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作者:雁九      更新:2024-05-17 16:13      字数:1903
  春山书院虽是名扬京城,里面的学生也争气,可院试毕竟是科举之路上第一个关卡,也不是人人能过的。
  在春山书院中,十几岁过县试、府试,混个童生功名很容易;可卡到院试这里,连年落第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丙班的同学,年岁差距最大,小的有如何泰之这样十一、二岁的,年长的有沈全那样十八、九的,资质差些的弱冠之年没过院试的也不乏其人。
  像沈瑞这样运气好的,得了“案首”,提起来让大家真是羡慕嫉妒恨。
  京城之地,百姓教化的好,参加院试的儒生也多,院试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并不亚于乡试。
  看出何泰之神色有异,沈瑞想起当年被连番落第打击的信心皆无的沈全,道:“表弟今年要参加院试?姨父那里怎么说?”
  何泰之蹙眉道:“父亲让我自己拿主意,我还是想要试试……读了这些年书,要是连下场的勇气都没有,岂不是连自己哪里不足都不晓得?”
  沈瑞挑眉道:“你入丙班都将近一年,四书五经早深学了一遍,竟还担心自己不足来?那像我这样只在戊班呆过,老师连四书都只是粗讲过,岂不是更没脸下场?你我这样年纪,早一年晚一年怕什么?难道真觉得自己脑子是榆木疙瘩,笨的要死了,才这般患得患失?”
  何泰之白了沈瑞一眼,埋怨道:“我早先也是不愁的,可谁让有瑞表哥比着,我都比成了傻蛋了……”
  沈瑞的底细,旁人不晓得,何家却是知晓的清楚。
  沈瑞接连得县试、府试“案首”,旁人听闻,并不觉得稀奇。毕竟沈家书香望族,子弟在科举成成绩斐然,小小的童子试显不出什么。
  可何家这里,晓得沈瑞九岁开蒙,至今读书不过四、五年。
  且自打二老爷、二太太出京,何家与沈家走动的也勤了些。
  徐氏与小徐氏姊妹数人,相继离世,如今就剩下姊妹三人,其中一个还在苏州老家,京城只有姊妹两个。
  小徐氏长媳已经进门,女儿也嫁出去了,正是轻松的时候,姊妹相见的次数就也多些。
  妇道人家凑到一处,谈的都是儿女经。
  徐氏这里,即便身边教养着玉姐,可最关心的还是沈瑞。为了沈瑞读书刻苦,徐氏同妹子叹了好几回。
  小徐氏这里既为姐姐欣慰,可对比着自己儿子,也难免有些泛酸。
  何泰之虽年幼,可却是四岁开蒙,读书的年头是沈瑞的小两倍。
  等回了家里,小徐氏就在丈夫、儿子跟前念叨了几次。
  何泰之顺风顺水地长了这么大,去年院试虽失利,可因他年岁小,也无人指责他什么;对于今年的院试,他原本也抱着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想法。
  如今有沈瑞对比,却是压力倍增。
  沈瑞不打算回春山书院,即便他有心放缓自己的读书节奏,可对于未来两月的课业安排早已有了规划,并不打算变动。
  其实,他在府试之前就已经取巧。
  大兴县令芝麻绿豆官,不好打听什么;顺天府府尹却是正三品大员,向上可入阁,外放能封疆的人物。
  顺天府府尹张宪何方人士,师从何人,喜欢什么样的文章,都是有迹可循
  加上府试年年有,张宪在任上四年,已经主持过两次院试,比对着之前的出题风格,也能看出这位京尹大人到底侧重哪方面的时文。
  时文,常见的不过几大类,论政,论民生,论德行操守等。
  童子试时,题目出的多浅显且保守,很少有论政的。
  张宪能在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上几年,依旧太太平平,是极小心的性子,出的题目都是中大平和。沈瑞提前压了好多题,虽一个也没压中,却是有两篇擦边的,修改后也能用,这才在考场上写的又顺又快。
  府试时得了好处,院试这里,沈瑞也打算这么做。
  眼见何泰之为院试忧心忡忡,沈瑞想着他对自己的亲近,便道:“家里有三叔在,随时能请教,倒是不比在书院差;要不表弟也从书院请假,过来一起备考?如今直隶学政正是翰林院里出来的翰林,咱们请姨父帮忙寻了他的旧文章出来好生琢磨琢磨他的喜好……”
  何泰之听了,眼睛立时亮了,忙不迭地点头道:“好,好,那我明儿就去请假……”
  紫禁城,乾清宫。
  穿着朱色常服的小少年满脸乖巧,带了几分期盼道:“父皇,就允孩儿出去半日,沈瑞早就说回请,却一直没空,终于考完府试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
  入了五月,不管是官宦人家,还是百姓人家,多开始人情往来,应节应景地准备端午节。
  南昌府布政使衙门沈参议宅,二老爷太阳穴凸凸直跳,却是没有半分过节的欢喜,瞪着二太太,咬牙道:“五百两银子,都捐了?”
  二太太拿着帕子,抹泪道:“下月是珞哥生祭……”
  二老爷揉着额头道:“上个月不是捐了二百两?”
  “那是寺庙,这回是道观……”二太太哽咽道。
  二老爷冷声道:“所以春衫就裁了一半,端午也不过、人情也不走了?”
  二太太低着头,道:“不是老爷嘱咐说如今不比京里,要节俭?”
  二老爷怒极而笑:“是了,在珏哥与两个侄儿身上节俭,然后都用来烧香拜佛如今真是添了新闻,只收礼不回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