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
作者:
战列舰 更新:2024-05-15 16:44 字数:10653
李汉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张梅生上了年纪挤不过来,不过他倒是派了个年轻精壮的手下,从拥挤的人群之中艰难的挤到了李汉身边,详细跟他禀报了一下情况。
原来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前些日子闻之武胜关大捷之后,从武昌或者湖北、湖南以及临近的安徽涌来的向往革命的年轻学生,其中不乏家世不错的富家子弟,看了他在报纸上夸大的形容军政府新兵缺枪少弹的情况后,抵达应城便是一同慷慨捐助,不乏一出手就向军政府捐助过万银元甚至银两的款少。他们原本都是听到革命的消息之后便从各地赶到了武昌,只可惜等待的却是汉口失陷、湖北军政府的军队节节败退的消息。
因此,当获知鄂中分军政府以一府之力抵挡住了妄图经襄阳、京汉铁路南下的数万清军,并成功夺取两座雄关,伏击了南下数千精锐北洋军之后,李汉更是成为了众多热血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原本投奔武昌的青年,不少人纷纷改投应城,尽管这里远远比不得天下重镇武昌繁华。
自打抵达了应城之后,就有人一直盯着鄂中分军政府,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心中的偶像。今天有人发现了负责军政府民政杂事的张梅生一早上了马车,在不少人的护卫下往孝感赶去之后,顿时就有心思敏捷之人活络了起来,原本只是猜测李汉是不是要回来了,没想到到最后竟然惊动了大多数来到应城的年轻人,他们自发聚集到了一起,或租借马车、或步行,李汉等抵孝感的时候,时间已经快到午时了,便是步行也足够大多数人赶到孝感地区了!
这群年轻人中不少都是精通西学的学生,不少人更是各地陆军学堂的后备军官。据张梅生介绍,还有十几来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跟其他各地陆军学堂的毕业军官,其中就有几个李东来都感到不凡,已经被他安排了住处,就等他回到应城接见了。
也难怪张梅生头疼了,这些年轻人不少可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甚至不乏各地师范学堂出来的学生,懂得各种各样的西式学科,或许含金量比起后世的博士、博士后之流有所不如,但对于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而言,哪个不是未来能在历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的人物,嗯,哪怕只是地方志!
对于这些金贵的娃,张梅生真的没了奈何,李汉多次吩咐他,一定要小心对待这些年轻人,千万不能出了什么事情!军政府如今根基浅薄,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填补空白,这些年轻人虽然不能立刻就被委以重任,但却有可能成为中兴新中国的人才,也难怪自全国各地赶赴应城的数千人中,老实到军政处的募兵点要求加入鄂中革命军新兵营接受三个月训练的只有少少不足三分之一了。剩余不是极为倔犟,就是非要立刻加入革命新军,北上抵抗清军,就是那啥子保卫军根本不愿意在新兵营里待几个月的时间。
听着那张梅生派来的年轻人一边擦汗一边汇报如此情况,李汉面皮一阵抽动,想笑最后却没有笑出来。这些年轻人的加入,固然会立刻壮大他的队伍数量,但是却成为了严重的浪费,这些学生之中很多都是学过西方学科的,不少甚至还是仔细研究对比过西方列强国家体制的法学、哲学等西学的学生,这些宝贝蛋儿,就算是他们自己愿意为革命牺牲在战场上,李汉也断不会应允了他们。再不就是这些人虽然学识不错,但身体素养可能还不及经常忙于农活的农夫来的要强一些,就是送上了战场也并不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不论是编入革命军的哪一主力还是地方巡防营,都会影响现有编制的战斗力。
何况李汉还有一个忌讳,他虽并不反对党争,但是并不希望现在就让自己还不容易才清理干净了异声的军队重新有了其他的想法,人民百姓可以有党争、有不同的意见,唯独军队不能有、军官不能有,历史上的民国已经用尽四十年的战乱证明了一个事实,一旦领导的军队有了不同的声音,就会出现争执然后过渡到政治,最后演变成军阀混战、党同伐异。历史上可不就是半个世纪的战争赔款跟列强掠夺没能摧毁这个远东帝国,结果它自己却用了几十年的内战,彻底跌入不入流国家的行列之中,损失逾千万亿的财富。
不过如今军政府即将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些军政府急需的人才他必须要留下来。之前还没有什么气候,如今经过武胜关之战后,一己之力独挡数万南下清军,无论他愿不愿意他都已经成为了焦点的存在,这从各地青年学生来投就可以看出。而高调显露在国内民众与知识分子视线内,将自己的影响力建立起来正是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而且他也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大家满腔热情,千里迢迢赶来投奔革命新军。你却拒之门外,不让满腔热血的他们立刻加入前线战场,为心中的理想与革命努力,你让这群正值多想年龄段的年轻人心里如何想?
