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爹今天也在垒坟头 第73节
作者:
寒小期 更新:2024-05-16 03:48 字数:4462
“叔啊!人家出三千两银子呢!”
噗——
正在喝凉茶解渴的安父直接喷了。
“多、多少?”
老家的比划出三根手指头,一字一顿的说:“三千两银子,我肯定没记错,问了好多遍了!”
安父原本琢磨着,大夏天的,再说过阵子府试的成绩就该公布了,搞不好本月底或者下月初,余家的人就又该过来了,他就不想出远门了。
但如今,他改了想法。
别说出远门了,出国也是可以的!
“人呢?你没问人去哪儿?”
问还是问了的,不过老家的表示,倒也用不着特地去找人,因为那人一天八趟的往殡葬铺里跑,估摸着马上就该来了。
果不其然,安父才进去换了一身干净衣裳,就听说贵客临门了。
能出三千两银子请他出山的,不是贵客是什么?
安父高高兴兴的迎了出来,随后就陷入了迷茫之中。
不是他先敬罗衣后敬人,实在是因为这年头的有钱人真就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像钱大富这种人,那真的是把有钱两个人写在身上的,一看就知道他是暴发户。
但眼前这人,看着跟钱大富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首先,长相和身段方面就甩了钱大富好几个档次,甚至不说已经人到中年发油发福的钱大富了,连长相俊俏的钱家小少爷,都没办法跟这人比。反正一眼看过去,这人就跟普罗大众是两个画风,搁在安父上辈子,绝对是明星级别的。
其次,能掏的出三千两银子的,安父认为肯定是个有钱人,但这人虽说身上的衣衫看着都挺新的,料子款式都还不错,可也仅仅是还不错而已。跟他出手阔绰这一点,看着好像不太相配。
最后,就是神态了。
尽管来人还是表现出了那么一丝急切,但总得来说,人家情绪是很平稳的,完全没有任何悲伤。
安父陷入了沉思。
他在思考,对方也在打量他。片刻后,对方先开口作了自我介绍。
他自称姓唐,祖籍在江南一带,祖上曾出过不少读书人,他祖父更是曾在府城任官职,却因为疾病缠身,在任上就过世了,只留下了当时年纪尚轻的他祖母和年幼的他父亲。
“……祖母也曾想过要带父亲回江南老家寻求庇佑,可无奈,江南那边尚有祖父的妻儿,担心当家主母容不下他们,我祖母便丢下父亲改嫁了。”
安父刚缓过来要接口,就被这巨大的信息量给整傻了。
仔细一琢磨,他就明白了。
这是典型的老家一个原配正妻,出来再找一个小妾的模式。听着好像挺不道德的,但搁在这个年代,却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反倒是老家的原配容不下夫君在外的血脉,更会惹人非议了。
至于年轻的单身母亲丢下年幼的儿子选择改嫁……
安父终于理解他闺女常说的那句“槽多无口”是个什么意思了。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撇开对方是自己的客户这一点,安父也没立场责怪对方,只能绷住表情继续听他往下说。
那人又道:“幸而我父亲遇到了好心人收留,长大后更是娶了这家人的独女为妻,后来生下了我,家中不算特别富裕,可好歹衣食无忧。”
“那敢问这位公子,您这是为了何事前来?”
“我父亲一生都有一个心结,他想要认祖归宗!”
安父恍然大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当下便道:“那还请公子节哀,不过这事儿应该不难。”
“于是,他在我十岁那年,抛弃了我和母亲,去了江南。”
啊这……
这拐弯有点儿着急,安父好悬没被噎死。他觉得吧,这人或许能跟县太爷聊到一块儿去,因为听着像是有什么大病一样!脑子都不正常!
“所以您这是……”
“我母亲抑郁而终,外祖父母更是早些年就相继过世了。前阵子,我听闻安大师能让逝者达成遗愿,便携重金,想请您出山,为我亡母迁坟!”
