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4-05-18 22:44      字数:6581
  当然除了这些大臣之外,李显还带了一个特殊的人走,或许不是一个,而是那一家——庶人李贤一家。李显一点也不敢让李贤活在武皇的手下,他还真怕什么时候忽然听说李贤自杀,李治当初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儿子,李显打定主意就算耍赖也要把李贤带走。
  好在武皇对这个申请也没有过多的苛责,只是在名单上又给李显加了一些人,李显一看就知道武皇这是想要通过他来一点点渗透长安,在长安的力量不如洛阳是武皇最大的隐患,她肯定要消除隐患的,这也是武皇这么痛快让李显去长安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达成目的就好,打包上路的李显十分悠然自得,总算是放松了,而此时坐在他对面的李旦看着郑玘亲手一点点给李显榨果汁的样子只觉得闪瞎眼了,真想把老婆也带上来秀恩爱,不过仔细想想,总觉得……就算把老婆带过来也秀不过这两个家伙。
  李旦望了望外面有些疑惑的问道:“七兄,怎么感觉你这次……带了好多人?”
  这次李显是带着好多武将组团一起走的没错,但是这车队也太大了吧?总觉的有哪里不太对的样子。
  “哦,我顺便从这边的梅花书院带过去点人,都是不错的苗子,准备招到我的王府里。”
  李旦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恍然大悟,李显的梅花书院他是知道的,梅花书院并不多,在长安一座,洛阳一座,别的就没了,只不过梅花书院出来的人很多都是有点才学的,成才几率还是比较高,大概因为这些孩子之前生活并不好,如今有了好一点的生活,甚至还能读书就十分的上进。
  李旦原本也担心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恐怕想要处理政事也不容易,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武皇派人过来,这一次武皇要是让人过来的话大概就是要连长安一起渗入了。
  只不过李显显然不会给武皇这个机会,梅花书院的那些人做官可能有点不够资格,但是被僻入王府就是李显自己说了算了。而李显又不是要组建朝廷,这些人顶着幕僚的头衔不一样要干活?
  李旦想通这一点之后立刻笑眯眯的问道:“这样啊,那阿兄也分我一点人吧。”
  李显拍了拍弟弟的头说道:“长安那边梅花书院今年也要毕业一批人,到时候挑一点吧。”
  哎,现在看起来当年建立梅花书院的自己简直是太有远见了,李显在心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
  因为车队庞大,李显到了长安的时候已经九月份了,到了长安之后,李旦的侧室就产下一子,这是李旦的第三子,也是个庶子,然而李显却对这个庶子十分感兴趣。
  郑玘颇为奇怪:“你这是抽什么风?”
  能不抽风吗?围观幼年版唐明皇啊!当然,这一辈子李隆基估计是别想当皇帝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说武将能够培养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武后还是当太后那一段时间杀了多少武将,那个时候唐睿宗也在位,同样也被软禁,然后再看看大唐的版图缩水了多少,的确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武将的流失在当时的大唐而言就意味着国土沦丧,数万黎民无家可归甚至命丧敌手,而且国土被人侵占了再抢回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吐蕃虽然灭了但是大食还在旁边虎视眈眈!