因此他沉吟了片刻,已经有了主意。当下和副官陈天祥等几人使了个眼色,扬声道,“诸位,诸位暂且安静,可否暂听李某一言?”
李某?李汉?
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之前他们或许还只是猜测这自北方武胜关方向开来的列车内下来的会不会是如今名满天下的荆襄五府巡检使,鄂中分军政府总司令官李汉。如今听得有人开了口,大家的注意力顿时都落在了声音响起的地方,几乎不约而同的,看到了一身戎装的李汉?
一时之间顿时有不少的年轻人只感觉脑袋好似嗡的一声炸裂开了,莫非面前这个年龄看上去逼他们大不了多少,却生的高大威猛的年轻将军,就是传说中的荆襄五府巡检使,鄂中分军政府总司令官李汉?
只见他一身众人从未见过的新式军装,金丝穗花跟两肩之上耀眼的金星无不显示此人的高贵威严,他的身上扎着武装带,武器鼓鼓囊囊的置在一侧,让人只看一眼就感觉这绝不是装饰,一双后世带来的高筒军靴穿在脚上,配合着他高大挺拔的身材,不得不说,李汉的模样虽只比普通稍强一些,但俗话说一高遮百丑,再加上他身上的军人气质,一瞬间不知道多少年轻人被他倾倒,纷纷心中暗赞也只有这般雄伟的男人,才能打下不世战绩!
场面随着他的声音安静了下来,这令李汉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面上多了几分笑意:“诸君想必是从各地赶来支援湖北革命的年轻同志了,李某暂代前线正在同清军交战的一众革命军战士们跟各位说一声感谢。诸君或有出身贫寒、或有出身富庶、或有精通西学、或有目不识丁,但是我却从各位看到了一种共同的东西,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傲骨,这个国家的希望。我在西方的时候,曾经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过不少的西方精英阶层聚会,诸位,我可以明白的告诉各位,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出生在一个西方强国地骄傲与自信,而这一刻,我也从各位身上看到了一股不屈、一腔愤怒,曾经我们的祖先丢去的东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一切,在你们眼瞳中都能看到,你们在渴望着夺回来!很好,代表着这个古老的国度,你们走出了正确的第一步,来到了革命的圣地,决定亲自投身这一场决定我中华命运的巨变之中,只是…”
李汉微皱眉头,语气依旧平淡却震慑人心,“我已经从军政府军务处知道了详细大概了。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尔等既欲从军,如此无纪律性,即使是军政府的各部巡防营,也断不能任由各位如此胡闹!肩扛重任者,散漫无状是绝对不行的。我们不仅需要自律,还需要以无比的意志力去战胜任何坏习惯与不好的东西。诸君莫要以为战场是个好去处,李某一届武夫,刚从战场下来,兴许身上硝烟味还没能淡去。却也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就踏上战场无异于送死,战场可是一处会死人的地方?”
他抬起头表情有些严肃的往下面看去,发现不少人面上浮现思考的神色,但更多的却依旧不以为然,心中叹了口气,或许他们已经错误的将热血跟牺牲的含义弄混淆了吧!
当然,话还是要继续说下去的。
他脸上多了几分肃穆,转瞬摘下了头上的军帽,拿在了手中,“诸君既千里迢迢奔来参军,当皆怀有报国之志。然诸君既未赴武昌,又未去他地,而是来到了应城。当是认为应城乃可投之地,认为我鄂中分军政府乃是诸位可以施展抱负之所!”
