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女配范儿 第34节
作者:
南梁北冠 更新:2024-05-16 04:48 字数:5318
“看你现在像个什么样子!”胤禛生性刻板,看不惯人太不拘小节,对着胡子拉碴的弟弟运了会儿气,还是忍不住训斥道。
“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要务,衣冠不整,成何体统……”他一张口,就喋喋不休地说了起来。
胤祯双眼迷离,缩在椅子上,目光放得很空,浑身上下就是一个丧字。
他是战败回京的,虽然朝廷在明面上把责任悉数推给了挨千刀的年羹尧,但真相还是在私下里流传,他老子康熙皇帝心里不痛快,险些把他也圈了,尽管最后没圈,也勒令他不许出府。
还是胤禛请旨让他来自己府上散散,他才得以迈出家门。
他抓了抓头皮,不耐烦地说:“四哥别说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小混账惯会气人,胤禛把手里的佛珠数得飞快,方定下神来,冷哼道:“做父亲的人了,我懒得管教你,我只问你一句,那农工党果真那样厉害?”
胤祯一听农工党三字便要炸,但他如今失了心气,没炸起来,只呐呐道:“倒也不是很厉害。”
“那为何能把朝廷打得大败亏输?”胤禛追问,他是不相信什么朝廷轻敌的,再轻敌,也是动用了整个江南的绿营兵马,就反贼那点儿人,堆也能把他们堆死了。
他对年家兄妹的事倒没有多少感触,只想寻到补救之法。
“一开始他们的人马并不多……”在他的逼迫下,胤祯回忆起来,“两三万人,战力也不强,新兵居多,指挥的官儿也生涩,用精锐上去一打就能打散了……但他们就是打不完似的,打了一拨,又来一拨,而且根本就不怕死,和官兵对砍,一点儿不怕,凶得很……到了一地没过几天,当地人就支持他们,敌视官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多,最后给他们划船的都是原来给我们划船的……”
第50章 清穿女的混战20
胤祯有些哆嗦, 但还是不停歇的讲着,完全沉浸在了关于农工党的回忆里。
比起官军来, 农工党的部队很穷,穷得两袖清风, 但又很有原则, 他们的原则就是买东西要给钱,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草民总是愚昧的,民心是可以被操纵的,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对于下民, 只能驱使他们,而无法使他们明白道理,这是胤祯从小受到的教育。
更何况, 他们自家的遭遇早已验证了这个道理。
想他们大清,原是前明辽东郡的一支女真部落, 太祖皇帝努尔哈赤靠着对前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献媚,因溜须溜得好, 得以借助李成梁的势, 扩大自己的势力,眼见前明国力衰落, 国中流寇四起, 便趁势而起,占了辽东, 此后代代相承,窥视中原。
到了太宗皇太极时期,数次入关劫掠,终于与流寇一起,折腾得前明咽了最后一口气,直至最后成功入主中原。
可以说他们就是前明败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可这中原的百姓丝毫没有抗拒,就这么剃了头,做了新朝的顺民。
以小族临大国,这是所有满人内心最为得意的事情了,胤祯也不例外。
他本以为和农工党之间的战争也是一样,双方凭武力决胜负,士绅押注,小民冷眼旁观,可农工党真的不一样。
他们每到一地,除了必做的“打土豪,分田地”,也就是将士绅从他们住的深宅里赶出来,抄家,散浮财与小民,公审处置民怨极大的劣绅豪强外,就是维护当地秩序,与当地人打交道。
不仅是公平交易,他们还不欺负人,会帮着当地居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教给人们一些简单的数字,不厌其烦的宣讲他们那套革命的大道理……这样待人尊重、行事公平的部队哪里有人不喜欢?如果官军追得紧,农工党的部队被迫放弃一些地方,还能看到百姓依依不舍地送他们的情景呢!
胤祯想起农工党的种种做派,心里就泛起一阵夹杂着恐惧的反感。他恨恨道:“只会施小恩小惠,早晚要像李自成一样灭亡!”
胤禛默然,他从弟弟的讲述中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虽然还稚嫩,但爆发出来必将震撼乾坤的力量。
送走蔫头耷脑的弟弟后,他找来一位极信任的幕僚,吩咐道:“爷要看农工党的书,所有的都要,搜集得越多越好!”
