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章
作者:雁九      更新:2024-05-17 16:18      字数:1861
  说到江西与宁王,沈瑞又不免说起了之前何泰之说的张鏊那些事。
  杨廷和淡淡道:“朝中委实有不少人喊着迎刘谢两位阁老回朝。”
  他并未说下话,但是表情也已说明了一切——那是万不可能的。
  皇上不喜刘谢两位阁老,难道现下内阁里的几位就喜欢?
  谁愿意这几位老前辈回来指导工作呢?
  尤其还有一位王华,当初可是被刘谢联手阻挠,终孝宗一朝也未能入阁。
  现今不报复回来已是雅量,想让他拉拔一把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至于张鏊,杨廷和不以为意,别说他不姓谢,就算是谢阁老的亲儿孙,不过七品官,在京中也掀不起什么浪来。
  不过杨廷和还是嘱咐了沈瑞让他先将张鏊这件事向小皇帝报备一下,防着其别真个勾结藩王带累了沈家。
  这等事沈瑞自原也不会瞒着不报。
  翁婿两人说了一番御前奏对细节,又谈了山西山东布局,期间不断有客来访,不乏朝中要员,长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密室外禀报。
  想想府门外停着的那些车马,便知杨廷和的繁忙程度,沈瑞亦有公务在身,不能久留,便婉拒了杨家留饭,辞了岳丈舅哥出来。
  今日王华内阁值守,沈瑞便径自去忙差事,拟过几日王华休沐再抽空去拜见,再就山东水师学堂建设争取王华的支持。
  只是他这一忙起来,便又没了空闲功夫,而王华亦是忙碌异常,一直未曾休沐。
  这几日朝堂上大局已慢慢落定。
  李东阳推荐的杨一清,只加了太子少保,赐金币,到底没有调任京中,转了左都御史,依旧总制三镇军务。
  杨廷和推荐的靳贵,只从吏部侍郎升为吏部尚书,也未能入阁。
  王华推荐的礼部尚书费宏倒是入阁了。
  何鉴从落马到起复不过几个月功夫,已从南京兵部尚书变成了兵部尚书,不晓得当不当算因祸得福。
  同样被从南京召回的梁储则最是出人意料。
  原本众人都道是皇上召他回来官复原职吏部尚书的,不想竟晋了华盖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梁储入阁后头一份奏疏,便是说的他归京路过河南所见受灾情况,请朝廷尽快派得力之人赈灾,否则入冬之后,灾情会越发不可收拾,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百姓,又有多少人落草为寇祸害地方。
  而他推荐的赈灾人选是,山东布政使司参政,沈瑞。
  第六百八十六章 朱阙牙璋(二)
  “梁储惯会体察圣意,不过作个孤臣姿态,不会是真个将你推去河南的。”
  阁老府内书房里,王华端坐书案后,端着茶盏慢条斯理品着茶,口中语气虽云淡风轻,却是满含嘲讽。
  梁储原就不属于任何一位阁老麾下,皇上直接召他入阁便有让他制衡其他阁老意思。
  梁储果然深谙帝心,甫一到京就先把沈瑞提溜出来往泥潭里丢,顺利将自己摆到王华、杨廷和对立面上,做足了姿态。
  且沈瑞近来参与抄家亦是风头正劲,敢拿沈瑞出来说,更显出他几分刚正不阿来,也能拢一波人心。
  王华虽在武宗一朝才得以施展抱负,对寿哥是忠心耿耿,但正是灭了阉党意气风发时,被皇上这一手弄得也很是气闷。
  这火自然不能冲皇上发,也只能尽数撒在梁储身上。
  尤其梁储要推沈瑞往河南,也让王华气愤异常。
  沈瑞不止是王华喜欢的小徒孙,亦是王华所欣赏的那类能臣,王华是特别认可沈瑞在山东的所作所为的,所以才会鼎力襄助各项工程。
  此番沈瑞提及想回山东,王华虽觉得朝局动荡、空位极多,他现下归京也能大有作为,但考虑到沈瑞所言沈家姻亲故旧皆高官,也确实太打眼了些,且从仕途的长久规划来看,回山东能主政一方要更好。
  他日经营出山东来,既是大明的大幸,也是沈瑞的大功绩,谁也夺不走掩不了的大功绩。
  凭这一项,将来在朝中得什么高位都顺理成章,再没人能置喙。
  哪成想梁储这厮跳出来搅合了这么一下!
  旁人或许对河南境况不十分了解,模模糊糊听说受灾了有流民云云,身为内阁次辅的王华却是再清楚不过,河南现下的情形已是不妙。
  大旱少粮,流民成匪,又有蠢蠢欲动的宗藩,这灾如何赈能让朝廷满意?
  皇上分明是要沈瑞留任京中的,梁储还这番做戏,这派了别人去,将来赈灾事弄得一塌糊涂,叫人说“当初派了沈瑞去就好了”,凭白被捎带上得罪了人不说,反衬得他梁储有先见之明似的!
  更糟的是若这次赈灾不成,下次是不是就要派沈瑞去了,彼时河南情况会不会比现在更不好收拾!
  沈瑞也是同样没想到梁储这番举动。
  因他与梁储并无仇怨,相反,因着当初正德三年春闱贡院失火案中,梁储曾在殿上直接言明已评过卷纸,叫破杨慎为会元、戴大宾第二、沈瑞第三的名次,拒绝刘瑾焦芳毁卷作废的提议,末了重录考卷也出力甚多,算得是于沈瑞有恩的。
  梁储又是会试考官,是沈瑞正经的座师。
  这些年沈瑞逢年过节一直都是礼数周到,即使是他外放、梁储被刘瑾排挤去南京,这节礼也从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