可不是嘛!这句话算说到每个人的心中了。不然你说全国革命风潮云起,哪里投军不得?为什么非要赶到鄂中来投奔你呢!
“我理解诸位的满腔热血,也决不会让诸位的满腔爱国之情付诸东流。但是各位既然愿意将信任投给军政府,军政府也断不能辜负了各位的信任,让诸位白白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跟一个坏消息吧,不知道诸位想不想听!”
周围一阵安静,大家被他问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良久才有零星的回答响起来,“想听,李将军,您给我们说一下吧!”
“没问题,好消息就是,经过我鄂中革命军第三协、第四协、第六协、河南混成协的通力合作,昨晚午夜鄂中革命军全歼西路清军一部,打死打伤清军逾三千,收复失地光化县,最迟今日第三协将与第四协合围南阳南下清军张怀芝部,即便张怀芝果断往北撤回南阳,鄂中军队也将跟随攻入河南,强攻河南清军;除此之外在昨日,武胜关守军击退清军第四十多次进攻并发动反击,趁机拿下清军建在关外的阵地,打死打伤清军近两千人!”
明明是一场大胜,然而他的语气却十分平淡,面上也毫无喜色,令不少听闻鄂中革命军又一场大胜之后要欢呼的小年轻们也跟着欢呼不起来了,他们还不知道那个坏消息是什么!
“坏消息就是,自28日至今的战事,历经短短七天时间,鄂中革命军各部歼敌逾八千人,俘虏清军伤兵近三千。然军政府也为之付出巨大死伤,七日内战死各部士兵近四千,重伤、轻伤两千之重。”
他用沉重的语调继续说着,“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跟各位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愿意为革命为共和付出牺牲的年轻人,而他们原本也可以不用战死在战场上。只因为战事兴起的仓促,很多士兵都没能接受足够的军事训练,有些甚至不知道武器该如何使用,不懂战场配合、不懂掩护,不会挖战壕,不会战术,不懂规避流弹……数千位我知道、我不知道名字的同志们为新中华,自己永远躺在了前线的战场上,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妻儿,却遗憾的永远再也见不到了!”
低头默哀一分钟,李汉重新抬起头来,将那军帽戴在了自己头上,望着鸦雀无声的周围一众年轻人,眼睛特别在那几个显眼的女学生处多停留了一阵,发现大多数人都眼睛红红的,甚至那几个女学生已经抱在一起哭了起来,这才继续说道:“非是军政府不近人情,只是战场无情,诸位都是有家庭、有父母妻儿之人。各位愿意将信任投给军政府,军政府就要对得起诸位的信任。如今我鄂中数万健儿已经逐渐掌握了北线战事的优势,也为各位留出了更多的宝贵时间进行训练。诸位若还真想上的前线战场,可在军务处下面的征兵点处报名,接受过的专业训练之后,军政府才放心让各位踏上战场!好了各位,我要说的就只有这些。诸位一路赶来孝感车站迎我,李某倍感荣幸,等会我会吩咐司务处,为各位张罗些饭菜,若有不足请各位多多体谅。李某还有几千战死袍泽后世需要处理,先行一步,还望多多包涵!”
再抬起头,带领众人下了列车,李汉等人所到之处果然人群自动为其裂开一条行路,一行人很快便回合了被挤在人群之中的张梅生等,往车站外走去。
车站内不知何时响起了一阵掌声,响了许久,直到李汉走远,渐渐听闻不到。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是名人
赶回应城的第三天,李汉苦笑的发现,回到应城之后,每日的休息时间反而更短了,要处理的东西也多了起来。
11月4日继上海光复之后似乎引起了什么连锁反应,这个国家经济最繁荣的最繁荣的三个省份之二的江苏跟浙江同时宣布举义,虽至今都仅限于临近上海附近的一些县市,不过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代表着江浙最富庶集团利益的几位实业大佬都参与了其中,尤其是那位实业状元郎张謇、张季直,他本是江苏咨议局议长,如今则干脆成了革命军政府的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有了这位身价千万、手眼通天的大实业家之助,难道已经连成一块江、浙、沪军政府还会担心没钱、没枪打仗吗!