这下,安父总算知道他为啥面上没有半点儿悲伤了,找他这个说法,他娘过世怕是有段年头了,就算当时很伤心,过去那么久了,也该翻篇了。
见安父迟迟不曾开口,对方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安大师,您的规矩我是知道的,所以这是一千两银子,作为定金,无论能否成功,定金都是您的。假如侥幸成功了,剩下的两千两银子,到时候我立刻双手奉上,绝不拖欠。若您还不信,我们可以找个中间人作证!”
安父觉得没啥好不信的,毕竟就算只是定金,也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单子金额。
略一沉吟,安父决定说走就走。
但今个儿的天色确实已经晚了,最终二人说定,次日一早破晓时分,唐公子派车来铺子门口接他。这趟所需的时间,根据唐公子的估算,约摸需要十天左右,假如路上遇到点儿事情,可能会延迟到半个月。
至于定金,则被他强行留在了铺子里。
等那人一走,安卉就颠颠儿的从柜台后头蹦跶了出来:“哇!”
“这钱多吧?一千两呢!”安父也想哇,幸亏他表情管理能力足够好,不然刚才就崩人设了。
哪知,安卉接下来一句就是:“那人长得真好看啊!”
安父抬手就给了安卉一记脑瓜崩:“好看有个鬼用!败家子!”再一想,只要不是他家的,像这样的败家子再来一打他也欢迎。当下,他心里就舒坦了,转身拿着银票出门,“我去一趟金银铺子。”
别看上辈子那些古装电视剧里演的,主角随手一打银票,想买啥就买啥。但事实上,除了几个特殊的地方外,银票甚至不是流通货币。其实连金子都不是流通货币,直接拿着金子去买东西的事儿,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想要换钱倒是容易。
首选钱庄,其次金银铺子,还有像当铺之类的也是收的。
那位唐公子给的是不记名的银票,这种安父在钱大富那边也看到过。但相较于对老钱的满满信任,他显然不是很相信那位唐公子。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对方会直接留下银票,给他时间去验证的原因。
只这般,安父跑了一趟金银铺子,将银票兑换成了金块银锭。
他本来只想兑换成银锭子的,就是忘了计算实际重量。好在,换了一半的金子后,份量就是他可以承受的了。
确定没问题后,安父回家就开始整理行囊,准备出远门了。
安卉也兴冲冲的帮着收拾,她抽空还问安父,万一唐公子的母亲早就投胎去了,咋办?
其实这个可能性非但有,还很大。但既然对方口口声声说非常清楚安父的规矩,还执意留下了那么大一笔定金,言明了无论结果怎样定金都无需退还……那他还能说什么?
“我琢磨着,最坏的打算,也就是没办成,那我回头退一半钱给他好了。五百两跑半个月,咱也不吃亏。”
“也是,毕竟人家长得好看,咱也不能太欺负人家了。”安卉很是赞同的点点头。
安父无言以对。
他突然想起来了,自家闺女每次收钱大富的东西都是毫不手软的,难道就是因为老钱长得不好看?
这可真是……
老钱你知道你大妹子那么嫌弃你吗?
第057章
次日一大清早, 安卉十分快乐的把她爹送走了。
这主要也是因为如今是盛夏时分,她又不像上辈子那样经常性的熬夜加班或者刷剧刷微博的, 早睡的结果真是早起。
于是乎, 安卉特别有闲情逸致的做了一顿早饭,然后挥着小手绢站在店铺门口,深情款款的送别了她爹。
还真别说, 这时候来一曲送别,可就太应景了。
“小卉!”杂货铺也开门营业了,姜三娘一面帮家里做事,一面回头高声喊着安卉。
安卉就觉得,这年头做买卖也是真辛苦, 别说早饭摊子了, 连卖杂货都得起这么早。
她没直接往那边去,而是耐心的站在铺子门口等着姜三娘主动过来。
杂货铺开门显然要比殡葬铺麻烦很多, 尤其姜家的铺面很小,但东西却不少。因此, 每回开铺子之前,姜家人都会好像搭把手,把能放在外头的东西都摆出来,忙活一阵后,才算完。
隔了一会儿, 姜三娘就兴冲冲的跑了过来:“小卉今个儿有大集, 你去不?不远,咱们坐驴车去,也就两刻钟的工夫。”
“就我俩?”安卉心说, 姐妹你胆子也是不小,就算县太爷惩治力度颇大, 眼瞅着是暂时没有人贩子了,但这玩意儿是属于永远也除不尽的,就俩十来岁的小姑娘跑到完全陌生的乡下大集,真是让人佩服。
姜三娘兴许也是想到了,迟疑着说:“咱们可以把六福喊上。”
“仨?”请问仨小姑娘跟俩小姑娘有啥区别?
