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作者:贺端阳      更新:2024-05-18 01:22      字数:8681
  第64章
  难得的闲适之后, 等待蔺策的是远超往日的忙碌, 除了日常需要处理的朝政, 礼部还陆续将挑选出的一些比较出色的文章送到宫中,交由蔺策亲自查看。
  其实蔺策原本不必如此,毕竟此次参与春闱的考生达到数千, 就算礼部精挑细选,送到蔺策面前的文章也有上百。但蔺策本意是希望借春闱来选拔官员,因而这次脱颖而出的学子将来在朝中必会受到重任, 他们中的很多人说不定能够影响到南魏的朝局, 甚至在日后改变南魏的命数与走向,因此蔺策必须谨慎, 需要了解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以便日后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蔺策这般习性, 游彦早已习惯,毕竟自从蔺策登基, 繁冗的朝政从未少过。朝政上的事他平日里不太插手,但礼部送来的这些文章他倒是可以帮忙瞧瞧,除了为了帮蔺策的忙, 他也对这些书生到底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兴趣十足, 倒也不觉得枯燥。
  于是接连数日,长乐宫的日常基本是蔺策在书案前处理朝政批阅奏章,游彦靠在软塌上一张一张地翻看礼部送来的文章。游彦的效率极高,他将看过的文章按照所述观点的不同而区分,按照自己认为的程度而排序, 等到蔺策处理完日常的朝政,再行查看之时就已便利至极。
  礼部送到蔺策这儿的文章的确可以说是此次春闱的佼佼者,笔力暂且不提,其中有些人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李埠一案的观点,甚至以此为契机谈了许多自己对于治国的观念。虽然其中不乏空谈者,许多的观点并不能落到实处,也与南魏当前的情况并不吻合,但广开言路,让这些书生敢于畅所欲言却是蔺策想要看到的场景。
  偶尔会有几篇文章的观点格外对游彦的胃口,他会直接拿给蔺策看,二人还会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之后蔺策会在那文章上留下批注,选中这些人直接参与殿试,由蔺策当面考核。
  有游彦在,这些原本应该枯燥的事情变得格外轻松,甚至充满了乐趣,游彦也坚决禁止了往日里蔺策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的习惯,不管有多少的朝政要处理,每日必须要到御花园散心,隔几日还会去骑骑马,射射箭,一改蔺策乏味的生活。
  这日用过晚膳,二人到御花园消食,摒退了所有随侍,只带了那只日渐肥胖的灰兔子,游彦单手抱着它,另一只手漫不经心地替它梳理着毛发,边走边听蔺策谈论刚刚看过的一篇文章。
  这只被游彦执意叫做怀怀的灰兔,作为游彦的爱宠,得到了最为悉心的照料,日常饮食皆有专人照看,定时定量,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再加上游彦时不时的投喂,很快就从最开始的那只小毛团长成了一大只,逐渐连到了藏在游彦怀里也及其困难的程度。
  但游彦却浑然不在意,依旧整日里把它带在身边,倾注了极大的热忱。
  蔺策简短地评价了那篇文章的优点与缺点,却并没有得到回应,回过身发现游彦已经蹲了下来,将灰兔放在地上,用手指戳着那灰兔的屁股,想让它向前走,但那灰兔久在长乐宫养尊处优,日渐懒散,游彦将它放到地上,它就势趴下,坚决不肯向前走一步,游彦也不在意,乐此不疲地用手指点着它,好像找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蔺策嘴角抽了抽,不得不在他身边蹲了下来,皱着眉头看了那兔子一眼:“这是在做什么?”
  游彦歪头看了蔺策一眼,顺势拉过他的手指,在兔子的屁股上戳了一下:“我只是突然发现这兔子似乎比我以前见过的其他兔子都要胖的多,尤其是这里,刚刚我抱着它的时候随手捏了一下,好像比以前也多了许多的肉。”
  蔺策整日里看着游彦将这兔子带在身边,却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此刻低头仔细瞧了瞧,倒是发现这兔子比当日在围场抓到时确实大了不止一圈。而且他记得这兔子以前胆小的很,但凡有人靠近就立刻找个地方隐藏起自己,现在看起来却要亲人的多。
  蔺策本来对这个小东西并不感兴趣,当初游彦要养在长乐宫也只以为是他一时兴起,却没想到真的养了这么久,还整日带在身边形影不离。这么想着,他忍不住问出了口:“先前倒是没想过你会这么喜欢这个小东西?”