听说北边的京城里,有位王爷收到了江浙两省的起义消息之后,可是气得吐血不止,差点一命呜呼随了先去的光绪帝去了!
被那两大经济强省挡住了风光,遮挡在其背后同一日起的贵州举义反而没有那么显眼了。
当然,李汉在看到贵州举义的时候,眉头反而紧皱了起来,因为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贵州举义一周之后,那位号称护国军神的帅才蔡锷就要派兵入川,干预四川局势了。
因为他曾在大学时无聊在学校的电子图书阅览室内看过一部介绍西南王‘唐继尧’一生的资料片,如今虽然大多数都已经忘记了,却还记得前面介绍唐继尧发家的一段,因此对于这段涉及到了他老家四川的历史还有印象。十月武昌革命起义消息传至贵州,贵州陆军小学堂的学生和新军一标进步官兵,于前日(11月3日)商定起义,拥杨柏舟为领袖。于是他就和新军队长赵德全连夜领兵入城。贵州巡抚沈瑜庆见大势已去,便承认独立。咨议局长谭西庚、自治学社首领张百麟,当即在咨议局门前升起“汉”字大旗,挂出“大汉都督府”的牌子。次日各革命团体召开大会,推举杨柏舟任都督、赵德全任副都督。
历史上因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令冯国璋率兵攻汉阳,武昌危急,黎元洪电告起义各省派兵援鄂之后。新上任的湖南都督谭延闿、四川的刘存厚借口推说军力不足,一同致电贵阳,请求同盟会出身的贵州都督杨柏舟出师援湘援川。在各省急电催请下,杨柏舟决定让副教督赵德全驻省坐镇,叶占彪率一标士兵援川,自己率领二标共计3000精锐援鄂,于十一月末从贵州出发,经铜仁、松桃、湘西。沿途招安抚降,进抵常德,不料风云突变,黎元洪来电要他返黔平匪。而这时滇军将领唐继尧又以借道贵州援鄂北伐为名,乘机占据贵州,阻止他率军回黔。
原来这一切都是唐继尧使得手段,云南起义之后,未来的西南王唐继尧一跃成为了云南军政府的一员大将,让他认识到了权力的好处。无奈上边有巨人蔡锷挡道,而以他在滇军新军之中的威望,远远差于协统出身的云南都督蔡锷,谋夺一省之长的位子看上去十分遥远。不过他乃是心思缜密之人,很快旁边的贵州起义之后,与他同为同盟会成员、在会内地位却远不如他的杨柏舟一跃成为了贵州都督,这无疑令他艳羡的同时生了嫉妒之心。恰巧杨柏舟麾下有几位同为同盟会出身的将领都对他有所不满,写信与他泄愤,于是唐继尧便动了夺取贵州都督的心思。
说服新军出身的湖南都督谭延闿并不困难,他自兵变斩杀了前任总督之后得来的都督位子并不稳固,省内不少同盟会成员都对他虎视眈眈,因此唐继尧只是书信一封派人送给湖南都督谭延闿,陈明了各种利害关系之后,他也乐得卖唐继尧一个人情,亲自书信一封递给杨柏舟,希望他能出兵援助湖北。而重庆镇守使刘存厚跟唐继尧多年的老交情,他随11月11日援川滇军入川,后来不愿回滇之后留在四川做了一段时间的重庆镇守使,得到唐继尧的书信暗示要送他一标新军,自然乐得帮衬。也为他修书一封送到了贵阳,请求黔军入川!除此之外,唐继尧还写信联系了他在日本时的两位友人,即山西都督阎锡山、江西都督李烈钧,有这几位的电报催促,才有了杨柏舟后来的出兵援鄂,结果被准备多时的唐继尧买通了他的手下,断了他的后路之后引动贵州乱局,然后派人向云南军政府求助,指名点姓要他唐继尧入黔平乱。蔡锷何等聪明的人儿,初时还不知道,很快便想明白了他的花花点子,不过在唐继尧保证唯蔡锷之命后,又念及他乃是自己手下老人,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在第二年初为他挣来了原本属于杨柏舟的贵州都督之位!
