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
作者:
湘君 更新:2024-05-15 10:10 字数:3069
小元丰被他派出了京办事,眼下还不知道他母亲出了事,若是知道,恐怕会做出什么事来。
思及此,完颜玉召来忽鲁,叫他立即出城把元丰安置好,不得四处走动,甚至他有心想把元丰送去大理。
小彤彤只是襁褓中的女儿,而元丰不同,已经长大了,他的血脉里还流着前朝陈国的血,还好元丰不在京城,还好他前几日便把孩子送出了京。
忽鲁得令,独自一人出了城,走之前,文祥给了忽鲁一个锦囊,这是留待途中遇上危险的时候用的。
完颜玉便这样抱着小彤彤坐在长榻上,不吃不喝也不睡,就这样望着怀中的孩子发呆,女儿尚小,以后或是没有娘亲在身边陪伴,不知道孩子要多么的遗憾,孤单着长大。
就这样坐了一日一夜,中途陪伴着小彤彤,完颜玉哪儿也不去,也不处理政务,并不愿意见文祥,不只是文祥,府中家臣一个不见,也不过问府中的情况,更不问宫里的情况。
完颜玉抱着小彤彤,自我意识里似乎没有了旁的。
陪着孩子吃饭,陪着孩子睡觉,忽然发现带一个孩子竟然如此之辛苦,想起每次自己起来给孩子把屎把尿的,便想起平时小女人也是这样起来的,也是这样对着照顾着孩子的。
他知道了做为母亲的艰辛,他想以后代替着宋青宛好好的照顾着孩子。
就这样转眼过去了六日,这日早朝,完颜玉站在朝堂上,听到梁帝下旨,揭示宋青宛乃前朝帝姬之身份,并赐下府邸,以表梁帝仁慈大度,并为了招揽前朝遣臣才子之心,封宋青宛为梁国公主,享梁帝亲生公主之待遇。
旨意里虽没有明言说她与完颜玉的婚事作废,却说前程往事不再提,以后以公主之名住在京城的公主府中。
朝堂上不少百官向完颜玉频频驻目,完颜玉却站在那儿无动于衷,似乎一切都与之无关,似乎旨意上说的前朝帝姬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似乎他曾娶的太子妃与这事也没有半点关系。
他就这样默默地站着,直到出了朝阳门,那些大臣的议论散了,完颜玉翻身上马,直接往回赶,接着也没有在外停留,便入了府中。
他回到府上便去了侧院,也不处理政务,抱着小彤彤,陪着孩子吃饭,陪着孩子玩耍,似乎一切事都不曾发生。
文祥得知早朝上传出来的消息后,便带着一帮家臣来了侧院,然而人却被挡在了垂花门外,金甲卫的意思是主上下了令,谁都不可以靠近这座侧院,俨然这座侧院成了圣地似的。
文祥几位家臣便站在烈烈太阳之下,这么一站便是一天,途中有三位文臣因此而脱水晕厥了过去。
文祥叫人把三位家臣抬走,其他人依然等在院外。
完颜玉得下人禀报,知道了家臣的情况,但他没有动,也没有传令,就这样令几位家臣等了三日,文祥没办法,便把众人给遣散了。
夜里,文祥穿上一身黑衣飞檐走壁的跳进侧院,直接来到了主厅外,后内室里头,完颜玉带着孩子睡得正香,文祥站在门外的花园处没动,他知道依着主上的功夫,又岂会不知道他偷偷潜了进来。
但是屋内的父女两却是没有半点声音,一盏油灯在室内燃着,里头的人没有动静,外头的人却一直等着。
又是这般等了四五日,完颜玉终于半夜起身出门。
两人在小花园里对着月光,面对而的站着,文祥看到完颜玉,老泪都要出来了,终于把他给等了出来。
文祥说道:“八月十五是个好日子,臣有一计,可使徒单氏一族与荣王因此而生了间隙,不知主上意下如何?”
