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李谘舞剑
作者:
星空没有云 更新:2024-05-22 09:30 字数:2173
考官人选,这的确算不得违制。根据考官的文风、主张,揣测有可能的考题,或是莫非类似的文章,这是科场之上常用的手段,也是大家默许允许的。
可李京问这个,却深有意味。
陈初六回到:“考官之事,大内之中也没消息,但按历次科考来看,就是几位大学士、翰林,还有礼部尚书、侍郎,三司六部的堂官。若官场上没有大的变动,就是这些人了。你们家里都有人在朝,打听这些应当简单才是。”
李京点了点头:“陈学士说的是,就怕朝中这些日子会有变动。”
张极在一旁道:“曾听家父说了一件怪事,宋相移位之后,李相也从河南府调来京师任次相。本想让夏学士去河南府做一任地方官的,而且宫里府里都同意了,奈何到了吏部,却来了一个概不奉诏。”
陈初六眼睛瞥了李京一样,然后装作惊讶道:“竟然还有此事?本官在昭文馆中,并未听到这些个消息。”
李京笑道:“陈学士专注于治学,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不过,吏部现在由王参政管着,他与家父,向来不和。”
陈初六会心一笑,这是正剧要来了。只见其他几位读书人,都是打量着房内摆放的这些玩物,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悄无声息去了角落,只留下李京与张极二人。
“王参政虽然与家父不和,但为人正直,在夏学士任河南府知府的事情上是点了头的。干预搅混了此事的,便只有马大人了。”
李京一句一句说道:“马大人虽离开了吏部,但在吏部人脉很广,哪怕他不在,只需稍微动用一点人力,就能撺掇别人阻拦。”
张极感慨道:“概不奉诏,这是多大的胆子。连政事堂都不敢如此,吏部竟然敢比政事堂的胆子还要大?不过,这怎么会是马大人,他与夏学士有仇?”
陈初六心底沉吟,马解林原本是吏部右侍郎,在审官院掌握着官员的历纸。在他手中,肯定有不少官员的把柄,这或许是他有恃无恐敢和李谘叫板的本钱。
但这有好有坏,多一个人的把柄,就多一个人欲杀之而后快。眼前这两人,肯定是替他们爹来探口风的,这时陈初六回到:“马大人与夏学士没什么仇隙,马大人阻拦此事,只是有一官场循例。”
“什么循例?”
“李复古拜相之后,若是没有任命河南府知府,就要尽快到京师来。可若是任命了河南府知府,按例就应该新知府带上敕命去河南府宣旨,交割府事。”
“李相就算到了半路,也得回河南府候旨。若是别的官倒也没这么繁琐细致,可这是拜相,李相定不好在礼仪上有半点失误。”陈初六淡淡地回到:“拖延李相入京,对谁有利,就不得而知了。”
“哎呀,看来官场上的事情,不是晚辈等能琢磨透的。陈学士能平步青云,而立之年便为内相,这眼光真是深邃。”李京拱手道。
“朝中之事,本官不是特别关心。直道而行,不问是非,忠于陛下,心怀苍生。”陈初六淡淡地回到。
“呃……”李京没想到陈初六竟然不上道,有些尴尬,又道:“晚辈也从家父那里听来一个消息,淮南盐积一事之上,马大人还想自己上奏一次,让朝廷断绝塞外的湖盐。”
“本官早已不在太原府了,淮盐也不少本官在管,马大人上奏,那是马大人的事。”陈初六说道看向张极道:“张小兄弟,你将来倒是有一番作为的。”
李京尴尬一笑,看了看张极,转移了话题道:“张兄,你看陈学士都夸你了,你以后可就有名气了。”
张极低着头道:“晚辈惶恐。”
陈初六对他道:“无须惶恐,圣人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望你明白其中的道理,若没有霸王之力,与两牛相争,唯有退让一边了。”
这话对张极说的,但实际上是让李京说的。这便是用李京的嘴,去告诉他爹李谘。你们若是打起来,我谁都不帮。
简单一句话,李京听了却愣了下来,手中的茶杯,早已倾倒出茶水到自己身上,都未能察觉。
李京这次过来,其实是有八成把握的。就算不能拉拢陈初六,也必能让陈初六也来对付马解林。马解林阻碍了夏竦下去镀金,又还想干涉太原府的一条财路,陈初六居然还能忍。
陈初六的胆子可不小,心胸也不宽广,为何能忍?不仅能忍,还能屡屡道破他李家的小动作。李京觉得眼前这个年纪相仿的人,城府之深,早已不是他能窥探的了。
李京回过神来,发现在场的人,早已是盯着他看了许久,顿时不好意思起来,忙掩面道:“方才听了陈学士的话,胜读十年书,一时深思去了。”
陈初六点了点头,张茂直很快回来了,于是来到设宴的大厅之内。宴会之上,就没什么事情了。刚才陈初六夸张极,其实是在夸张茂直。设了这个宴,为两家提供一个交谈的机会,但其实是两不相帮的,这和陈初六的立场是一样的。
虽说两不相帮,可这也只是说说。马解林原本是吏部的,升了计相之后,虽说表面风光无限,但这位子却不如以前舒服。
李谘位居三计相之首,自然不能容忍有人在卧榻之侧聒噪。可马解林终究只是单打独斗的人物,李谘舞剑,哪位才是沛公呢?
回家之后,陈初六连夜派人去守着汴口。再沿河而上,寻找李迪的船只,告诉李迪,让他速速入京。同时派人去知会陈尧佐、王随、晏殊,让他们防范一切。
次日大朝。
朝会出乎意料的平稳,散朝之后,陈初六在赵祯这里写了几封诰书,也就回了昭文馆。在赵祯那里,同样也没听到什么风声。
回到昭文馆之后,马解林忽然匆匆赶来,将先前借的三本书还了回来。旧唐书中李世勣、许敬宗的传,还有一本《左氏膏肓》。
还了书,马解林在昭文馆站了许久,随即不吐不快道:“马某跟随吕相凡十余年,只有陈学士在吕相眼里,有可继寇相之才。奈何时运不济,马某不能看到这一天了。”
求票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