一代名将尚且参与了这些龌龊事情,并且无论唐继尧还是杨柏舟都同为同盟会成员,清末民初内里政务之混乱、肮脏可见一般。这段历史在后世很少有人知道,一来因为政体的缘故,国内学者很少整理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少数的一些资料也只有国内的一些比较严肃的军事学院跟政府、军方的资料库内才有,当然国外、台湾那边的一些专业论坛上也应该能够找到,李汉也是因为学校的关系才知道一些。
摩擦着下巴这一周来都没能仔细整理,如今已经密密麻麻长满的胡渣,李汉手指不经意的不时点在桌子上。
贵州起义的消息就像钟声一般,不间断的在他脑海中回荡着。虽说有他的蝴蝶影响在里面,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历史大势都跟他记忆中的相差无几、影响甚微。就此看来,他仅有一周多的准备时间,去准备应付四川的事情了!
眼神有些出神的望着窗外,打回老家一直是他穿越以来的梦想。只是这段时间借助着大小渔利,他成功的在湖北扶摇而起,如今所占湖北十府之中的一半虽不敢说根基稳固,至少已经有了几分基业的样子了,也是因此受了牵绊,一直都没狠下心来尽起鄂中分军政府之兵入川!否则没准如今他也成为了一省都督也说不定了!
笑了笑,李汉很快就将这些杂念甩了出去。占领天府之国的好处不少,但是恶劣的地利跟交通限制了他初期的发展,即便是上天再让他选择一次,他也会选择留在湖北,先掌握了黄金水道之后,再慢慢图谋四川乱局,正如他现在的布置一般。
重新收束心神,却发现要处理的文件都已经处理完了,松了一口气,他也确实有些乏了,便唤道:“来人!”
“是!”
门被推开,正在门外值守的警卫走了进来,“大帅,您有什么吩咐!”
“去吧陈副官叫来,还有昨天张先生提到的几位见识不凡的新来学生,一并带来与我见上一面吧!”
“是!”
警卫得了他的命令立刻便出去了,不久之后,正在军政府驻地办公处内的陈天祥匆匆夹带着他那从不离手的文件夹赶来报道了。
“大帅,您找我!”
李汉点了点头,伸手点了点不远处的板凳:“坐吧,怎么样,让你这个副官给我盯着电报处,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他玩笑的说道。
陈天祥脸上灿灿,他之前的确有些抱怨,自己这个副官都快成了电报处的主管了,不过这话在李汉面前他可不敢说出来,哪怕李汉寻常经常与他们开些小玩笑也是一样。
“算了,不逗你了,是不是有什么情报了?”
自武昌起义之后,原本在中国并不多受重视的电报,如今已经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最繁忙的地方,漫天飞舞的都是电波,而且九成九的都跟各地革命局势发展有关。鄂中军政府组建的电报处也是一样,一天到晚的能够接收到不少的电报,大都是来自情报司派往各处的探子发回来的消息,当然,也有来自襄阳跟应山方向的。
陈天祥应了一声,“有一封,武昌过来的,还有一封加密的错发到电报处,不过李副官已经派人取走了,说是要破译之后送来!”
李汉点头,“让他拿走吧,先说武昌的那封,你念吧,这两天处理了不少堆积的文件,现在眼睛有点发涩!”
“是!”陈天祥应了一声,“湖北电,11月4日午时,湖北军政府举行拜将仪式,大都督黎元洪亲口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掌管战时三镇所有民军调度。任何不服从者、阴奉阳违者以军法论处,并当众处理原清军降将彭民、谢光等四人,其中谢光因前日战时不服黄兴命令,私自撤军而判死罪,其余三人解除军籍后重责100大板!”
“呼!电报里面没提到军务部孙部长的意见吗?”李汉插了一句嘴询问道。
“回大帅,里面没提到!不过这电报里却连带的夹杂江苏苏州、常州两大重镇举义的消息!”
李汉点了点头便不在说话,眼睛却猛地一眯,南京第九镇似乎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举义的吧?这段记忆有些模糊了,不过他还记得历史,好像败得很惨!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与他无关,还是留给财大气粗的江浙派头疼去吧!