要是以前的完颜玉自然很开心,但此时他听到这话,却依然提不起半点心情,他说道:“文先生做事一向谨慎,便按着文先生的意思行事吧,以后这些事文先生便不要问我了,直接安排就是,这府中上下的政务我便一并交给文先生打理,你们也不要再来打扰我。”
“我已经向皇上递上了请辞,因家中孩子尚小,为了照顾孩子,以后每日早朝的事也一并免了,皇上已经准许,我以后呆在这侧院,你们让我舒心几年,这些年我实在太过疲惫,大事小事包揽在身上,我也累了。”
第419章归义公主
完颜玉说完转身便走,文祥听到这话脸都急红了,“主上,你怎可以递上请辞,你如今可是太子。”
然而完颜玉却是摆了摆手,进了内室。
文祥站在风中一脸凌乱,他再回想,忽然发现自己错了,梁帝也错了,文武百官们都错了,寿王便是寿王,他无心于朝政,无心于江山社稷,他真正要的只是一份宁静。
即使他的存在便是威胁,即使他护不住自己的妻儿,但是他没有野心,眼下的打击,恐怕连平安的回封地都不敢奢想了。
文祥忽然发现自己错得离谱,是的,他对梁国的江山是抱着希望的,得知梁帝立了寿王为太子之时起,他就抱了这种希望,这种希望带给他无穷的欲望,却不知主上根本就没有这想法,他不该这样对主上的,也不该这般逼迫主上。
文祥讪讪的出了侧院。
前朝帝姬的事发生的太快,朝中大臣下了早朝后便把这事传回各自的家族,京城里开始有不少人要睡不着觉了,一戒农女忽然成了前朝的帝姬,皇上不但没有杀了她,还把她留下了。
赏了府邸,封了公主,享梁国公主之待遇,这一切的一切发生的这么不可思议,却让这些人也百思不得其解。
是的,谁能想到太子身边的太子妃是前朝的帝姬,但还是有不少聪明的,他们立即想到了完颜元丰的身世,他身上可是流着前朝的血,如今皇上又立了完颜玉为太子,将来继承大统,那元丰做为完颜玉的大子,将来也是太子,岂不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又还回给了陈国么?
世家们想到了,勋贵们也想到了,世家们想到了却是不说,静观其变,对新封的归义公主敬而远之,并没像普通的朝臣看不明局势的还给归义公主府递了帖子,虽然遭公主拒绝参宴,但这举动可是太过暧昧了。
而勋贵们想到这事就不干了,他们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送人,立即有人向梁帝写了折子,掌理宗室大小事务的完颜家还开了个小会,并以此要求梁帝下令将完颜元丰处死或是流放,再不济贬为庶民,只要将来不继承大统,不防碍梁国的江山社稷就行。
梁帝自然也有这意思的,完颜元丰是留不得的,但他新封了归义公主,为何叫归义,他就是要告诫前朝旧部及老臣,连唯一留下的皇室都向九黎人诚服,并归附正义。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立即杀了完颜元丰以绝后患,否则激怒了前朝的旧部,那就弄巧成拙了,他之本意是挽留前朝的人才。
梁国新立,朝中正缺这些人才,他让这些前朝的旧部消除旧怨,不要在各地作乱,或蛊惑百姓,这也是梁帝思虑了几日后做下的决定。
不就一个女人,他完颜景可不曾忌讳过,杀了她还是不杀,这留与不留之间当取其利,哪个有利便向着哪个,于是思忖一番后,决定不杀宋青宛,不但不杀,还要大张旗鼓的把她送出宫去,封为公主,养在京城里眼皮子底下,连让她接近旧部都不能。
相当于软禁了她的同时还以能俘获天下有才之士的心,由此梁帝还留下了美名,在读书郎中的评价一夜之间高了起来。
原本九黎人进军中原,在中原人的眼中,他们只会马术,只会战术,只会打仗,粗俗不堪,虽然这些年梁帝几次三番的改动,改动税制,改动科举制,得到了不少人心,但还是有不少对九黎人怀着敌意的,他们九黎人还是很难融入中原。
所以梁帝为了尽早一统中原,便鼓励九黎中不是核心的族人以及九黎的将士与中原人结亲成婚,按着他的计划,最多不过十年,这种族之间的戒备就会慢慢消除。
但也得十年之功,或是因为归义公主的称号而在这几年迅速完成十年的事,那岂不又是一桩美事。
京城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议论纷纷的却并不影响大家伙过中秋,转眼迎来中秋之际,京城里的百姓被节日气氛的影响,对这归义公主的热洛话题淡了下去。
此时京城里发生了另一件事,那就是从幽州回京过中秋的荣王忽然半路遭人理伏,失踪了。
这下把梁帝给急坏了,得知消息后,梁帝发了好一通火,派出了朝中大将带着十万兵马往幽州而去。
中秋这日,宫里本是举了中秋宴席,却因梁帝病倒而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