  “因为他叫怀怀啊,”游彦笑眯眯地开口,顺手揉了揉灰兔的头,“当初捡它回来的时候就是因为它的红眼睛像你,所以我才要好好养着它。虽然现在它胖了,没有以前好看了,那它也还是怀怀,我就不可能不管它啊。”
  他说着话,伸手又推了推灰兔的屁股:“不过它最近是不是有些太懒了,也不知道御医能不能给兔子瞧病。”
  蔺策还在为他刚刚的话失神,闻言又忍不住失笑:“那待会回去,就让太医署派个人过来,若是瞧不了,就治他们的罪。”
  游彦笑了起来,伸手敲了敲那灰兔:“你看看你,要害我成了祸国殃民的佞臣了。”
  二人谈笑间,有脚步声远远地传来,蔺策站起身,看见高庸匆匆而来,看见蔺策慌忙开口:“陛下,西南急报。”
  蔺策低头看了一眼还在努力让灰兔动一动的游彦,轻声道:“我先回去看看,你再玩一会。”
  游彦将灰兔拎起,抱回怀里:“你不在我一个人有什么意思,我与你一同回去。”
  西南大军先前得到蔺策的指令已经暂且退回了樊国边境,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算是暂时休战。在这种前提下还有急报传来,多半不是什么好事。从起初表面恭顺,在年关时节出兵犯边到之后死守交州城,并且勾结周边小国意图反扑,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位樊国的新国主并不是什么善类,当日下令西南大军退守,蔺策就已经做好了战事再起的准备,此刻收到急报倒也不算是吃惊,虽然他并不愿在此刻大规模兴兵,但若樊国非要如此,他也绝不会再姑息。
  但等他打开奏报却发现,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料。樊国联合了周边的小国,重新修整,汇聚了兵力,再次朝着南魏西南进军,首战的目标就是当日让樊国受到重创的零陵城。按照蔺策的预估,樊国周围那几个小国就算倾巢而出,也只能再为樊国增添两万左右的兵力,不只是单纯从数目上来说,西南大军也不算劣势,更何况一攻一守,从战力上来说,就算想要获得大胜不容易,守住一个零陵城却也不算什么难事。
  却没想到,还是出了变数。
  先前因为英勇善战立下战功而获得擢赏被钦封为偏将军的邬晟冒失地率军出城追击敌军,而中了埋伏,折损了兵士数千,自己也深受数箭,幸而性命无忧,勉力退回城中。而敌人乘胜追击,又对零陵城发起攻势,西南军虽然还能勉强支撑,却还是受到了重创。
  郭准深恐将来敌人再有计策,自己无力抵挡丢了零陵城,所以送急报入京,请蔺策派遣援军,彻底击退樊国及其盟军。
  西南原本的兵力与樊国及其盟军相比其实算是势均力敌,因此原本在蔺策的计划中,如若西南战事再起,西南守军也足够支撑,京中只要确保西南的粮草,就足够获得此战的胜利,却没想到这么早就现了败相。他先前虽然从不把樊国放在眼里,但此刻却也不敢再狂妄轻敌,因此看了奏报就开始思索究竟派何人率军驰援西南。
  只是纵观南魏军中,能征善战之人不少,却各安其职,当年西北一战,有不少战功赫赫的将军现在正驻守在西北,他们若是出战虽然能保证西南的战局,却不敢保证西北的小国会不会趁虚而入,配合西南发难。因此此次非但不能动西北的人,说不定还要给西北再派几个人过去,以防不备。
  同理,且不说东南水军未必能在西南作战,沿海东瀛小国未尝不是虎视眈眈,蔺策越想越觉得,依着那樊国国主的行事作风,能够勾结西南的几个小国,未必不能勾结西北甚至东南沿海所有与南魏接壤的其他国家。
  依此,西南战事必须速战速决,南魏势必不能长久地被拖入战局,更不能给其他邻国以可乘之机,那么,派去西南之人更当稳妥。
  游彦将灰兔递给了高庸,他已经看完了奏报,自然也清楚此刻蔺策究竟在思量什么,他靠坐在蔺策的书案上,目光一眨不眨地看着蔺策,突然道:“说起来,我这个上将军也赋闲许久,倒是该找个机会活动一下筋骨了。”他说着,晃了晃头,“若论起战功,这朝中还没几个人及得上我吧?”
