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节
作者:寒风拂剑      更新:2024-05-17 18:32      字数:7894
  反倒是杨嗣昌之辈,却公开蛊惑当今圣上,非但不派援军助我,反倒是要让官军趁着我军与敌交战之际,侧击我军,绝我后路,伙同建奴大军,试图将我覆灭!这我可有错?”
  刘工旺这会儿脸色有点尴尬,但是强撑着说道:“杨嗣昌如此行事,乃是看透了你此行的险恶居心,但是其做法确实有错,当今圣上已经将其逮问!已经还你公道!”
  “好好好!好一个公道!哈哈!刘工旺,难道你眼中的公道,就是这个吗?我数万兵将的性命,被这些奸佞之徒视为无物,这就是公道?不发一兵助我御寇,不拨一文军饷,不拨一粒粮食于我,这就是公道?
  好吧!我于某认了!即便如此,于某还是率领麾下将士,在天津卫浴血奋战,最终将建奴大军击溃,救下了数十万被裹挟的百姓,这么做也是谋逆吗?”
  刘工旺这会儿脸上已经露出了尴尬的表情,但是却没有否认,摇头道:“你如此功劳,当然乃是大明百姓之福,不能算是谋逆!这一点谁都不能抹杀你的功劳,但是……”
  于孝天狂笑了起来,在大堂之中来回踱了几步,回到刘工旺面前,怒视着刘工旺道:“没有但是!那么我再来问你,朝廷看到于某建立如此功勋,可给我麾下将士一文赏钱了吗?可给于某一丝嘉赏了吗?
  我于某尚未清剿残寇,朝廷非但不趁机派兵清剿溃散的建奴残寇,反倒却派两路大军突袭我于某麾下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大军,试图将我等一举屠灭,干出了天怒人怨、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想我麾下那些将士,随我一路北上忠君报国,不少人没死在建奴鞑子的手里,反倒是倒在了我大明官军的刀下,也幸好于某麾下兵将悍勇无匹,侥幸未能被官军讨灭,难道这就是朝廷对待我等功臣的做法吗?
  我于某万里迢迢率部赶来替朝廷御寇,但是朝廷却如此待我,皇天在上,人在做天在看,朝中奸佞横行,如此祸国殃民,如此下去国将不国,于某这才前来清君侧,我于某何错之有?
  而你刘工旺却开口闭口,我于某乃是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刘工旺现在去大街上问一下京师的百姓,在他们眼中,我于某可是逆臣贼子?他们可要将我诛之?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在为他们做事,他们看的最清楚,公道自在人心,你刘工旺说我于孝天是逆臣贼子,这远不够!
  至于你污蔑我于某囚禁当今圣上,这更是无稽之谈,于某虽然率军入京,但是却并未踏入皇城半步,更为动皇城一砖一瓦,而皇城周边的那些兵将,则是于某留下保护圣上不被乱军侵扰,却被你说成囚禁圣上,简直混帐之极!
  你大可去看看,虽然城中混乱不堪,但是我于家军兵将,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未中断一点给皇城中的各种供应,现如今京师之中,乱兵甚多,而你也看看,到底是谁在祸害京师百姓?
  这几天于某一共在城中抓获上千京营的官军,他们趁乱在城中大掠,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谁才是正义之师,恐怕不是你刘工旺一个人说了算的吧!”
  刘工旺被于孝天这一通驳斥,驳的是差点哑口无言,脸色气的涨红,指着于孝天怒道:“你这是颠倒是非,如果不是你率军攻打京师,京师城中如何能有如此乱局?此乃是你一手造成!
  另外这天下乃是大明的天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身为大明臣子,抗旨不尊本已经是大罪,圣上屡屡下旨勒令你率师返回福建,但是你坚决不从,不臣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
  圣上之所以派兵征讨于你,正是看透了你于孝天乃是有不臣之心!你如此行径,已经是公然造反!休要把你自己说成一个忠心不二的忠臣!”
  于孝天冷哼一声道:“忠不忠自有后人分说!由不得你在这里给于某扣帽子!于某这么做问心无愧,对天无愧,对地无愧,对心无愧,对天下百姓,更是无愧!
  建奴南下的时候,你们这些人都做了什么?你又做了什么?现在却站在这里口舌如簧,谩骂与我!
  如果我和你一般见识,那就实在是小了我的身份!我也不怪罪于你,你还是回家去吧!我念你算是一个忠臣,不为难于你,你回去仔细想想,我于某这么做,到底与国有益还是有害!
