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有病 第64节
作者:
再枯荣 更新:2024-05-16 15:04 字数:6164
他自顾自埋头一面抽走捆棺材的绳索,一面推安阆,“你去向她说。”
安阆看了看正屋阖拢的纱窗,也是踌躇忐忑。
不一时,众人都涌到屋里去。未及开口,倒是妙真抢着说:“表哥,你不是上北京去了么?怎么是和良恭一齐回来的?”
她忙得很,忙着笑,忙着吩咐花信给众人倒茶,又忙着问良恭,“你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我们搬过来还怕你不晓得呢。”
良恭面对她惊惶失措的笑脸,很怕看似的,走到角落里坐下,“我先去胡家门上问过,他们看门的说,你们搬到这里来了,我就寻了过来。”
“你在南京好不好?辛苦吧?那一百两银子,只怕早花得个精光。你怎么不捎个信回来,我好叫人给你送钱去啊。”
问完又觉得这也不该问,这些问题,统统都指向一个结果。连这些人哀痛的神情,也都只为一个因由。
她是看也怕看他们,就把手一挥,“你们先去吃饭好了。表哥,吃过饭,你该回家去瞧瞧,给姨父姨妈晓得你回来了。”
倏然间“呜哇”一声,是谁在哭?妙真四处看,才在纱窗上看见林妈妈不知几时从东屋出来的,正在院中扶棺而哭。那哀恸,实在惊天动地,恐怕是调出了她一身的力气。
妙真呆了呆,又改道:“花信,你去把她老人家搀回房去,这会太阳落了山,地上凉,她老人哪经得住这么跪着?”
说完就有一滴泪砸在手背上,她方惊觉自己落了泪。觉得很不应该,哭什么?出了什么大事值得哭?她忙抬手把一行眼泪抹了。
不想抹净一行,又是一行。
第58章 天地浮萍 (〇五)
斜晖中, 有一点断红风吹起,蓦地冷起来,妙真找来件衣裳披上,掉过头来, 脸上的泪虽然干了, 痕迹很明显,像是一条条枯竭了的细河沟。
众人还在房中各处坐着, 真是烦。她赶他们走, 他们又不走, 一个个脸上都似天塌下来一般。
后来还是安阆走到榻上来, 慢慢说:“狱里的班头说, 姨父是因为吃得多了, 夜里肚子疼得直打滚, 把房顶上的梁撞得掉下来,砸在他头上,才没的。姨妈次日听说,也跟着去了。”
说完屋里又是一片缄默。妙真却是“噗嗤”细笑出声, 众人诧异地看她, 发现她脸上已没有了一点悲色,平静得吊诡。
她方才还是痛心疾首,可这会听见安阆的话,脑子里却想着她爹圆滚滚的身量在地上打滚的样子,像个五彩斑斓的球, 只觉滑稽得可爱。
她爹一向都是可爱的, 生意上的事再烦难, 也不肯挂着脸上带一点回家。时时笑着,仿佛多大的事都不在话下。她娘也是一样, 总是温柔和善,说她是丫头出身,可又是难得一见的贤良端庄。他们尤家简直是一个家和人睦的典范,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家,也不免有破灭的时候。
妙真自幼把父母当做头顶的天,没想过原来天迟早会塌下来。可想想,人终免不了一死,那都是孩子气的想法。她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寻常姑娘,在这年纪早做了母亲,她是比别人愚钝些,但也总归要长大。
她坐回榻上,把脸向窗户上撑着,点点头,“我晓得了,你们都下去吧,先在外院搭设个灵堂停放。”
她对丧事没有张罗的经验,只想到要搭设停灵。瞿尧便立起身来道:“还请安大爷帮着写讣告只会亲友。良恭,你去打听打听哪里请班和尚道士来。我往胡家去借调些人手。虽在异乡,也要办得像样子。咱们老爷太太风光了一辈子,临了也不能马虎,面子上一定要做足。”
末了花信进来说:“林妈妈哭得差点背过气去,要不要去请郎中?”