  蔺策还在思绪之中,闻言瞪大了眼,眉头紧紧地蹙起:“现在不是四年前,我也不再是当日那个废物,我宁可死都不会再让你涉足一次战场。”
  第65章
  游彦歪着头看着蔺策, 半晌, 突然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脸, 慢慢抚平他紧皱的眉头:“我不过是给个建议,你觉得不合适拒绝就好了,怎生如此激动?”
  蔺策将他的手拉了下来, 牢牢地攥紧:“这个建议从此以后你都不要再提。我虽然在为派谁前去西南而困扰,却不代表朝中无将可派,无论如何, 都不用你再赴疆场。 ”
  四年前西北一战, 让蔺策耿耿于怀至今,不能呵护心爱之人, 还连累对方为自己远赴西北,在生死边缘走了一圈, 最后满身是伤归来。这几年每每欢好之时看见游彦身上陈旧的伤疤,蔺策都恨不得回到四年以前, 拦住那个为了他一腔孤勇无畏生死的人。
  这个天下是他非要的,他身为天下之主,为之付出多少时间精力都是他应承担起的责任, 却并不代表游彦因为与他一起就也要跟他一样背负着这个天下。
  四年前他初登帝位, 朝中一片混乱,西北又起战事,他虽有心却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心爱之人出面替自己解决困局。至今已过去四年,天下大势已定, 他一心想要成为一个匡扶天下之明君,若还是挑不出一个能替他前去西南之人,还要游彦为他征战,那他这个皇帝当的也没什么意义。
  游彦凑近了看着蔺策的脸,良久,轻声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到现在还在为四年之前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对我心存愧疚。”
  蔺策张了张嘴,话还未说出口却被游彦打断:“我承认,如若不是因为你,我此生大概都未必会有投身疆场的可能,但我却从未为此感到痛苦和恐惧,哪怕当年在西北,从敌人的刀剑之下捡回一条命的时候,我都未曾因此而后悔过。”
  “我这个人你知道,懒散自负,说好听一点是心无长志,实际上是孤僻自私,我极少会在意什么事情,忠君报国在我这儿更是鬼扯。外人看起来我潇洒肆意,但其实人活在世,若是没有什么牵挂,其实了无生趣。而你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所以当初在西北的那半年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体验。当然,因为我武艺不精,也因为战局险恶,我当初从西北回来的时候看起来确实是有一点狼狈,但怀骋,”游彦就着坐在书案上的姿势低着头看着蔺策,眼底是毫不掩饰的温柔,“那是我第一次征战沙场,是我此生都难忘的珍贵回忆。”
  “所以,不管那时候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都别去否定那时候,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将一个人放在心间,并且想要为了他想要的东西去做点什么。”
  蔺策抬起头,对上那双他格外熟悉而又明亮的眼,慢慢地将掌心里的那只手握紧,低声道:“我何德何能。”
  “将心比心而已。”游彦缓声道,“所以你不用再顾虑此事,更不用再为了此事耿耿于怀,我知道现在朝中局势远远好过四年之前,知道你早已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帝王,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依旧能与你共同面对。”
  “我知道。”蔺策用力地点了点头,“只是你已经为我做的够多的了,我想要的只是你此生无忧,顺遂平安而已。”
  “好。”游彦认真道,“只要有你在,我会的。”
  二人一番交心之后,原本的顾虑好像无影无踪,毕竟在蔺策心中,只有在面对与游彦有关的事情时才会觉得无措,其他的事情就算看起来再艰难,他也总有十足的信心解决。
  游彦找出了地图,仔细分析了一下西南的局势,虽然现在西南并不是起初预想的那样轻松,但也不至于那么不乐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南虽然受到重创,但就算是残余的兵力也总还能支撑一段时日,并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被逼至困境,这么算起来,情况也没有那么危急。只是若是派了援军前去,就等于与樊国等国正式开战,就不是只守下一个零陵城那么简单的事情,对此游彦有经验的很,樊国也好,这几个小国也好,他们对南魏的居心永远不会消散,只有借此战重创他们,让他们再无还手之力,才能给南魏换来真正的安宁。
  游彦看了会地图,突然抬眼看向蔺策:“其实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被我们全都忘在了脑后。”
  蔺策还在翻看那张奏报,闻言抬起头:“嗯?”