  大明如此被这些奸佞之徒祸害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倾覆于眼前,于某乃是力挽狂澜于既倒,并无要谋逆之心!”
  说罢之后于孝天也不由刘工旺继续分说,一挥手道:“来人,护送刘大人回家!不得伤害于他!”
  刘工旺愤怒的摇头道:“我不走!我要入宫面圣!今日如果刘某不能见到圣上,那么宁可死在此地!”
  几个近卫快步走上来,一把拧住了刘工旺,一个近卫一个大脚便重重的踹在了刘工旺的屁股上,骂道:“小子,你骂够了吧!要不是我们大帅吩咐不得伤害你,老子今天就活剥了你这个王八蛋!
  说起来你也算是读书人,怎么就读了一肚子屎呢?难道你的屎蒙住了你的心眼不成,连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分不清了吗?混帐,快滚,要不然老子打断你的腿,把你抬回去!”
  “休要无礼!不得如此对待刘大人,请刘大人回家即可!任何人不得侮辱刘大人!否则的话小心你们的狗腿!”于孝天立即喝止了那个对刘工旺动脚的近卫,挥挥手几个近卫把刘工旺抬起来,要送出大堂。
  别看刘工旺只是个读书人,这会儿却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奋力挣扎之下,突然间居然挣脱了几个近卫的控制,朝着于孝天直接扑了过来,双眼通红,目呲欲裂大吼道:“本官今天跟你拼了!你这个逆臣贼子!有本事今天就杀了我!”
  刘工旺的疯狂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近卫赶紧飞扑上来,试图重新控制住刘工旺,这时候站在一旁的刘旺,突然间眼中寒芒一闪,闪电般的从腰间拔出了一把锋利无匹的单刀,一刀挥去,只见一颗人头立即腾空而起,紧接着一道血箭便喷到了半空之中。
  刘工旺的无头尸体当即扑通一声扑倒在地,而他的人头则翻滚着落在地上,一直滚到了于孝天的脚前,而刘工旺的嘴巴依旧大张着,双目依旧怒睁着,散开的瞳孔失去了焦点,仿佛是充满了不甘。
  于孝天勃然大怒,扭头怒视着刘旺:“你……”
  刘旺低头对于孝天施了一礼:“大帅,此乃是末将的职责所在,大帅要罚,只管罚我便是!但是有人胆敢冒犯大帅,就算是砍了我的头,我也要杀!”
  说罢之后刘旺抬起头,用一种冷森到了极点的目光扫视了那些大臣们一眼,用冰冷到极点的声音说道:“还有谁?”
  刘工旺被当场斩杀,如此血腥的场景让在场的所有大臣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胆小的当场就吓得坐在了地上,惊呼声响成了一片,甚至有几个胆小怕事的家伙,直接就被吓尿裤子了。
  第七十七章 困坐愁城
  虽然众臣刚才都已经预料到了刘工旺的下场可能很不妙,但是当看到于孝天并未恼羞成怒的时候,还是为刘工旺心存侥幸。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刘工旺居然会如此刚烈,突然间挣脱于孝天亲卫,朝着于孝天扑了过去,紧接着发生的这一幕,把所有人都给吓坏了,众人只看到了寒光一闪,刘工旺的人头便飞了起来,腔子里的鲜血飚出了老高,人头飞出了很远摔在了地上,骨碌碌的滚出了一段距离。
  而那个动手斩杀刘工旺的黑壮军将,恶狠狠的扫视着在场的所有人,凶狠冰冷的目光不管落在谁的身上的时候,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再敢多嘴,甚至许多人连刘工旺的尸体都不敢看一眼,更别说站出来呵斥于孝天了。
  于孝天瞪着刘旺,但是半晌之后还是叹息了一声,因为刘旺今天没做错,刘旺本身就是于孝天最大的贴身护卫,有人要是冒犯于他的话,刘旺抽刀杀人,是不过分的,另外今天刘工旺已经心存死志,如此激烈的表现,更是说明他有寻死之心,扑过来要和于孝天拼命,本身就是找死,已经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于孝天的安全,刘旺杀他没有做错。
  这会儿其它近卫也扑了上来,搜检刘工旺的尸体,果不其然在刘工旺的怀中搜出了一把非常尖锐的窄刀,这把刀被他藏得很好,刚才进门的时候,居然没有被搜出来,而刘工旺今天趁着接近于孝天的机会,想要最后破釜沉舟行刺于孝天的想法,这时候也昭然若揭,刘旺杀他更没有做错。
  于是于孝天只得叹息了一声,蹲下身伸手将依旧还怒目圆睁的刘工旺的眼睛轻轻的一拂,合上了他的双眼,站起身大声说道:“于某敬佩刘大人!于某并无杀他之心,但是刘大人却有行刺于我之念!麾下侍卫杀他,并没有做错,所以于某并无理由处罚于他!