伸了一个懒腰,刚要起身到后庭院的花园走走的时候,门外,警卫的声音响起来了。
“大帅,几位先生已经带到了,您看……”
李汉一笑,“来的正好,伯庸,走,陪我去会会被张先生看中的几位青年英才。这时间也差不多该吃午饭了,准备一壶茶水,再让厨房随便做点小菜什么的,送到后院花园亭子去!”
“是!”
警卫应了一声便离开了,李汉拿起摆在桌上的军帽,整了整身上的衣服,冲着陈天祥道:“走吧,咱们去晚了可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见过大帅!”
“见过大帅!”
两人走到后花园的时候,六个年龄与他相仿或稍小一些,明显身上还带着一股稚气的年轻人已经被带到了后花园里,见到他两人走了进来,庭院内几人中明显有前日曾经去过孝感车站的,一眼就认出了他们!
李汉敬了一个军礼,笑道:“大家不要拘谨,咱们年龄不过相仿,李某不过比各位早了些是日投身革命罢了!各位请坐吧!”
显然看出了一队人的拘谨,李汉率先做了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就是李汉,因为幼时随父母出国多年,有一个草字‘易之’也是自己随便取得,诸君若不嫌弃,直接唤我名字即可,或者叫我一声阁下即可。来来来,大家千万别生分了,各位都坐下来吧。能放弃更繁华的上海、武昌来到应城这种偏僻的小地方,足以见得各位对于我鄂中分军政府,对于李某人的信任,认为在这一块土地上,能够实现大家的理想、追求,这里我先跟大家说一声感谢,谢谢各位对于我们鄂中的支持!”
他当真给几人鞠一个躬,惊得几个小年轻赶忙站了起来,其中坐在一起的三个似乎相熟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人站出来说道:“大帅折煞了我们了,如今大帅以武昌起义之兵为根,打下这一幕大好的革命局面,武胜关一战之后,天下谁人不知李易之。我跟两位同学都是从保定赶来的,月前闻听湖北革命之后禁不住心中激荡,本想前往汉口为革命尽一份力,前两日正巧走到麻城县,看上大帅在报纸上提到北线战事打得艰难,便跟两位同学一起转道来了应城,希望能够为北线战事尽一份力!在下李济深,字任潮,见过大帅跟各位朋友,我跟这两位同伴都是从保定军校赶来的!”
听到他的名字,李汉心中一惊,旋即大喜。名人啊,而且还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一员民国大将,当下笑道:“原来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嗯李济深,我知道你,还要跟你道一声谢,若不是你们保定师生门炸毁了漕河铁桥,为武昌举义争取了几天的时间,可能就没有如今天下这一副大变之局了!”
李济深被他说得一愣,跟两个坐一起的同伴对视了一眼,有些拘谨的问道:“先生怎么知道漕河铁桥是我们炸毁的!”
这事朝廷虽然知道肯定跟保定军校的学生有关,只是他们口风甚紧,根本没有传出去一点风声!
李汉笑道,“你们做的隐蔽,我也是偶然才从同盟会那里听到的些许风声,据说临淑先生(何子渊)有位族弟也参与了。为了防止消息传出去遭到清军迫害,这消息只在举义高层之间传播了一阵!”
这一下李济深才松了一口气,转过身去看向一个年轻同伴,说道:“原来消息是从辉淑那里传开的,我还道这消息已经传得天下皆知了呢!”
他那个年轻同伴面上一红,显然真跟家里提到过,看到大家注意力都落在他身上,忙站起来道:“在下何贯中、辉淑,见过大帅几位朋友,我跟任潮兄乃是一个寝室的同学,也是从保定赶来支援湖北革命的!”
他先做了个简单的介绍,方才转过头去跟李济深道了个躬,“真是对不住任潮兄,咱们炸毁漕河铁桥之事我只跟家兄提到过,索性没连累了同学们,否则辉淑大罪矣!”
一旁李汉微微一楞,竟然又来了位历史名人,这位何贯中虽然名声不像他的同学李济深那么大,但是完全是因为英年早逝的原因,至少现在,他的名气可远在李济深之上。虽然这其中多少是沾了他那位实业巨头出身的兄长何子渊的光!