妙真回头过来,“自然要请,严癞头,麻烦你跑一趟。花信,你也在那屋里伺候着,我这里不要人。”
各自东奔西走地去忙,瞿尧到胡家去说明了此事,胡老爷胡夫人皆很意外,怔在椅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尽管晓得妙真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了,将来少不得撕破脸对簿公堂。可官司是官司,亲戚情分还是亲戚情分。
胡老爷站起来叫管家,踱着步子吩咐,“老程,你带几个小厮婆子媳妇过去帮着张罗,姑娘没经过这些事,只怕办不好。丧礼的花费不要姑娘操心,明日我和太太捎带过去。”
这时胡夫人也回神站起来,向瞿尧道:“既然叫安阆写讣告,你请他到这里来,我告诉他要请些什么人。二姐夫在常州生意场上也有些朋友,也要知会他们一声的。”
次日就都张罗起来了,妙真那房子,登时给人挤得水泄不通。也不知哪里来的这么些尤家的故交,有几分没几分关系的,都要来祭一祭。一时间这房子里哭的哭,悲的悲,皆在谈论着尤家夫妇的好处。
安老爷自然也是要来的,是只身前来,不肯带他那位出身寒微的太太。他是天不亮就赶到这边,动作很快,把从前的素缟翻出来,一到就把哀恸的气氛推到顶峰。
他提着衣摆,一路从门外哭到门里,“姐夫,姐夫……”
不过他的哭法和那些嚎丧的不一样,他是文人墨客式的悲怆,清泪两行,摇首哀叹,情到浓时,就在皤上现题了一首悼亡诗。当年他先太太逝世,也有心作了那么几首,不过那时毕竟才疏学浅,很成他一个遗憾。
如今不同了,他的诗词是经过岁月的磨砺的,辞藻中自带一股沧桑悲切,与此刻十分合情合景,这倒成了他一展才学的良机。
宾客中读过书的无不赞咏不迭,“怪道令公子能高中榜眼,正是虎父无犬子啊!”
他一面自喜,一面也想到,恐怕还是为他儿子将要封官的原因。既说到封官,不得不去拉着安阆问一问。
外院正屋是一件会客厅,许多客人在里头吃茶暂歇,招待的都是胡家的下人。安老爷特意避着这些熟悉的面孔,领着安阆到后门的假山后头,因问道:“你到北京这一趟,问清楚你封官的事情没有?是个什么官职?就在本地还是要去外乡上任?”
安阆还没说话的功夫,安老爷就已在心里盘算过了一遍。现下常州的官场上并没有缺,恐怕要放个外任。不过年轻官员,正好需要历练,哪怕是放到那又穷又苦的任上,也是应当。他对年轻人得吃点苦头这事倒是十二分的赞成。
不想却听安阆沉痛地开了口,“北京那头恐怕一时不会放官给儿子做,因为和姨父的关系,他们只怕儿子也是金大人冯大人一党,因此吏部将我放官的时暂且搁置住了。”
安老爷陡地掉过头来。安阆又笑了笑,用不在乎的神色道:“其实放不放都好,儿子也不大想做官。当今官场,并非如我所想,早成了一滩浑水。儿子恐怕踏进去,非但不能一展抱负,反倒连也淹没在里头。我做不到清正朝野,只能竭力保住我一身清白,不想去蹚这浑水。”
渐渐把安老爷说得由惊转怒,恨不能当下就掴他一掌。可睐目瞅着,厅内许多人,不好打得。
只好一甩袖,把两手剪到背后去,“不做官,那你想做什么?好容易寒窗苦读考出个功名,你不想着光耀门楣,反倒一味退缩,岂是大丈夫所为?”
安阆见他面色愠怒,便低下头去,“儿子倒不是说一定不做官,只是想,既然吏部有意在搁置我,我也犯不上去汲汲经营。”
“那你的意思就是干等着?”
“不等又能如何?难道让儿子也像他们似的,四处走门路?若是如此,当初也犯不上千辛万苦读书,直接拿着姨父的资助,捐个小官做也就省得诸多麻烦了。”
安老爷自诩清风明月,听他这样讲,倒不好驳斥了,只得甩着袖子生着气踅进厅内。
未几锣鼓丧乐又躁乱起来,宾客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哭哭啼啼大恸撼天。胡家夫妇体谅妙真,不叫她在灵前待客,设了一丫头小厮假代尤氏后人,在灵前侍奉宾客们烧纸焚香。
妙真倒是这里头最闲的一个,宾客们大多不认得,也不要她款待,她没处可去,就在屋里坐着。她脸上呆滞的神情落在这大悲大哀的气氛里实在有些突兀,但要一定叫她哭,她又哭不出来。
这时雀香一身素服进来,俨然是哭过了,红红的眼圈,脸上泪痕还未干透。她看妙真未哭,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问。这时候都是劝亲眷节哀,没道理反劝人哭。
她一时不得词句,就把妙真这卧房看一眼,没有过分陈设,旧得清丽雅致,连架子床上挂的帐子也十分朴素,是淡淡的竹青色。她轻轻笑道:“大姐姐搬到这里来,我一向还没来瞧过。今日来看,也是很好的房子,大姐姐住得惯么?”
