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作者:虾写      更新:2024-05-16 18:01      字数:1991
  罗伯特考虑一会:“这种事我还是得和伊莎商量。”
  梁袭疑问:“早上伊莎没上班吗?”
  罗伯特道:“总监请喝茶,就裁撤业务和人员问题进行交流。刀锋是总监在任期间最大的工程,他真心希望刀锋能永驻伦敦。很多人,包括我认为英国将国内安全权完全下放给警察的行为并不恰当,因圣旗诞生了刀锋,没人想到圣旗雷声大雨点小,没有造成多少实质破坏就土崩瓦解,刀锋的境地就略显尴尬。最糟糕是反恐办公室的表现实在太耀眼。”
  大家都知道反恐办公室并非通过系统化而耀眼,而是具备一定的偶然性,未来说不定哪天反恐办公室就会熄火。反恐办公室是去撞事件,而不是去防袭击,短板非常明显。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反恐办公室的功绩。对比之下刀锋的投入和产出就逊色的多。
  反恐办公室探员多是大老粗,丝毫不懂谦虚美德,在警察厅都是横着走,语气嚣张跋扈,餐厅中说话声音最大也是他们。不少人虽有意见,但也只能背地嚼舌头,这种情况让更多人对刀锋恨铁不成钢。
  刀锋有工作量为什么没有功绩?除了运气之外,还有工作内容问题。以他们的钓鱼主题为例,他们会建立一个比较隐蔽的网站宣扬仇美反英,号召大家团结起来,然后就等着大聪明们上钩。这些人就会被列入危险名单中。网站在时机成熟后开始请他们帮忙,派发几个小任务,有些网民纯粹是拿了键盘呐喊,不会真的想犯罪,这部分人叫的再凶也不会咬人。有些人则不然,这部分人就是刀锋要关注和处理的人。
  但是钓鱼是违法的,不可能把例子拿出来宣扬,虽然刀锋做了很多防范于未然之事,但是功绩是一点都看不到。如同一个段子所说,甲村村长日常注重防汛,洪水来临时,因为日常准备妥当,甲村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乙村村长相反,洪水来临时,村长奋战在第一线,率领村民积极抗洪,直至累倒在堤岸上。甲村村长是不会被表扬的,大家会觉得他碌碌无为。乙村村长则相反,他会成为英雄。人们的想法就是这么怪异。
  刀锋注定默默无闻,加之近期没有任何恐袭警报,刀锋也没有出彩的机会。这也归功于反恐办公室,其凶残无比的作风被网民们肆意夸大,更被某些网红利用编造各种小故事。恐份也有脑子,既然南约有那么多国家,何必和养有比特犬的英国过不去呢?
  ……
  第二天锤石接到了一份官方订单,这把他整不会。一来官方应该要经过中间人联系自己,比如梁袭,波比等人,怎么能以刀锋名义临时雇佣自己呢?自己可是罪犯,虽然没有被通缉,虽然没有抓捕,虽然没有被怀疑,咦?那不就是普通人吗?其次这个钱会不会太少了?一万英镑这个价格不是一般的低。罗伯特则分析,梁袭每小时80英镑,120多个小时才能赚一万英镑,罗伯特认为以锤石的能力不出两天就能做好计划。罗伯特最后补充一句,我们给你的钱比给梁袭的钱多。
  这句话让锤石有些动心,最近太闲了,合作方是官方,钱好拿不说,危险系数也小。刀锋毕竟不是梁袭,没那么不要脸,一边雇自己做计划,一边想办法坑害自己。再说黑色业务基本停滞,发展白色业务迫在眉睫。
  锤石不能就这么答应,他需要台阶。罗伯特似乎完全洞察了他的心思,述说了圣旗的事,贝当的事。这次不仅要确证贝当是二公主的事实,还要挖出穿着执法制服的不法之徒。
  最终锤石答应了下来,于是贝当多了一个孩子,孩子目前在莱文家寄养,整件事只有刀锋不超过五人知晓,接下来就等着独眼上钩。一边让独眼胡搞瞎搞,一边抓独眼现行,顺便再净化一次刀锋。
  整件事梁袭只参与了怎么用最少金钱说服锤石这个环节,以后的事是刀锋和锤石的事,他也怂恿罗伯特不要放过机会,趁机干死锤石。罗伯特反问,即使抓到锤石,用什么罪名起诉他?帮助刀锋抓坏人罪?
  算了,要灭孤老会还得自己来,等血月邀请开始,自己大杀四方,收集情报挑拨离间,让深海恶魔与孤老会厮杀去。
  ……
  梁袭在忙碌了一阵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上班,喝茶,看书,下班,接女友,骗女友回家……每周和波比打球,偶尔被罗密欧拉去出谋杀现场。平淡的过了一个月时间,里斯通找上门。
  战神公司因为内部理念不和,矛盾非常多,作为统帅者,里斯通的父亲力压一方,坚持战神公司是佣兵的养老地,不是私人武装承包企业,如果任何人有这样的想法,可以主动退出公司。就在前几天,公司安排在册员工进行每年一度的体检。
  为公司体检是瑞典文思健康医院,他们主要业务为公司企业员工进行团体性的体检。这家医院的体检有个特点,他们有一项非常出色业务:精准肿瘤标记参数。标记参数指的是血液中某几项和肿瘤有关参数。现在大多数医院能从数据异常中发现肿瘤,但不能从数据正常中排除肿瘤。
  文思医院体检一共做两次,第一次采血在一个月前,第二次采血在一个月后,经过对比他们能比较准确判断体检者身体情况,从而再决定是否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住院全身检查。根据文思医院的数据,他们通知进行全身检查的人,有50%的人患有肿瘤疾病。他们未通知住院检查,一年内被检查出肿瘤疾病的人数比例不足1%,八年来才出现一例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