“辉淑不必自责,令兄乃是革命前辈,还能害了我们不成。大帅不是也说了吗,只有少数举义高层知道这消息。”
三人中留着一头齐根短发的年轻人劝道,他是一群人中唯一一个显得十分老成的年轻人,李汉已经注意他半天了,猜测他的身份可能不简单。
果然那年轻人注意到李汉在看他之后,恭敬的敬了一个新军军礼,“见过大帅、几位,在下方鼎英、字伯雄,湖南人。也是保定军校过来的,不过我跟任潮、辉淑兄弟不同,是军校的炮兵教官,宣统元年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学学习过几年,今年五月才毕业回过!”
“这位可了不得!这不是后世做过黄埔军校校长,一手培训出了数万合格军官的方鼎英吗?”
李汉听的眼冒金光,心中直叹还是出名了好啊,出了名,这些曾在民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人才都蜂拥了过来,他早就想打造自己的‘黄埔军校’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今军政府虽然招募了不少洋人军官,但是西方的所有战术并不是完全的适应远东国情,若不是考虑到招募日本退役军官可能会引起日本的注意,被号称间谍满中国的日本军方趁机安插了间谍,他其实更想招募比较适合东方式训练的日本军官!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八十八章 打到河南去
方鼎英敬了一个军礼之后便退回去坐下了。
这三位一同来的年轻人彼此介绍完了之后,正巧这时候茶水也送到了,警卫为一群人各倒了一杯茶水之后,李汉端起道:“这三位俊杰都已经介绍了自己,大家都别感觉拘束了,互相介绍一下,加深一下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吧!”
他笑着端茶敬了三个年龄明显要小一些的年轻人,能够给老狐狸张梅生看中,这几人不可能简单了的。
“我先来介绍吧!”
相比之方才自我介绍的三人,这三位应该都不认识才对。其中英气勃发的一位俊秀青年剑眉一动,在另外两人站起来之前率先起了身,敬了一记军礼之后才目不斜视的道:“见过大帅、各位。在下王柏龄、字茂如,江苏江都人,也是日本振武学校学生,曾在日本陆军实习了一段时间,我是前段时间听到祖国革命的消息之后,跟同学们一起回国的。本想留在第九镇策划举义,不想发现第九镇虽有革命之同志,却指挥混乱、军械采用混乱,统制徐绍桢对军队控制力极差,料想便是在南京举义也极难成功。正巧听闻湖北战急,便带了几个人、几条枪,跟大家来到应城了!”
这王柏龄面上不苟言笑,虽然身上还有些许稚气,不过自停了他的名字之后,李汉便身子猛地一阵,他响起来了,这可又是位了不得的人物,黄埔军校的创始人之一,能简单了吗?如今他真有种激动地想哭的想法了,当真是名气大好办事,才不过一场武胜关大捷,这些时日来,军政府前后接受到近百万两白银的捐款,还有棉布物资等不计其数,如今又来了一位位名将帅才,只要渡过了这段时间的难关,等待军政府的将是大发展的快车道!
“你也请坐吧!”
心中虽然激动能够见到这么多的历史名人,不过他有着良好的素养,至少面上看不出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冲他点了点头,便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两人!
“见过大帅、各位,在下张本尧、字文白。在下论起学识跟前面的几位没得比,只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后来又因为生计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最近才方毕业。听闻湖北革命之后,在下便收拾了行囊赶往武昌,不想才方赶到武昌,就听到汉口陷落的消息了!未免正巧听到北线战起的消息,便又收拾了一下,跟这位新认识的小兄弟一起赶来应城了!”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李汉倒是没印象,不过他明显看出来了,这个年轻人当真是会藏拙,初时他还没注意,还以为只是个普通的青色学生,如今再仔细看去,才发现这个只比他稍小一些的年轻人却有一双满是沧桑的眼睛,从他的经历看来,他必是寒苦出身,早早便接触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而且他很会做人,瞧见对面三人不是同学就是师生,另一人也是曾经留学日本的人才,于是便将自己跟他方才认识的小兄弟也给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