他突然想到,农工党完全占据了江南,既意味着这片鱼米之乡不会再供给京里一粒米、一匹布,也意味着漕运断绝,一直以来,京师百万官民所食用的粮米都是通过漕运而来,如今一朝断绝,还不知如何是好。
恐怕今年,朝廷又要加税了。
……
嬿婉快步走进朱琳的办公室,挥着一份文件说:“统计出来了,烈士名单,只等你签字之后就能下发了。”
先前在连续高强度的战争中,她以身作则,轻伤不下火线,战后检查时才发现身体亏损了许多,修养了一阵子,又被繁多的公务召唤起来了。
战争胜利后,农工党的组织架构已经调整了一下,朱琳现任农工党党主席、农会主席、军委副主席,嬿婉任军队总司令。
朱琳接过烈士名单,看都不看,立刻在上面签了字,感慨道:“都是好同志,真是让人心痛啊。”出于干部优先原则,这次战争中牺牲的很多都是农工党的优秀干部。
“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我们革命,本就是要以先进的鲜血唤醒后来者的意志,这不是你对我说的吗?”嬿婉微笑道。
等她把文件交给办事员,让他尽快下发后,朱琳暂时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对她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千头万绪,或许我们应该聊聊,理顺一下工作思路。”
“好啊,我也觉得每天的事情多得让人头痛,事后想想,竟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嬿婉立刻赞同。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朱琳的头发上,她抬手伸了个惬意的懒腰,问道:“你父母还好吗?”
“都好,虽然骂了我两顿吧……事已至此,骂我也没用啊。”嬿婉学着她的动作,也伸了个懒腰,眯起眼,转头对她道,“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
朱琳轻轻笑起来。
是啊,自从几年前白莲红花起事以来,两人就没有清闲的时候,便是没有工作,也总在琢磨着如何对付清军,这还是头一次一身轻松的说笑聊天。
好像昨天还在山沟里筹谋着怎么接手红花会的遗产,转眼间已换了天地,白莲红花灰飞烟灭,清朝的势力也被赶离了江南。
虽然眼下江南的局面也够让人糟心的,有一些清廷的官儿誓死不降,挟持着全城人守城,要跟农工党拼个你死我活,有的士绅读书人则对农工党抱有极大的恶意,到处造农工党的谣,还有的乡下土豪修了坚固的围子,坚决保护自己的财产……
对抗者让人头疼,趋奉者更让人和吃了苍蝇似的恶心,在清军败走后,有些见风使舵的士绅跑到农工党的驻地,递什么“劝进表”,恭请朱琳即大位,光复大明。
朱琳当然是严词拒绝了,顺便重申自己的立场,讲明白自己是革命者,信奉人人平等的观念。这些士绅唯唯诺诺,有听没懂,没过几天又兴起一个新招,要把自家子弟送给她做“面首”,甚至“丈夫”。
他们打的小算盘,朱琳一眼就看出来了,无非是认为女人都是出嫁从夫,要是能为自家子弟娶了她,那就相当于天上掉金子,平白得了半壁江山。
朱琳叫他们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的贪婪嘴脸恶心得不行,当时就叫人把他们连同他们涂脂抹粉的儿子统统轰走了。
“姐,那些旗人怎么办?总不能真叫他们去挖矿修路吧?”嬿婉扒着她的手臂,认真地问道。
满清为了便于控制全国,在各个重要城市都派驻了八旗军队,即驻防八旗,农工党夺取江南后,这些驻防军队就落到了他们手里。南京的满人一开始抵死不降,后来农工党承诺不伤他们的人命,这才出城投降。
现在那些旗人和数次战争中的俘虏关在一起,暂时无所事事。
“怎么,你有想法?”朱琳微笑着看她。
嬿婉嘿然:“清廷对满人是很看重的,清朝嘛,有很重的奴隶制残余,满人其实都是满清皇帝的奴才,满清皇帝基本也只信任满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满清出钱出人来赎他们。咱们现在就缺有文化识字的人,叫满清绑些来不是正好?”
朱琳摇摇头,不轻不重的点了她一句:“我知道你是好心,只是你们家其他人的投机心理未免太重了。”
她说完,就掏出一个小本子,头也不抬地说:“清军败得太快了,导致咱们事实上还没有接收整个江南的实力。不过到嘴的肉不能不吃,再撑得慌,咱们也得消化了它。接下来有几个工作重点,你记一下。”
嬿婉忙拿出小本子和笔,答应着:“我准备好了,你说吧。”
“第一是深入乡下,建立基层政权,给城乡居民上户口本,”她看见嬿婉张了张嘴,笑道,“你别按以后的标准来要求现在,人手充足有人手充足的办法,人手不足有人手不足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肯定能办到的。”
嬿婉一想也是,组织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环扣一环,一套体系而已,如果不论人员素质的话,是搞得定的。
“第二还是打土豪,分田地,要铲除地方上一手遮天的黑暗势力,让政府能够直接管理到人民的生活。农民的日子已经够苦了,一年打不了几石粮,咱们还要收税,尽量摒除中间的吸血鬼。”
嬿婉埋头刷刷记了几笔。
“第三就是基建和办工厂了,至少化肥厂、煤厂、钢铁厂要办起来……”
“要办个干部学校,给新干部和军队里的转业干部培训……”
“扫盲工作是重中之重,文盲的比例太高了,开启民智势在必行……”
“……”
一口气说了七、八条,朱琳才合上小本子道:“就是这些了,你要事先考虑好,想管哪一摊。”
“我哪一摊都不想管。”嬿婉嘟囔,她天生对军事感兴趣,不喜欢琐碎的行政事务。
但是没办法,谁让农工党眼下缺人缺得厉害呢?
