里办好的传给秦母查看,笑这对主母和小主子回道:“里典先生先跟主母道
喜,说若果真能定下来,他会携邻里们上门亲自道喜。”
秦母一边仔细查看手中刻着字的竹片,这是里典给秦大母和秦川新开的传,一边听伯牛回话,听到里典要亲自来道喜,就笑道:“他有心了,若是真的能成,咱们必是要宴请乡里的。”
此时,秦鱼真的是好奇极了,他见秦母和伯牛话说的差不多了,就问道:“阿母,到底是什么样的喜事?”
里典这个外人都知道了,应该是能提前说的才是。
秦母将传交给伯牛,让他收好,揽过秦鱼,高兴道:“白鱼儿,你大兄要娶新妇了。”
秦鱼吓了一跳,大哥要娶新妇了?大哥不是要过两个月才满十五周岁吗?这就要娶新妇了?会不会年纪太小了?还有,怎么会这么突然?
但仔细一想,男子十五岁就成亲,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秦国虽然规定男子十七傅籍,也就是成年,但由于秦国年年征战,人口锐减,国家为了鼓励生育,一般男子十五岁就可以算是成人,可以婚配了。尤其是战事吃紧的时候,为了增兵,甚至年满十五岁的少年,也是要被征召上战场的。
所以,秦川十五岁定亲,成亲,其实是正常秦人婚姻状态,并不算异常。
伯牛见秦鱼惊的眼睛都睁大了一圈,还笑着解释道:“家主本就到了娶新妇的年纪了,如今得姚县令青眼,正好是喜上加喜的时机。”
这话,透露出来的内容可就太多了。
姚县令青眼?什么青眼?不会是姚县令看上秦川,姚家要嫁女儿到秦家了吧?
喜上加喜?若说秦川娶新妇是一喜,那么,另一喜是什么?
秦鱼仔细听伯牛述说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越听越有‘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味道。
从伯牛的述说里,秦鱼总结出了两喜的来龙去脉,准确来说,其实是三喜。
第一喜,是因为之前秦家献上麦粉的制作方法和大规模养殖鸭禽的方法,经过姚县令的大力举荐之后,秦家、也就是家主秦川,很可能会被王宫封赏。如今他再把制造奶烙的这个大功绩报上去,封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至于能不能封赏,以及后期封赏多少、由谁来封赏,其中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第二喜,则是姚县令要升官了,他被提拔成了河西之地太原郡的郡守,等新的栎阳县县令到任之后,他很快就要交接赴任去了。
第三喜,就是现在的姚县令,板上钉钉的姚郡守,想要在升官之前嫁女儿,嫡长女,郑重其事货真价实带陪嫁媵妾的那种。他看中了秦川。
秦家嫁的是嫡长女,不是次女或者庶女,也就是说,姚家不只是嫁女儿,而是要跟秦家联姻,结两姓之好的那种。这样的话,除了嫡女和长女,几乎没有哪个女儿能胜任此等联合两家的重任,更何况姚家许的这个女儿是家中嫡长,两个尊贵的身份都占了。
若是秦家能答应,好处颇多,最近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跟第一喜挂钩,秦川若是成了姚县令的准女婿,封赏的事,姚家就会出大力气。
若是秦家不愿意与姚家联姻也可以,但他就只能秉公办事,咸阳城的贵人们怎么做决断就不是他能保证的了,或许最终也只能由他这个县令,亲自到秦家走一趟,把咸阳宫里的赏赐发放给秦家?
伯牛说,后面这段不与姚家联姻的后果,都是秦大母与后囿猜度的,但秦鱼去看秦母的脸色,秦母半点没有被隐晦威胁的不悦,她只笑笑,摩挲着秦鱼的小肩膀,随口道:“显贵之家自是有脾气的。”
伯牛则是道:“主母说的是。这几年,姚县令因我秦家屡获政绩,这才得以升迁郡守。现在,他以嫡女许之,固然有他的诸多考虑,但也未必没有酬谢的意思在里头。老主母的意思是,可以答应下来,现在我家不如姚家,等小主人长起来,”说道此处,他看看依偎在秦母怀里睁着大眼睛看他的秦鱼,自豪的笑了起来,继续道:“...等小主人长大了,封侯拜相不敢妄言,但门第上,必会匹配姚家好女的。”
秦国国策最重要的两条就是耕与战,平民想要获得爵位,只能上战场,若是想获得赏赐与优容,就只能是努力耕作,多生产粮食,这样,就可以抵消徭役了。
秦家有麦粉的新做法和吃法,有鸭禽新的大规模养殖减少瘟疫的方法,现在又有了奶烙,每一条,都是在为国人的饭桌加码,上面理应嘉奖。
没有爵位算什么?有封赏就足够匹配姚家了,还有,他怎么瞧,都瞧自家小主人将来都是个爵官加身的。
秦法虽说是家中儿子到了年纪要分家,但家是分了,情分可分不了,难道以后秦鱼分家出去了,有了什么好事情会想不到自家亲大哥吗?秦大母和秦母必是要跟着秦川一起生活的,难道秦鱼会不孝吗?他若是以后出息了,会不拉拔自家侄子吗?
这些,可不是一句分家就能了解的。
秦母听了伯牛的话就笑了,语气里难掩自得:“若是我儿年纪相当,姚家更想跟我家白鱼儿联姻吧?”
伯牛大笑:“若等小主人年纪相当了,姚家士族,可就高攀了。”
秦鱼看俩人说着说着就把话头扯到自己身上,忙把话题转回来,问道:“若是姚县令感激我家,为何一定要联姻,若是一定要嫁女儿,难道整个栎阳县都挑不出比咱们家更好的人家吗?”
他是真的不明白姚县令是怎么想的。
栎阳县是个大县,曾经是秦国的都城,都乡里可还住着好些个老牌贵族呢,难道就没有一个值得姚县令嫁女儿的?
还有,他们家都没有一个有爵位的,他大哥现在也还是个白身,即便以后上了战场,不是秦鱼自黑,他们家真的就没有战场运,姚县令难道就不怕自家好女年纪轻轻就做寡妇?
或者这个姚县令对他们家有什么他想不到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