  “若论对敌的经验,统兵的能力,甚至是骑射武艺,这满朝上下又有几个比的上陶姜?”游彦朝着蔺策道,“前些时日我还打趣说要将他送到西南建功立业,没想到居然一语成谶。”
  不得不说,游彦的话确实没错,若论此战必胜的把握,满朝上下大概再没有人比陶姜更为合适。当年西北一战,陶姜跟随游彦出生入死,数次将他从尸山血海之中救出,其战力可见一斑,这几年又一直在军中养精蓄锐,逐渐从一个战士变为了一个将军,若是由他出战西南,那南魏倒是有极大的胜算。
  只是先前蔺策从未将陶姜放在自己考虑的范畴之内,毕竟陶姜所辖的那数万大军与南魏眼下任何一支驻军都不太一样。他们驻扎在都城附近,却与十二卫并无关联,先前归游彦统领,在游彦上交兵符之后直接变成了天子亲兵,每月入朝一次直接向天子汇报军务,除此以为,朝中任何一人都不能过问其军务。他们平日里存在感并不高,极少离开驻地,除了日常演练,似乎再无其他事情,也不与外人接触,却是游彦多年以来苦心为蔺策打造的最可靠的依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
  而陶姜作为这支军队的首领,可见其重要。
  蔺策沉吟道:“我以为,区区一个西南而已,还没到动用他们的地步。朝中还能派出援军,也足够前往西南一战。”
  “但现在的西南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援军那么简单,还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掌控大局,稳定军心之人。”游彦思索着,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书案,“益州总管郭准此人守成尚可,若是还是先前我们占据优势,由他统领三军倒无大碍,而现在,若要他力挽狂澜,甚至伺机反扑,却是不太可能。现在西南局势至此他身为主帅虽有责任但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且他在西南已久,在军中已有威信,若直接派一个人前去取代他,恐怕不能服众,援军与本地守军不能同心,反而影响战局。原本我想前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与郭准此人打过交道,更何况在军中说话毕竟要凭本事,当年我能让西北三万大军折服于我,自然也能搞定西南守军,但你若不放心我前往的话,由陶姜前去倒也无妨,统兵打仗,他也许比我还擅长。”
  游彦话已至此,蔺策的确再想不到反驳的理由,如游彦所言,陶姜的确是最为合适的人选:“那就由陶姜从他军中调取一万人,我在另外从其他军中抽调两万人随他同往西南。”说到这儿,他又皱眉,“只是陶姜离开都城,那这军中之事又该交由何人处置?”
  “除陶姜之外,军中其他的几位将军也皆是当年从西北随我归来的心腹,沉稳可靠,治军有方,陶姜不在,军中也不至于就出了什么乱子。”游彦道,“况且,你莫不是忘了,陶姜暂代的,本就是我这个上将军的职务,你不想我远去西南,难道连这都城之外这点军务我都处理不了吗?”
