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第149节
作者:
月海妖后 更新:2024-05-17 07:55 字数:4154
按panpan的想法,前半段要肃杀,像十九世纪的优雅气质,钻石饰品价格比较高,多年来都是各国王室会选择镶在王冠与权杖的装饰物,代表着高贵、权威、典雅,也符合冰雪的调性。
钻石似乎天然就带着一种宝相庄严,不可侵犯的气质。
刘嘉则认为这样会让钻石被打上了严肃风格的标签,影响新一代消费者的购买。
再说,咱们这是做生意,又不是雕佛像。
啊不是,就连宗教,也指望着能有更多的人来信自家,而不是像有些粉圈那样,搞一大堆别人看不懂的名词,圈一个小圈子。
不管是哪家的教徒,都想让自家的真爱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而不是“佛祖大神菩萨天父只剩我们了。”
刘嘉十分确信营销可以改变人对事物的观感,在八十年代早期,许多年轻人都认为翡翠和黄金是老年人的专属,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小孩子买戴在身上的生肖金饰,平时都不喜欢。就因为翡翠和黄金当时的营销手段非常老套。
翡翠的模特往往是穿着旗袍的女人,十分端庄的坐在那里,看着就很上世纪,自认时尚新潮的人根本就不会看。
黄金就更惨了,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老太太手上戴着金戒指,说不定还缠着红线,戴着金镯子,总之,暮气沉沉。后来好不容易出个活力四射的,还是“金链大哥”——光头、金链、大肚子、一脸横肉,怎么看都是严.打对象。
再加上各种宣传都把黄金往“俗、土”来做,在年轻人的心中,黄金几乎又回归了它的基本职能——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后来有些珠宝商对此进行改变,优质翡翠因其价格还在神坛上,黄金可大可小,可空心可实心,价格让年轻人能接受,款式也常变常新,时常有些很有趣的造型设计,于是黄金饰品的销售也被带了起来。
刘嘉把她记忆中的黄金珠宝营销策略套用在现在:
“现在的old money喜欢买古董首饰,卡地亚要卖的新首饰,就得把钻石首饰往新潮了做,不然钻石在大众心中变成老年人的专属,那就不好了。”
刘嘉说得十分在理,panpan重新思考调整战略,刘嘉强烈推荐她的思路——蹭北欧运动会的热度。
“北欧运动会?可是参加的国家并不多,据我所知,法国也只参加其中两个项目。”panpan不明白,这么一个小众的热度,有什么蹭的必要。
对刘嘉来说太有必要了,她不仅打算在这次大秀里推出彩妆,还要推出她新设计的冰雪系的衣服。
“这个星期,奥委会就会做出决议,有可能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会附带一个冬奥会。没有意外的话,开办地点就是法国。”
夏季奥运会一向是各个商家蹭热点的重要环节,冬奥会以前从来没有过,不过既然是第一届,那么主办方一定会积极营销,打出广告,好从北欧运动会那里抢人头。
如果能蹭上这一波热度,那么确实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就算没有冬奥会,活泼的冰雪精灵也算是反传统,与现在时下流行趋势相合。”刘嘉继续说服。
panpan认真考虑一番,认为刘嘉说的没有错,于是,她调整了策略,决定让开场的钻石系首饰也走活泼轻快的路线,与后面的春之精灵无缝衔接。
·
·
emma的护肤品开发中心以为他们的人生仅仅在于实现产品功能,他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发刘嘉想要的强效护肤,用来对冲强力清洁之后造成的脸部皮肤干燥问题。
万万没想到,老板的任务又来了——不仅要强效护肤,护肤品本身要闪闪发光。
开发组小组会议上,哀鸿遍野:
“她怎么这么喜欢闪闪发亮啊……”
“彩妆闪就算了,为什么护肤品也要闪?”
“是啊,谁关心护肤品闪不闪,只要保湿润肤不就行了?”
吐槽完毕,还得想办法让护肤品闪起来,想要撼动刘嘉的想法,没有有力证据是不行的。
就算告诉她:“现在根本就没有人用这个,不会有人喜欢的。”
她也会说:“你有证据可以证明,现在的人不用这个,是因为不喜欢,还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在面包发明之前,人都不吃面包,这能说明面包做出来之后就卖不出去吗?”
可怜那位兄弟被她怼的哑口无言。
这是隔壁彩妆组的血泪教训,有一位先驱者被祭天就算了,他们护肤组只想好好的苟全性命于emma。
“我们先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闪起来吧。”
“镭!”当下最流行最火的就是这个了。
这个提议直接被否:“我们有夜光粉了,而且老板要的是闪亮的白光或者彩光,不是绿光。”
“铅!”指甲油里用的亮色就是这种。
这个也被否了:“老板说过铅有毒,让我们不要用在直接涂在皮肤上的护肤品里。”
众人痛苦地憋了半天,最后交给刘嘉的是一堆金属物提名。
不得不说,能当上开发组组长的人,工作就是细致,每一个金属物后面都附上“现在已知对人体的影响”“使用后产生的效果”。
刘嘉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脑中只有五个字“重金属中毒”。
“我说……你们为什么都在搞金属,没有想过其他的东西吗?比如云母?”