  但是像刘大人这样的人,于某却还是要说声敬服!来人!将刘大人的人头和尸身缝合起来,擦洗干净之后送回他的家中,另外待本官给其家人奉上白银千两!去寻一口上好的棺椁,收殓他的遗骸!
  准其家人将其棺椁送回家乡厚葬!路途所需资费,本官一力承担!”
  兵部的这一出闹剧就此宣告落幕,那些朝官们先是被安抚了一下,接着又眼看着于孝天杀人立威,更是对于孝天不敢违逆,各自都赶紧回到了他们的位置上去,开始上班处理积压下来的公务。
  当然现在这帮人不敢再敷衍行事了,也不敢逆着于孝天的意思办事,当真是做到了各司其职,而于孝天在各大衙门之中,都派驻了他的兵将看守这些家伙们办事,整个大明的首脑机构这个时候再一次恢复了运转。
  只是眼下他们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分内之事,像很多需要宣旨来办的事情,因为于孝天没有拿到玉玺,所以暂时无法颁旨。
  不过整体上各个部门暂时算是恢复了运作,不至于让整个大明的这台机器彻底停转,至于眼下各地官府是否还承认目前这个大明的机器的合法性,于孝天暂时并不关心,拳头大才是关键,眼下他需要的是尽快先解决崇祯的问题。
  崇祯在宫中这段时间日子过的可以说是度日如年,现在他基本上可以确定,于孝天不会攻入宫中,将他拿下宣布改朝换代了,目前起码他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是基本上有了保障,不会出什么危险。
  于孝天这几天连连上疏,陈明他绝无篡位之心,更没有弑君的想法,请崇祯放心,先在宫中休养一段时间,好好的休息休息散散心。
  这恐怕是崇祯自登基之后,最清闲的一段时间了,他每天看着案头,再没有成堆的奏折可供他批阅,这样的生活让他非常不习惯。
  而且他依旧十分愤怒,每日少不了大发脾气,怒骂于孝天一番,宫中那些太监宫女,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一个不慎,惹恼了他,被拖出去打死。
  这样的事情这些天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了,有个别太监宫女不长眼色,无意中触怒了崇祯,结果当场就被崇祯下旨拖出去活活打死,所以剩下的这些太监宫女们,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一些,能躲远一点,就尽量的躲远一些。
  崇祯在经历最初的几天惶恐之后,也渐渐的冷静了下来,重新梳理了一遍这一段时间所经历的事情,他现在可以确定,于孝天这次北上,是确确实实带着入京的目的来的。
  于孝天从在大沽口登陆开始,便已经动用了舆论的力量,开始发动了舆论攻势,左右了舆论的方向。
  他先是通过卢象升的死,在民间发动了对杨嗣昌等人的声讨,使得杨嗣昌等人变成了过街老鼠,更使得杨嗣昌等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忌惮,故此使得杨嗣昌他们开始出昏招,向他进言,要灭杀于孝天绝以后患。
  结果这也应该正是于孝天所想要的,他崇祯听信杨嗣昌等人所言,本身加上他以前就认为,于孝天在福建有自立不臣之心,这次北上肯定是要图谋不轨,所以便轻易上了于孝天的当,听从了杨嗣昌等人的提议,不拨一点粮饷给于孝天,并且试图暗中安排,让官军在于孝天和建奴交战之际,侧击于孝天,将其覆灭。
  现在想来,他当时这么做,实在是一个昏的不能再昏的招,超级大昏招,消息走露之后,使得天下舆论立即倒向了于孝天那边,天下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更是在卢象升死的事情上升级,朝廷完全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上。
  这还不算,于孝天很显然此次北上,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虽然兵力不算太多,但是战力之强,已经超乎了现在所有人的想象,建奴大军虽然厉害,但是却并不是他们的对手,于孝天孤注一掷,和建奴决一死战,更是将其行为正义化,将其塑造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而朝廷在建奴入关之后的小半年时间里,却基本上无所作为,官军屡战屡败,使得天下人对朝廷很多都彻底失望。
  于孝天这个时候将建奴大军彻底击垮,正是顺应了民心,争取到了民心的支持,特别是其经过此战之后,劫获了数十万被建奴掳去的民众,使得他成为了这些民众心中的英雄,将朝廷置于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位,让很多人认为,朝廷并不愿意救这些大明子民,彻底将朝廷塑造成了一个羸弱昏庸的形象,遭到了天下人的唾弃。