  蔺策与他对视,良久,突然起身,从一旁的架子上拿下了一个尘封许久的锦盒,递到游彦手里:“那这个,也该物归原主了。”
  游彦接过锦盒,掀开盖子看了一眼,嘴角向上扬了一下,他伸手将那块熟悉的兵符拿到手里,漫不经心地把玩了几下:“我当日把它还给你,就是因为它本来是你的,你身为这天下之主,就应该牢牢地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也该知道历朝历代不乏专权跋扈之人,你一再地将这虎符交到手里,就不怕有朝一日我突然被权势迷了眼,盯上了你身下的那个位置,凭着这东西对你发难?”
  蔺策看着他,弯了唇,语气却是十分的认真:“你若想要,拿去便是。”若是游彦真的想要,何止这万里河山,就是他的身家性命,他也不会吝惜。若是游彦真的在乎这些名利权势,他也不会一度觉得惶恐,担心他有朝一日离开自己,因为他能给游彦的也不过是这些东西,世人视之如珍宝,在游彦眼里,却不值一提。
  游彦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回答,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始觉得自己曾经的隐虑实在是多余。他知道帝王本无情,也知道人在高位总有许多的无可奈何,所以他未雨绸缪,提前便做了应对,生怕有朝一日二人之间的感情会因为权势地位而受到影响。
  只是现在看起来,是他太过自负,他只相信自己的一片真心,却轻视了蔺策。在此刻,他才恍然觉得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有许多的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可是眼前这个人看他的目光却从来不曾改变。
  七年之前,韩王蔺策对他游彦倾注了一腔真心,至今日,隆和帝蔺策对他的感情一如往昔。
  游彦将那兵符慢慢地放回蔺策手中,合上他的手指:“你的心意我知道了,只是处理个日常的军务并不需要动用它,所以你要将它牢牢地收好。”
  第66章
  西南此刻的情况已经不再似起初那么简单, 原本只能算得上是一点摩擦, 而现在却要变成了两国, 甚至是多国的交战,朝中还要派遣数万将士赶去支援,因此在翌日早朝之上, 蔺策便将西南的情况,转述给了满朝文武,而后, 淡淡道:“樊国如此嚣张, 完全不将我南魏放在眼里,众卿以为, 朕应当如何应对来化解西南此刻的危机?”
  游彦站在群臣之首,闻言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尽管已经做好了决定, 但蔺策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考验朝臣的机会。看似只是蔺策发起了一个讨论,却是用来了解群臣最好的机会。何人主战, 何人主和,又有谁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不管朝臣的讨论如何的激烈,也不管话题最后会延伸到什么程度, 蔺策都只是安静的听着, 丝毫不介意他们在争执中御前失态,因为争执越剧烈人越容易失去理智,那么平日里的城府,刻意的掩饰,都会化为乌有, 反而会暴露其最深刻的想法。
  今日的争论跟往日比起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可供蔺策思量的东西其实也不多。因为在大多数朝臣心中并未把樊国及其周边小国放在眼里,而且依着南魏当前的国力,想要稳定西南战局也没有什么问题,断没有像一个西南小国求和的道理。
  也因此,朝臣们讨论的点就集中在究竟派何人前去驰援西南之上,朝中上下但凡领兵之人都被提了个遍,却并没有人想到存在感极低的陶姜。毕竟在许多人眼里,陶姜仍是游彦的亲信,游彦先前虽然上交了兵符,但由于他最近又恢复了参加早朝,这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他贼心不死,意图重掌兵权的表现。
  此次西南战局在许多人眼里是势在必得的胜利,不管是谁率兵前往都是胜面更大,等于白捡一个战功。陶姜作为游彦的亲信,朝中诸人自然不愿意将这个机会交到他手里。
