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作者:扬笙落笔      更新:2024-05-16 10:36      字数:4465
  “姐姐,我们骑车回家好不好?”
  “小呆瓜,你知道省城离县城多远吗?你找得到回家的路吗?”
  听着两个孩子的对话,陆少阳和江夏相视一笑。孩子们的开心其实很简单,愿望得到满足的那一刻,他们好像获得了全世界。
  因为还要带刘阮和陆海明去看电影,所以他们暂时把自行车寄放在服装店里。下午有货车要路过这里,顺便可以把他们和自行车一起捎带回县城。
  这一次,为了配合两个孩子,他们特意选了一部动画片。
  江夏原本以为会无聊,谁知道她居然被剧情吸引,看得津津有味。
  从电影院出来,他们一起在饭店吃了一顿午饭。因为看电影错过了饭点,因此在店里用餐的人并不多。
  “等会儿我们去拍几张照片,怎么样?”陆少阳提议道。
  家里虽然有相机,可是去照相馆拍照和自己在家里拍照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两个孩子一边吃饺子一边点头,他们贼嘻嘻地看了一眼爸爸和夏夏,忽然觉得他们身上的衣服有点像新娘和新郎的打扮。如果在他们胸口带一朵红花,那就更像了。
  还是上次那个照相馆,老板甚至对江夏和孩子还有印象。
  “靠拢一点,对,就是这样!”一张类似乎后世结婚证上贴的那种照片在摄像师手里诞生。江夏和陆少阳嘴角上扬,眼里全是幸福的光芒。
  “两个小朋友一起站过去,我给你们拍一张全家福。”
  缺了一颗门牙的陆海铭笑得十分腼腆,在他身边,刘阮大声地喊了一句“茄子”。他们背后的江夏和陆少阳肩膀靠在一起,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
  陆少阳轻手轻脚地从陆海铭房间里出来,他对上江夏不舍得目光,紧紧地把她搂入怀里。
  “有事给我打电话,别太累!我们都会好好的,一直好下去。”
  夜色里,陆少阳踏上了回学校的列车。他放假之前已经接到了新的秘密任务,只等这次回学校之后立即赶赴中越边境。
  这些日子以来,习惯陆少阳怀抱的江夏失眠了。她裹紧身上的被子,忽然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少阳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只要他平安,再久的等待也值得。
  陆少阳前脚离开,王思琴后脚赶来。
  对于从法国进口回来的设备,她有着很高的期待。王思琴从来没有嫉妒过江夏和周海笙的好运,能够认识他们并且成为他们的朋友,王思琴已经非常感恩了。
  “我真不敢相信,棉布还可以做到这么细软。重点是上面的印花,太棒了!”王思琴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布料,如果把它们制作成衣服,那该是何等惊艳。
  乔治笑着回头看了一眼李红梅,印花是她的主意,她真是自己见过最聪慧能干的女人。
  以前在法国,他只是关注布料的产出是否满足参数的设定,有没有出现偏差。到了中国之后,跟李红梅交流了之后,他才发现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一点小小的改变,就会带来想象不到的惊喜。
  一圈看下来,王思琴在每一卷布料上都画了一个记号。
  “这些,每一个规格型号的布料我都要。看你们生产的安排,我现在下订单,可以吗?”
  因为王思琴是厂里的第一个客户,而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她将是除了自己服装厂使用之外的唯一一个客户。江夏按照比市场低5%的价格跟王思琴签订了供货协议。
  在补充条款中,王思琴自己加了一条:先付款,后发货。
  “姐,干嘛加上这一条?我们就是正常的合作,按照原来的执行就好。”江夏想要抹掉这一条,被王思琴给拦住了。
  “你在价格上已经让了我很多了,为了大家的可持续合作,这一条听姐的。”
  就这样,盛夏布料厂开始全面投入生产。
  盛夏服装厂的春装比想象的更加收到市场消费者的欢迎,销量持续走高。为了减小生产的压力,销售部门甚至开始限量发行。结果,不仅没有影响消费者的热情,反而更加刺激了大家的购买欲-望。
  周海笙这些日子快要忙疯了,他好不容易把所有的春装图稿全部敲定。最多能够休息一个星期,就得开始筹备今年的夏装。而且,在这之前,他还得跟江夏一起去一趟广州和上海。
  招聘设计师的事情因为布料厂的事情一推再推,好在今天已经定下来,后天一早的火车票先去广州,然后再去上海。
  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周海笙想着,是不是再给海伦娜公主设计几套衣服?她这次在购买设备上帮了大忙,他是发自内心想要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推开家门,周海笙意外地发现两个西装笔挺的男人坐在客厅里。
  他看向杜大哥,眼里看着询问:你的朋友?
  杜文砚摇了摇头,随即站起身来,“海笙,他们是来找你的。”
  “周海笙同志,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们是广州hd服装公司的人事负责人。这次专程到你家来,是为了邀请你到我们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其中一位年长的男人双手递过名片。
  周海笙摇了摇头,没有接过来的意思。
  “对不起,劳烦你们白跑一趟。我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另一位年轻一点的男人有些着急,“周海笙,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月薪一千,年底还有分红,怎么样?”
  周海笙皱了皱眉头,“抱歉,你们可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无论你们给出多高的待遇,我也不会跟你们走的。这是我的选择,盛夏服装厂就是我的家。”
  具体来说,江夏在哪里,他就会跟到哪里。
  她是他的老师,也是他设计路上的领路人。
  hd服装公司的人虽然一早做了心理建设,但是听到这么果决的答案,他们还是有些触动。试问,如果给他们的设计师开这么高的薪水,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真的很遗憾!”两名西装笔挺的男人再也没有待下去的理由,起身告辞。
  周海笙见杜大哥有话要说,放下背包后,在客厅里坐了下来。
  “你的选择在我意料之中,盛夏服装厂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企业。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辈子都像这样沉溺在无止境的设计中吗?难道,你不想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不想成为像威廉姆森那样受人追捧的设计大咖?”