  但是他崇祯接下来便又出了一个比之以前更大的昏招,那就是听信了刘宇亮等人的建议,和天下所有人一样,都认为于家军在和建奴决一死战之后,已经失去了战力,趁此机会想要将其讨灭,以绝后患。
  可是他们这次又错了,所有人都错算了于家军的可怕战力,没有预料到于家军在击败了建奴大军之后,居然还有如此强的战斗力,连锉两路官军。
  结果是朝廷这么做成了标准的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没有把于孝天讨灭,反倒是被置于了一个更加被动的境地,成为了天下公敌。
  于孝天最可怕的就是他知道利用舆论这个工具,来对付朝廷和他朱由检,处心积虑的想好了所有的事情,一步步的引着朝廷入瓮,最终非但是大败亏输,而且还失了民心。
  于家军的厉害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区区三万余人的兵力,居然连破建奴大军和大明无数官军,就连被视作固若金汤的京师,也在其兵锋之下,连几天时间都没有坚持到,便被其攻破。
  虽然这次于家军破城,有投机取巧的成分,勾结了高明虎开城献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于家军兵将相当善战,火器极为犀利,就算是没有高明虎暗中投献,恐怕京师也架不住他们的猛攻。
  大明真可谓是该亡了,想他在位这么多年,日夜殚精竭虑的整治天下,但是却没想到会走到如此地步,中原各省流民军四起,现在又出了这么一个巨叛,连京师都丢了,他堂堂一个大明皇帝,居然困坐愁城,被困在了小小的皇城之中,成为了于孝天手头的禁脔,崇祯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之后,有一种想要立即拔剑自刎的冲动。
  但是作为一个人,崇祯也不是没有一点求生的**,特别是这一次因为他措手不及,几个皇子没有一个被及时送出宫去,便被堵在了这皇宫之中,他不死的话,对于于孝天来说,还有利用价值,但是假如他死的话,那么他这些皇子,恐怕就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
  另外崇祯思前想后了很多,认为他现在还不能死,他完全可以效仿当初那些忍辱负重的皇帝那样,韬光养晦一番,寻找机会重振河山,假以时日重获大权,将于孝天这个叛逆诛除。
  但是假如他一死的话,于孝天完全可以将他的几个皇子之中任何一个立为新皇,彻底将其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大明恐怕就真的完了。
  所以崇祯思前想后了很长时候,还是放弃了自尽的念头,决定先韬光养晦,另谋实际重振大明河山,想到了这里,崇祯反倒是放松了下来。
  他知道接下来,很快于孝天恐怕就会要夺权了,除非他死,否则的话恐怕是没法再阻止于孝天这么做,但是他即便是死,难道就能阻止于孝天夺取大权吗?
  现在于孝天麾下的兵将已经控制了整个京师,他不听于孝天的话,又能如何?指望那些勤王的军队,来把于孝天所部叛军诛灭吗?
  崇祯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他已经知道,于孝天打造出了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连建奴和关宁军都不是于家军的对手,那么就算是洪承畴奉旨率领陕军入卫勤王,恐怕也未必就真的能将于家军这伙叛军击败。
  这伙于家军实在是太厉害了,现在天底下能对付他们的兵马,恐怕起码在大明是找不到了,目前的情况是,恐怕没有人能救得了他,除了虚以委蛇,韬光养晦之外,他崇祯已经是没有任何可指望的了。
  崇祯是越想越悲哀,越想越绝望,这日子几天下来,就又瘦了很多,精神也逐渐的垮了下来。
  (感谢大漠笑春风、xellos、wdj1972、可道吾、顾小侠、wdj1972等几位弟兄的打赏,另外今天心情好了一些,女儿的病情再次缓解了下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第七十八章 曹化淳
  这些天于家军封锁了宫中和外界的所有联系,每天只派人给宫中供应一些食物蔬菜,倒是没有太过为难宫里面的人,但是却不许任何人出宫或者入宫,将城中的情况告知于他,这让崇祯根本无法了解到现如今城内外的局势已经到了那种地步。
  但是通过倾听城中各个方向传来的声音,他却还是可以猜出来,京师已经正在逐步被于家军掌控,城内的混乱局面也在逐步的被压制了下去。
  最初几天他还可以时不时的听到城内各处传来一些火铳的声音,但是到了这几天京师已经渐渐的安静了下来,再难听到爆豆般的火铳的声响了。
  就在崇祯急于想要了解宫外的情况的时候,这时有太监疾步走入了他的寝宫,对他禀报道:“启奏圣上,曹化淳求见!”