  游彦自然察觉出这些人的心思,却也浑然不在意。他现在虽然每日参加早朝,却都是为了蔺策,大多时候他都一言不发,也从来不参与他们的争论,也不知道究竟为何他们要视他如洪水猛兽一般,极尽防备,有时候连游彦自己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过什么越界的事情。
  蔺策高坐在龙椅之上,安静地听他们将所有能想到的备选都提了个遍,才缓缓地开口:“众卿的提议朕都听到了。只是刚刚你们自己所提议之人,也各自被同僚反驳,都算不上合适的人选。因此朕刚刚也一直在思考此事,倒是突然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蔺策的视线从群臣脸上慢慢地扫过,淡淡开口:“中护军陶姜曾是朕王府的侍卫,后在朕继位西北告急之时挺身而出赶赴西北,立下卓绝战功,若是由他前往西南,此战必胜。”
  陶姜当年赫赫威名,也算震慑西北,就算这几年稍有沉寂,也不至于就被人遗忘,众人不提无非是不想给游彦机会,又或者不想让蔺策误解自己与游彦一派有所关联。却没想到居然是蔺策堂而皇之地提出陶姜的名字。
  都道君心难测,先前收了游彦兵符的是蔺策,现在又要重用游彦手下的人,这让朝臣一时摸不清头脑,不明白蔺策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
  对于自己摸不清楚的事情,闭口不言才不容易表错态,因此刚刚还在争论的朝臣登时安静下来。
  蔺策挑起眉:“众卿以为如何?”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蔺策笑了一下:“那好,西南战势危急,刻不容缓,不能再耽搁。那就以中护军陶姜为行军总管,率军三万,择日出发,驰援西南。”
  “陛下圣明。”
  蔺策轻轻地拍了拍御案,继续道:“西南战局我南魏本占据优势,却演变成今日这般被动,益州总管郭准身为主帅难辞其咎,但眼下西南战势正盛,不宜中途换帅,又感念其多年以来驻守西南也算兢兢业业,就暂且不追究其过失,还望能够把握机会,配合陶姜彻底击退敌军,若能大胜便可功过相抵,再行封赏。”
  朝臣心中清楚,话已至此,就说明对于西南,蔺策心中已有决断,没人会在此时再反驳蔺策,只安静听着。
  蔺策继续道:“至于偏将军邬晟,他不听帅令,急躁冒进,以至于落入敌人全套,导致数千将士丧命,其罪责难免。就且夺去其偏将军封号,先留在零陵城养伤,待战事了结朕再行发落。”
  “臣等遵旨。”
  想要说的话皆以说完,西南战局的解决办法也已落实,之后的走向,就不再是蔺策这个远在都城之人能够插手的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面上却没有一点波澜:“那退朝吧。”
  游彦随着众人一起跪地谢恩,而后看着蔺策消失,才慢慢起身他每日来早朝,归根溯源还是从李埠一案时起,让他对蔺策多了些担忧,不过现在看起来,蔺策倒是越来越沉稳了。
  他笑着摇了摇头,照例是看着百官散去之后,才慢慢地出了殿门,却被候在殿门口的游礼拦住了脚步。游礼入了大理寺已有数月,看起来倒比游彦想象的适应的多,但大概是初入官场,虽然还算顺遂,却总会有一些小烦恼,在府中又无人可说,游彦常住长乐宫之后回府的次数少了许多,每日早朝他们叔侄虽能见面,却并没有什么机会说话,所以游礼时常在散朝之后等着游彦,叔侄简单地聊上几句,游彦一直送游礼到皇城门外,才又优哉游哉地回长乐宫。
  游礼的那些小烦恼在游彦眼里简直不值一提,但却也乐得为侄子排忧解难,偶尔也会忍不住感慨,游礼到底是年少,虽然青涩稚嫩,但却也可贵。若是他什么时候也变成了朝中那些油滑心机极深的朝臣那样,那游彦才要头疼。
  今日与往日比起来也并没有什么特殊,游礼说了些在大理寺的琐事,而后忍不住抱怨其祖母整日里往他房里送一些什么千金小姐的画像,昨日甚至还送了两个侍女,游礼不知拿老人的一番好意如何是好,只好来求助自己的叔父。
  游彦安抚了侄子一番,答应过几日回趟府里替他解围,才将人送出了宫,转身回了长乐宫。
  西南的事暂且有了论断,但春闱的事却还没解决,游彦想也知道蔺策此刻正在做些什么,边走边思索午膳要不要让御厨加道汤,就这么到了长乐宫门前,才发现那儿跪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