  杜文砚并没有鼓励周海笙离开的意思,身为他的大哥,他看得比周海笙更加长远。
  盛夏服装厂的定位一直很清晰,他们的客户是低端市场的消费者。这就意味着,周海笙的设计始终面对的是重复和大量的设计工作。这些衣服不需要太过精细的设计,甚至不需要独一无二。
  杜文砚担心的是,周海笙迟早有一天会被磨掉所有的激情和灵感,成为一个走量而不走心的设计师。
  “杜大哥,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你知道吗?夏老师的作品一旦拿到国际赛事上,那会是让大师都拍案叫绝的设计。可是,她选择去掉有菱角的部分,把设计提供给最普通的百姓。”
  周海笙的眼神十分坚定,关于这个问题,他早在去法国参加比赛之前,就已经想得十分透彻。
  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才能成为让人惊艳的作品。
  他的沉淀还远远不够。
  现在的每一天不是在磨灭他的灵感,而是在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不是所有高雅昂贵的东西才是值得被追求的,就像他参加这次新锐服装设计大赛一般,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给江夏设计几套适合她的衣服。
  适合比昂贵更难得。
  这是周海笙从江夏身上学到的东西,受用终身。
  当江夏得知hd服装公司准备把周海笙挖过去,却失败的消息。她找到周海笙:“海笙,我发现我给你的工资好像有点低。这样吧,工资每个月一千块,干股我从我个人部分再划三个点给你。”
  周海笙直接拒绝了。
  理由竟然是:你给我的工资已经很多了,钱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花。
  第101章
  普通的盛夏服装厂员工,根据他们生产的娴熟程度,一个月能够拿到六十块至九十块钱不等的工资。
  相对比其他国营单位的工人来说,他们的月薪是别人的两到三倍。
  这还不包括他们从盛夏服装厂获得的各种福利,以及年终奖。
  在这里,工人们找到了归属感,也看到了自己的家庭因为这份工作变得更好。尤其是江夏在开年时候所说的技工培训学校,让大家期待不已。
  他们盼着盛夏服装厂的衣服能够卖得更多,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
  对于周海笙来说,他的吃穿住行都由工厂里给他提供。每个月需要花钱的地方几乎没有,而且江夏给他的工资实在不低,和年终分红加在一起,已经是一笔巨款。
  他把赚来的钱都存了起来,等着以后给杜文砚治病用。
  正如他跟杜文砚所说的一样,在盛夏服装厂,他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找到了设计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盛夏服装厂就像是他的家,他怎么可能离开自己的家?
  不管周海笙的态度如何,江夏既然说了涨工资、分股权就一定会做到。
  她给周海笙提升待遇,并不是担心他被hd服装公司挖走,而是他应该得到这份肯定。
  大半年以来,周海笙给工厂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承担了大部分设计的工作,参加比赛获奖,给盛夏服饰带来极好的名声,还经办了进口布料设备的采购,为工厂生产节约成本。
  从始至终,他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
  江夏一直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无论是娘家人还是婆家人,无论是周海笙还是黄桂花,又或者是李家姐弟、何海彦。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跟工厂一起进步。
  去年,盛夏服装厂开办的学前班非常成功。它不仅解决了工厂里双职工家庭孩子的托管问题,还在孩子早期教育上做出了很好的引导。
  工人们发现自家孩子在读了学前班之后,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也就能够分出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上。
  当盛夏服装厂的技工学校做报名统计的时候,甚至有工人询问: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直系亲属也送到技校来学习?
  对此,江夏的答复当然是肯定的。
  关于开办技工学校这件事,江夏组织盛夏服装厂高层以及李定坤做过一个专题研讨会。除了布料厂,服装厂需要培养技术人才之外,李定坤的建筑施工队也需要专业技工。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既给员工家庭带来福利,也为企业储备人才。
  听说了盛夏服装厂开办技校的打算,赵建国全力支持。
  往大的方向来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往小的方向说,有利于龙安县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县委必须支持!
  江夏手头上的事情实在太多,忙不过来,她把开办技工学校的事情全权交给大哥江瑞清负责。无论是学校的开办手续、老师的招聘,还是学校的选址,都需要一个系统的安排。
  “我们要给每一个员工建立明确的晋升和奖励机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在每周一次的例会上,江夏提出了这样的新要求。
  “我举个例子:员工的工资跟产量和绩效直接挂钩,这没问题。但是,我们员工也是需要划分职级的。从九级的实习生到一级的车间主任,我们要让他们明确的看到,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就可以匹配相应的职位级别,领取对应的工资。”
  “杜老师,我想把这件事交给你来做。”
  江夏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很多,这些都是盛夏服装厂创建以来,她在管理上的想法。
  就像这次的人事管理建议,她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具体细则的拟定,工厂人员类别的划分,还需要相关人员参与提案评审。
  杜文砚点了点头,在工作薄上记下这件事。
  江夏的观点总是让他惊叹不已,他在国企干了二十多年,可是在企业管理上,他觉得自己不如江夏的地方太多。工厂里所有人都在追逐着江夏的脚步前进。
  如果说,要给杜文砚在工厂里定一个职位的话,他应该属于综合部门的经理,分管着后勤、人事、文化宣传等各项工作。
  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杜老师,而不是杜经理。
  盛夏服装厂的周例会从来不走形式主义,有问题和想法摊开说,开会时间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