  崇祯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原来他以为这么多天过去了,曹化淳就算是没死,也估计应该是逃离了京师,要么就是被于家军抓获了,以曹化淳在朝廷的地位,于孝天怎么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但是没想到曹化淳居然还活着,而且就在京师,甚至于今天居然返回了宫中,这一下崇祯立即兴奋了起来,赶紧叫道:“快宣他来见……”
  曹化淳其实在数天之前,就已经落在了于家军手中,原本曹化淳是完全有机会逃出京师的,在城破当日,曹化淳身在正阳门坐镇,于家军攻入城中之后,他还想方设法调兵遣将,试图将于家军重新赶出京师,但是结果很快他所遣官军,便纷纷失利,也使得他丧失了对京营的控制能力。
  曹化淳后来跑到了阜成门一带,试图收拢溃兵,继续和于家军对抗,并且试图攻到皇宫那边,将崇祯救出皇宫,但是这个时候这些京营的兵将们早已是失去了斗志,根本无人听从他的招呼,帮着他去和于家军对抗。
  曹化淳最终只搜罗到了数百名所谓的义士,带着这些忠心的义士对皇宫发动了一次反扑,但是结果很显然,他这样程度的反扑,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几百乌合之众,当场就被打死了一片,剩下的也顿时作鸟兽散。
  曹化淳被人护着又逃回了阜成门,本来他是有机会逃离京师的,但是曹化淳认为他深受皇恩,这么一走了之非忠义之举,所以他最终放弃了逃走,先是躲了起来,后来于家军控制了整个京师之后,他才自己走出藏身之处,主动找到于家军兵将,自报身份,要求见于孝天一面。
  当得知面前这个老太监就是曹化淳的时候,当时负责的于家军兵将就顿时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老太监居然会自己跳出来投降,于是赶紧便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于孝天,于孝天也吃了一惊,感到很是有点蹊跷,按理说曹化淳有大把的机会逃离京师,但是他为何没走,却在京师闭门大索的时候,自己走出来要求见于他呢?
  于是于孝天便下令将曹化淳带至面前,见到了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明末大太监,对于曹化淳历史上有文人记载,说当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是曹化淳开门迎贼,将李自成迎入京师的。
  但是曹化淳到底历史上开门没有,这件事是一件悬案,后来曹化淳还上疏自辩,说他当时根本就没在京师,根本谈不上开门迎贼。
  整体上来说,这件事很有可能是那些文人后来故意给曹化淳抹黑,可信度并不是很高,而于孝天对于曹化淳此人,虽然从未谋面,按时从他安排在京师的细作反馈的情况来看,曹化淳此人在太监之中,算是比较为人忠厚了,基本上没有多少劣迹可言。
  而且当年崇祯登基之后,干翻了魏忠贤一党,曹化淳交好东林党人,为不少当初被魏党陷害的东林党官员平冤昭雪,做了不少的好事,但是没想到在大明覆亡之后,东林党以及许多读书人会如此抹黑于他,可见得当时的读书人之无耻程度。
  所以这一次虽然曹化淳作为京师的督军,率军抵抗于家军,但是在于孝天攻入京师之后,他并未下令搜捕曹化淳,而且也没有让人动曹化淳在京师之中的宅院以及亲属,只因为曹化淳此人为人还算是不错,并无多少劣迹可言。
  可是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曹化淳居然会主动走出来求见于他,于是他对曹化淳又多了一层好感。
  曹化淳见到于孝天之后,跪倒在地,恳求于孝天要善待当今圣上,不要加害崇祯帝,并且表示愿意回宫继续侍奉崇祯皇帝。
  于孝天听罢之后亲自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并且命人赐座于他,又是好一番解释,坚持他此次入京,乃是为了清君侧,并无半分要加害当今圣上的意思,虽然圣上对他于孝天处置不公,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听信了那些奸佞们的谗言,错并不在当今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