妙真原是趴在窗台上的,听见说话才晓得屋里进来了人。便端正起来请她榻上坐,自己走去倒茶,“花信在外头帮忙,这里无人伺候,你请将就些。”
“这时都忙,何必客气。”雀香又说这房子,“听说这地方是邱三爷替你找的?他倒很为大姐姐的事费心。怎么这两日又不见他到这里来呢?”
自己说着,自己又轻轻地叹出来,似乎为谁惋惜,“噢,我倒忘了,好像是给他们家的一位老管家管住了。”
妙真还不知情,所以问她:“什么老管家?他在常州不是只有一个年轻管事和几个小厮跟着来的么?就是丫头,还是在这里现买的几个。”
“你还不知道啊?”雀香勾着点笑意,拉她的手腕叫她坐下,娓娓道给她听,“听说他在常州这一向做的事情给邱老爷晓得了,很是生气,说他放着生意不好好做,净在外头胡混,就从苏州遣了个老管家过来专门约束他。”
妙真面上只是淡淡的一片呆滞,“这很好嚜,他也该长进长进了。”
雀香分不清她这无精打采的样子是本来就这样,还是也有眼前这些话的原因。她唯恐怕没有,又说:“大概是那老管家不许他到大姐姐这里来,所以他今日才没来的。听说邱老爷特地嘱咐,不叫他和大姐姐往来。”
这“特地”的嘱咐,自然是因胡家夫妇“特地”的告诉。人家孔二叔来时还特地捎了邱老爷的书信来谢,所以雀香知道这些原委。
妙真心内原就是一片灰黯,所以这一点灰黯落进去,倒未惊起什么涟漪,立马就黯成一片了。
但她看得出来,雀香那双红彤彤的眼睛,期待着从她脸上看见伤心。她此刻也很烦雀香坐在这里,只想着打发了她去,便提足了气,再长长地叹出来,“我们两家祖上本就有恩怨。想来也是,邱老爷怎么会许他和我来往?”
雀香反还劝她两句,“不过大姐姐也不要过于灰心。我看邱三爷还是很执着的一个人,这么些年,还是一门心思想求你,可见痴心。他自然会想法子去和他家中周旋,只是听说,他那对父母是两双势利眼,给他议了好几门亲,不是豪绅就是官流。现如今,好像很兴起官商联姻的样子。”
豪绅官流,妙真今番是哪头不占,非但不沾,倒彻底沦为孤女。她这份丧气,很愿意拿来成全雀香,只盼着她心满意足后早早出去。
就苦笑着说:“是了。我是不配的。”
雀香愈是劝她,劝得好不好不管,反正自己是称心如意地辞出去了。妙真也不收拾茶碗,仍旧趴回窗户上去,望见那几只被锣鼓惊断的麻雀,又在暮色里飞回来了,栖在那老垂柳上。
这天很冷了,夜里失去人的喧哗,又起三更风,吹破一点残梦。
妙真睡不着,只管每白天黑夜地在榻上歪着。她趴在炕桌上,歪眼盯着屋顶上那根横梁看。心里忽然冒出个疑问,这么根木头,真能砸死人?
越看越有些不信,非要亲身试试看。便把帐子摘来剪成条,一段一段地结起来,抛到梁上,打了个重重的死结。又搬来根梅花凳,没多思量,踩着上去,就把脑袋套到布条结的圈里。
心想着这世间不也是个怪圈?因果相连,福祸相依,她前半生享尽了别人没享过的福,后半生,只剩望不到头的痛与苦了。
光是想想就觉得难捱,她把眼一闭,“咣当”一声蹬掉了梅花凳。
以为是死定了的,谁知外间也忽然“咣当”一声,有人踹门进来。眨眼的功夫,妙真就给人抱到了床上去。
待看清来人是良恭,她倒很放心,把一个手指在唇上比一比,很不好意思地笑了下,“嘘,不要告诉人家我上吊。”她慢条条地向里头翻个身,又说:“我丢不起这个人。”
反正是死不成了,还得活着。既然活着,脸面好歹要保住,她才不要人家笑话她。
良恭没答复她,她又翻过来,张了张嘴,露出一线若有还无的微笑,“你听没听见?”