此时的云母,因其强大的电绝缘性,被用来做为绝缘体,用于机电工业。同时也是塑料、油漆和橡胶的功能性填料,用来提高机械强度。
总之,那是工业的一部分,提到云母,大家脑中闪过的就是穿着工装,一身脏的工人,完全无法把它和香香美美的化妆品联系到一起。
“啧,你们这就狭隘了吧,铁矿在被炼出来之前,不也是在泥巴里的石头,做化妆盒不是挺好的吗?”刘嘉把组长认真做了三天检测才写出来的报告还给他。
“去弄点云母,试试它的反光性和效果。”
为了能研究出适合冰雪运动的衣服,刘嘉亲自去了一趟罗纳-阿尔卑斯地区,那里是法国滑雪队和花滑队训练的场地。
她站在一边,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动作,衣服的款式会对动作有什么影响。
以及,雪山上的人们与后世那些花花绿绿的风格真的好不一样,一水的黑和灰,真的有一种“拆了雪橇就能进办公室”的感觉。
隔窗往温暖的休息室里看,脱下黑与灰外套的人们露出的毛衣也很是无趣。
刘嘉走进门,一阵寒风吹进,屋里的人们下意识地向门口看来。
“呼,今天真冷啊。”刘嘉说着,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露出里面那件蓝底白雪花的毛衣。
白色的雪花与蓝底色之间是断点状连接,看起来十分轻盈。
她的脖子上戴着一只伸手去够落在鼻子上雪花的小黑豹,活泼又调皮。
在座的女士们出于礼貌,很快挪开视线,但是在刘嘉坐下,点单的这段时间,有许多人都在偷偷打量着她的衣服。
咖啡和小点心上了,刘嘉伸出手,她的手指在闪!
指甲上也彩绘着雪花,六角形雪花的中心不知粘了一颗什么东西,在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打听,她的指甲、她的毛衣和她的项链是在哪里买的。
项链和毛衣还好,可以托人带过来。
指甲就不行了,一定要本人亲自去巴黎的emma’s house,这让住在其他地方的女士们表示非常遗憾。
刘嘉告诉她们:“我听说,很快就会有非常方便的指甲彩绘了。”
女士们十分好奇,刘嘉却卖了个关子,不再多说,只告诉她们emma的邮购目录上会有。
“还有邮购目录?”大家十分惊讶。
刘嘉感叹这个时代就是很不方便,连隔着英吉利海峡的伦敦都有许多人知道的东西,怎么在法国与瑞士意大利交界的地方还没有传播到。
与滑雪运动不一样,花滑讲究的是三点:好看!好看!还是好看!
比赛时穿的衣服不能影响动作,最好能把动作的美强化。
对于款式,刘嘉也很为难。
运动会排斥女选手是有历史传统的。
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奥运会,女人连观看的权力都没有,第一个打破这个规矩的是一位冠军的母亲,如果不是她的儿子得了冠军,已升格为半神之身,没人敢惩罚半神的母亲,那她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1896年的第一届花滑世锦赛上倒是没有严厉禁止女人参赛,因为组委会根本就没想到女人这种应该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动不动就昏倒的生物居然可以参加花滑比赛。
当1902年,一位英国女选手拿到银牌之后,组委会的老爷们非常生气,马上做了一个规定,说因为女选手穿的长裙让评委看不清脚步的细节动作,所以女人不能参赛。
还是这位女选手,执着的参加了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拿到了金牌。
老爷们在1988年又出了新规定,裙子必须过膝盖,不得穿紧身衣和连身裤。
尽管现在没有这个规定,可是花滑队的姑娘们还跟上次见一样,不敢违逆家里的要求,穿短裙什么的是万万不行的,穿裤子也是万万不行的。
老爷们还没出规定,她们已经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刘嘉的设计思路是敦煌飞天风格的比赛服。
宽松的灯笼裤,看起来不那么裤子。
脚腕处扎紧,不影响运动。
上半身是紧身的短衫,用亮片与水钻拼出了敦煌菩萨戴着的璎珞模样,一串一串挂在身上。
这身衣服已经做好带了过来,刘嘉本来想尝试说服法国花滑队的人试穿一下。
可惜,没有一个人愿意。
如果不是刘嘉不会滑冰刀的话,她早就自己上了,在冰场上转一圈,就算法国花滑队没有被打动,意大利和瑞士来这里玩花滑的人,总有胆子大愿意尝试的吧。
刘嘉只会滑轮滑,在大马路上滑旱冰还穿着花滑的costume,就很奇怪,有一种在马路上走路却穿着泳装或是露背拖尾晚礼服的不适感。
想来想去,把这身漂亮衣服带过来,再完璧归赵的带回去,未免太憋屈。
刘嘉左思右想,还是找了一个滑冰场,这会儿时间还早,冰场上没有人,刘嘉想试试自己的水平,她脱下厚重的外套。
她站起来了,她向前滑了,前面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人类的踪影,她停不下来。
出现了出现了,惨烈的五人连环撞事故。
被撞的四个人技术很好,见刘嘉过来都采取了紧急避让,只被她带了个趔趄。
还眼疾手快的拉住眼看着就要与冰面亲密接触的刘嘉。
刘嘉赶紧道歉,惊魂未定,她就看见被撞的四个人衣服也很与众不同,白色的轻纱裙子。刚才刘嘉撞到她们的时候,她们在冰上手拉着手,四个人并肩站成一排。
“你们的衣服好漂亮,是参加比赛的吗?”刘嘉问道。
一个人回答:“嗯,我们要参加的英国大学校际表演赛,正在想可以出什么节目,这是刚刚想出来的四小天鹅。”
“你是参加比赛的吗?”一个人问道。
“不是,我只是喜欢做漂亮的衣服,不怎么会滑。你们觉得这衣服怎么样?”刘嘉笑着问。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啊,想起来了,是大英博物馆,原来这么漂亮。”
对于这些女生来说,中国遥远而神秘,她们对中国的一切了解,只有一些玄幻的传说,还有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带回英国的那些壁画。
刘嘉现在身上穿着的正是她们在大英博物馆见到的敦煌壁画上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