她收好小本子,正要起身离开,又被朱琳叫住:“我这里有篇文章,你带去叫他们印出来,每个领导干部人手一份。”
“那印的人工作量可大了。”嬿婉看着她拉开抽屉,从中抽出薄薄一叠纸递过来。
她拿来一看,竹纸上的题目赫然是《反对本本主义》,顿时乐了:“这个好。”她快速地翻开浏览了一遍,朱琳的版本和原版有些不一样,但核心精髓把握得很好。
朱琳无奈道:“还是实力膨胀太快的恶果。咱们很多党员干部,过去是有恒心,有毅力,能吃苦,久贫乍富,倒是失去平常心了,变得又自大又自负,一下子就膨胀了,也不讲求科学的工作方法了,正该学习学习这篇文章,改改坏毛病。”
“确实是这样,”嬿婉赞同地点头,“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他们进城之后,有乡绅想和他们攀关系,没名没分的送了自己的女儿过来,他们就美不滋的收下了。”
看看朱琳骤变的脸色,她忙补救道:“我知道这件事之后,已经让他们把这些女孩子都交出来了。”
朱琳神色缓和,点点头:“给这些女孩子安排工作,让她们自食其力吧。”
第51章 清穿女的混战21
康熙五十二年, 天下已经不再有大的战事,但小的摩擦不断。
双方各自停战, 实力急剧膨胀的农工党需要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战败的清廷则蜷缩在北方舔伤口。
清廷在北方还有兵力, 但他们的财政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再者,也明白自己的船不如农工党的好,就自家那几条小舢板,失去了占据长江水道的优势,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当然, 作为自吹的天下之主, 清廷是不能承认自己比不过反贼的,双方根本没有正式的停战协定,只是农工党不打了, 掉头经营江南,这才造成了事实上的和平状态。
北京朝廷罢手不打, 各地方的大员更不会不识趣儿,说皇上咱们打吧, 只有家里有人失陷在南方的, 才鼓吹消灭反贼。
康熙皇帝对此毫不理会。他也是暮年老人了,经历的事多了, 再没有少年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战败的恶果正在一点一点的显露出来,让他疲于应对。
对于各地被压榨得越发困苦的百姓, 他是眼不见心不烦,还能逃避一会儿,南方的士绅在农工党接掌大权后纷纷逃离家乡,北上涌入京城,使得京师内外百物腾贵,却是眼皮子底下的事,由不得他不管。
眼看着好好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大清,受了农工党一击,竟然就像是被虫蛀过的屋梁,显出摇摇欲坠之势,康熙的心里是悲愤不已,把朱琳和年嬿婉恨到了骨子里!
就在这样的关头,屋漏偏逢连夜雨,他那些逆子们还是不肯消停!大概是觉得他这头狮王老了,糊涂了,也镇不住年轻力壮的雄狮了,一个劲儿的上下蹦跶!
老二,胤礽,他唯一的嫡子,发妻赫舍里给他留下的唯一一点骨血,成年后种种行为越发狂悖,让他伤透了心。
老三,胤祉,文弱书生而已,围着大位干打转,却只会使弄些阴谋,不敢堂堂正正的争夺,不足为虑。
老四,胤禛,曾受表妹佟佳氏养育,性子急躁执拗,不肖他。
老八,胤禩,柔奸成性,表面功夫做得倒不错,很是哄了一些人为他卖命,身段柔软得跟没骨头似的,庸人一个。
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儿子们都成长起来了,只会把眼睛盯在他身下的宝座上,却不知这宝座也不是那么好坐的!
他急促地呼吸,颤着手取下挂在腰上的小酒壶,饮了一口苏合香酒,只觉得这偌大的帝国就和自己一样,透着暮气。
……
此刻的江南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寒风吹不走人们脸上喜悦的笑容,自从农工党来了,富商大官们也没了,欺压小民的小吏也没了,税也低了,连城市的环境也比过去干净卫生多了。
嬿婉走在南京的大街上,紧了紧在脖子上绕了两圈的围巾,看到干净的路面,以及路边修建的公共厕所,脑海里就浮现出之前大家齐心协力工作的场面。
清除了各地最后的抵抗势力之后,整个江南尽数落入农工党手中,中央一商量,决定把首府迁来南京。
南京,曾用名金陵,做过六朝古都,文化气质足够,又环山抱水,地势很好,对于将首府迁来这里,没有人有异议。
可能唯一的疑议就是这里离清廷的控制区太近了,一旦再次开战,首府这里就要直面清廷的军事压力。
对于一个稳固的政权来说,把首府放在边境无疑是异想天开的,但农工党人的抱负本来远不止于此,他们最终的战略目的是打进北京城,解放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