良恭这一辈子讲得最大胆的一句话,就是此刻这一句,“我今晚上守着你睡。”
妙真晓得,他是怕她再寻短见。可这种事也就刹那间的冲动而已,现下那股冲动过去了,心里倒是一片黯黯的平静。
她笑着,“你只管睡你的去,放心,我保准再不做什么傻事。”
他并不动,就在床前垂着眼,把她酽酽望住。目光与那昏黄的烛光一起,将她温柔地包裹住。她心里忽然袭来酸海的浪潮,眼里也有了一点泪意。
隔了须臾,她道:“你要守也随你。”
良恭从铺上取了个枕头,搁在底下踏板上,人就卧倒下去。炕桌上半根残烛还奄奄一息地燃着,妙真知道赶也赶不走他,就翻过身去,预备睡了,“你去把蜡烛吹了。”
良恭翻身起来,走回来的时候,在漆黑中听见她的啜泣。他在床前立了一会,看着她浮沉的一点轮廓。从而他想到这一段山一程水一程的路途,是为了什么?说为前程那是自欺欺人,其实不过是为她。因为她,也使这千万里的路,走得格外深刻。
他没犹豫,睡到了铺上,从背后把她拥着,仿佛是丢失许多年的善良和脆弱失而复得。他此刻审视自己,也多了那么一份温柔的慈悲,不再苛刻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凤凰腾达。其实多半人人都生而平凡,但要承认这平凡,是需要历经沧桑的。他历经自己的沧桑还不够,终于在她的沧桑里,才看清这一点。
他将曾想象的宏图霸业式的成功缩小在他怀里,往后所求的成功,不过是一个平庸男人的成功,想要他爱的女人快乐一点。
妙真慢慢在他怀抱里转了个身,以为眼泪早在前几夜就流干了的,想不到眼泪这东西没完没了。生命的苦如此冗长,眼泪自然也应当伴它那么长,此刻就流完,往后又流什么?
她把鼻涕眼泪都抹在他怀里,哭得累了,终于能睡过去。
痛哭过这一场,妙真的哀恸仿佛是减轻了许多,这一夜睡醒起来,觉得心情一片苍白,什么伤心沉痛都没有。看见良恭睡在旁边,也不惊怪,听见他呼吸声有些重,就俯下去捏住他的鼻子。那呼吸停住了,她觉得好玩,放开一会,又去捏住。
这回捏住就没松手,见他眉头渐渐扣在一处,脑袋摆了两回,她益发感到有趣。慢慢的,又嫌不够,便拿了个枕头捂在他脸上,两手死死摁了下去。
良恭险些窒息过去,挣脱起来一看,妙真笑得极不平常,眼睛发着狠朝他逼近过来,“你是恶鬼、你是阎罗王、你想来索我的命!”
倏然间锣鼓大作,外院又做起法事来了。妙真陡地朝窗户上一转眼,跳下床。她往外头奔去,拉开门,天色只蒙蒙亮,假山后头那间厅上点着好些灯。
亮得仿佛是烧起来熊熊烈火,她忙跳起来嚷,“着火了,着火了!……”
刚喊了两句,就给良恭捂着嘴拽回房内。他将她抱回床上去,妙真仍在他怀里猛挣,一面嘀咕,“你想烧死我!你们想烧死我!你们都想要我的命……”
晓得她是发了病,良恭待要去喊人,又脱不开身,只得拿昨夜那条结得长长的帐子暂且将她绑在床上,方脱身去叫了众人。
天色还早,宾客未至,尤家的下人都汇到这屋里来。林妈妈本因连日哭得不好,就支撑不住,忽见妙真给反手绑在床架子上坐着,一壁挣扎,一壁念念有词地絮叨着什么。她老人家一时觉得天都塌了似的,在那里哭得捶胸顿足。
只得良恭主持着局面,恐怕勒疼了妙真,一面要将帐子解下,一面吩咐,“瞿尧,你去请个郎中来,抓一副安神定气的药,不许叫外头知道。花信,你仍服侍林妈妈。宁祥,你到外头灵前支应着。”
瞿尧却走来拦了他一下,“我看还是先这么绑着,你没见过这阵仗不知道,从前就听我爷爷说,先太太发起病来时是要伤人的。就是不伤人,伤了她自己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