当然,周六福那胖丫头的力气还是很大的,可就算这样,她也绝对不是彪形大汉的对手。
“我奶要看着铺子,我娘接了个做饭的活儿,说是等明年开春,要把我弟弟送去念书……对了对了,就是总来你家铺子的那个大胖子开的学堂!”
这事儿安卉当然是知道的,她还知道负责昌平镇学馆建造的人就是她堂叔。
想到这里,安卉有了主意。
她回身跟老家的交代了一声,就招呼姜三娘一起去了南街那边。
安堂叔和傅奶奶都不在家,显然是去那个著名凶宅里督建去了。但安堂婶却是在的,她在家做事外加带孩子。辛苦是肯定的,可这年头普通老百姓过日子那可太苦了,像他们家这样,起码还有盼头,反正安堂婶看起来精神头挺好的,小奶娃也养得白白胖胖的。
见安卉过来,安堂婶颇为意外,忙把孩子往摇篮里一放,打算去灶屋里拿凉茶和点心。
“婶儿你别忙了,我就是来跟你们打声招呼,我爹又出远门了,这一趟估摸着没有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的。对了,我挺好奇学堂是怎么造的,能带我朋友一起去吗?”
这显然没什么好保密的,安堂婶给指了路,而安卉早先就曾过去那儿,虽然巷子弯弯绕绕的,但好在就这么一条路,想要迷路也是需要一点儿水平的。
姜三娘好奇的跟在安卉身后,两人直奔学堂。
其实,别看大家伙这会儿都已经开始忙活了,实则眼下还很早很早呢。盛夏时分,天亮得特别早,安卉送她爹出门时,估摸着连六点都没有。哪怕各处耽搁了一会儿工夫,等她和姜三娘赶到在建学堂时,最多也就七点左右。
“咱们先去学堂那边晃悠一圈,要是不太忙的话,我喊上傅奶奶跟咱们一起去。她凶,看着就不太好惹,而且她特别会杀价,带上她去买东西别提有多划算了。”
安卉盘算得很好,姜三娘恰好也对学堂十分感兴趣,俩人在学堂外头探头探脑的,还是姜母先发现了她们。
姜母以为这两人瞎胡闹,刚准备哄她俩离开,安堂叔就过来了。
有了总负责人带着,哪儿不能去呢?
还真别说,别看这年头啥高科技东西都没有,但人们干活的速度却丝毫不慢。当然这也是因为这边的宅子哪怕再怎么破损,底子还是很好的,压根就不需要全部拆除,只要把腐朽的门窗都换下来,再重新铺设屋顶的瓦片,再将外墙粉刷一下,就差不多旧貌换新颜了。
看得出来,宅子的原主人在造房子时,是真的下了血本的。都过去那么久了,梁柱什么的都仍然十分结实,甚至连屋檐的横梁都是上了年头的好木头。
当然,真要修建起来,需要动工的地方也是不少。
其中之一就是将宅子里已经干涸的池子填平。
姜三娘头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宅子里,见不少人挑着一担担的土往池子里填,她很是不解:“直接灌水不成吗?池子里还能养鱼,回头捞上来就是一个菜啊!”
洛江县一带多江河水,像类似的池塘也不少。虽说鱼不比肉类值钱,但有总比没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