  第158章 158
  摄政王跑到长安监国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个事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严格来说需要太子or摄政王监国的情况一般都是皇帝太小或者生病没办法处理朝政,哦,还有一种是皇帝被摄政王架空,名义上是帝国的主人,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傀儡。
  然而武神皇如今这三个情况都不算,她完全有能力处理国事,根本不需要一个摄政王出现。更何况,古往今来禅位的皇帝不少,可是那些禅位的皇帝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被赶到一个贫瘠的封地去自生自灭,更多的是被继位者被弄死了。
  禅位之后还能当摄政王,这是前所未闻啊。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诡异的情况,朝野之中也是一片平静,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了。
  “很简单,因为神皇手中的力量不够。”上官婉儿坐在那里眉眼之间带着一丝忧虑。
  坐在她对面的太平公主却说道:“阿娘是上古黄帝钦点,众望所归,她只是不愿跟阿兄兵戎相见而已。”
  “公主真的这么觉得?”上官婉儿反问了一句。
  太平公主顿时不说话了,生于帝王之家哪怕是女孩子政治素养都不会低,更何况太平公主是从小被武神皇养大的,她很清楚,她娘之所以不敢轻易动她的七兄不过是因为不到时候而已。
  没有几个武将支持武神皇,她当初既然跟李显定下了协议就算翻脸也要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至于这段时间李显会不会壮大自己,武神皇已经尽量去限制他了,只有武治没有文臣,李显还能怎么力挽狂澜。
  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整个人都蛰伏下来,虽然说是监国却并没有做什么,武神皇却因为他这样的蛰伏而开始大展拳脚。
  一条条的政令颁布下来,整个朝堂都开始了一番动荡。
  太常卿兼豫州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周国公武承嗣任宗正卿,内史苏味道左授青州刺史。
  同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动作不大,但是李显知道这是武神皇一点一点的在抹杀大唐的印记,顺便还提高一下洛阳的地位,使之能够跟长安抗衡。
  毕竟作为陪都,洛阳的政治地位跟长安还是没办法比的,哪怕李显在长安住的是王府而不是大明宫,却也不能小看李显在长安的影响力。
  而李显则在等,他有的时候也承认神皇在文治上还是有一把刷子的,她能够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脚步,历史上虽然也是禅位,但是因为睿宗的影响力不如李显,所以武神皇的掌权之路就分外艰辛,那个时候她杀了大量的武官以及李家宗室。
  而现在她还没对这些人下杀手,李显觉得哪怕是为了能够保存住这些人,他让位也就不冤。
  只不过郑玘却是被他拖累了,作为摄政王一党,郑玘注定是不会像前世一样被武神皇重用了,对此李显还是有点心虚的。
  倒是郑玘自己很看得开:“重用?你想太多了,那个时候我也不过就是一个下州刺史而已,我的位置并不重要,没有被清算是因为影响不到大局,所以才能被保存下来而已。”
  郑玘现在想来也是挺感慨的,说实话那个时候他跟很多大臣一样,对太后主政本就有些不满,后来李旦让位给太后,他们就更愤慨了,当时很多人都在密谋反周复唐的,只不过……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他当时只不过是个文臣,跟武将压根没什么联系行军打仗更是不行。
  但或许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拯救了他,后来他的官越升越高,武神皇的地位越来越稳,他心里特别的煎熬,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狄仁杰,狄仁杰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从一开始狄仁杰就有自己的坚持。
  那个时候狄仁杰跟他说:“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死了我们都死了,多年以后谁还记得这个江山曾经姓李?”
  现在想来狄仁杰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当时他们这些“投靠”武神皇的那真是名声狼藉。
  李显没说话,他总觉得郑玘这不过就是在宽慰他,不过,起手无悔,既然他已经做出这个选择,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有了郑玘的宽慰,在过年的时候神皇改元垂拱,并且将颁布《垂拱格》的时候,李显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既然放手了就放个痛快。
  过年之后,李显又开始忙了起来,因为神皇写了诏书给李显,这可以说是武神皇上位之后除了任命李显为摄政王并且允许他回归长安之后,第一次写诏书给他。
  这个诏书其实也挺简单的,不过是让李显准备一下,去祭祀罢了。其实如果不是李显不可替代的话,武神皇也不想让李显去,李显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对她而言就越有威胁。
  可是没办法,武神皇就算想要消灭政敌,也要先考虑一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值不值得,而就在这个时候郑玘的奏疏就过去了,不仅仅是他,朝中还有其他大臣,也上书奏请让摄政王去祭祀,尤其是户部尚书,写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没办法,这个户部尚书是新上任的,前两任的工作报表实在是太漂亮了,户部尚书一点也不希望到了自己这里就遇到各种天灾人祸。
  所以哪怕知道摄政王的身份敏感户部尚书也写了奏疏,并且还举了例子:神皇,现在已经有天旱的趋势了啊,开春到现在没有任何降水迹象啊。
  武神皇迫于压力也要让李显去祭祀,当然祭祀地点就还是华山吧,眼不见心为净。李显在收到诏书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其实他早就开始准备祭祀用品了,只不过如果朝廷不同意的话,他擅自去祭祀那就等着被收拾吧。
  可问题是哪怕知道会被收拾,李显也不可能真的不去做,他可没忘记当初他顺着某些人的意真的没去祭祀,然后一年之内各种灾害频发,简直像是把攒了那么多年的自然灾害都爆发出来一样,简直是吓死人!
  李显收到了诏书就果断带着郑玘出去踏青了,公费旅游嘛,不去白不去!李旦在李显临走之前十分哀怨的看着他。
  “阿兄,我也想去!”
  李显听着李旦撒娇的语气愣是抖了两抖,忍不住一手糊到弟弟脸上:“青春老大,犹做小儿女情态,老脸不红?”
  李旦依旧一脸控诉的看着某个重色轻弟的人,李显扛不住他这样的眼神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弟弟啊,咱们俩不能同时走啊,好歹要留一个在长安处理政事不是?”
  李旦撇嘴:“有什么好处理的?重要情况不都到了洛阳了吗?”
  李显只好又说道:“那也不代表我们不忙了啊,我可听说长安周围的折冲府吃空饷情况很严重,你把这事儿查一查吧,好啦,不要不开心,你小儿子刚满月呢,不好好看儿子乱跑什么?”
  李显说的这个小孩子是李旦的第四子,恩,不用怀疑这个也是庶出的,李显觉得他这个弟弟的节操还真是……算了,这个时代就这样,他说也没用。
  “那大郎你打算怎么办?”李旦问的这个大郎自然就是李重义。
  李显沉吟半晌说道:“我带上他吧,他也是命不好,从小就没怎么看过外面的天地,正好这次带他出去看看。”
  李旦听了之后更加郁闷了,他不能走结果李重义却能跟着顺风车去旅游,简直是歧视!
  被歧视的结果就是,李旦对于李显吩咐下来的事情办的非常认真,他还真的认真的走访了长安周围的一些折冲府,然后了解了一下吃空饷的事情。
  其实吃空饷这种事儿历朝历代都有的,李显之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最近好像是愈演愈烈了,所以他才想要腾出手来收拾一下,不过他既然有别的事情做那就交给弟弟去做好啦,弟弟嘛,不就是用来压榨的?
  李显给李旦安排好了活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了,不过这一次踏青显然他和郑玘都拖家带口,并没有过上二人世界——他带上了李重义,而郑玘带上了郑瑾。
  郑瑾比李重义大上几岁,正好跟李重义做个玩伴,自从李显当上摄政王以来,郑瑾跟李重义迅速的混熟了,不过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郑瑾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比李重义大上了一辈。
  好在李显和郑玘的事情属于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也就不用真的按照亲戚来排,只是在私下里,李重义对于这个小叔叔还是挺喜欢的,经常缠着郑瑾讲这讲那。
  出来之后也是这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多,郑玘看到郑瑾板着一张小脸认真为李重义各种解答问题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想当初我娘还担心阿瑾性格太过顽劣,不堪大用呢,如今看来……有个重义磨一磨他也好。”
  李显倒是有些无奈:“本来带重义出来是想让你给他多讲讲的,我对他有很大期望,我可不想让他成为跟唐明皇一样的人,那我努力了半天又有什么意义?”
  郑玘拍了拍他的头说道:“这一点你还是不要太过着急了,皇帝也是看悟性的,教是教不出来的,你能教的就是尽量拓宽他的视野。”
  要不是因为这样郑玘也不放心把李重义放在李显这里,如果说李显能够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官员他信,但是教导皇帝……算了吧,他总怕李显灌输给李重义一些奇怪的思想。
  倒不是那些思想不够好,而是太好了,但不适合这个国情,有些东西总是要循序渐进的来的,太过激进只能遭受到更大的反弹!
  李显看着外面忽然问道:“清澄,其实我一直都很奇怪你怎么会同意我禅位的,之前你不是也表示过哪怕神皇不当皇帝也无所谓?”
  郑玘坐在那里听了之后微微笑道:“神皇继位有神皇继位的好处,她比你有魄力,现在这个国家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腐朽的趋势了,比如说世家,世家越是庞大就越是拖累这个国家,前朝炀帝开科举已经开出了大好局面,后来高祖继续推行科举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只是还不够,太宗和先皇一直都在压抑世家,只是世家的生存能力太强,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足够魄力的人大刀阔斧来改变。”
  “你觉得我不敢?”李显挑了挑眉,他从来没想到郑玘居然会觉得他不敢对世家下手,他有什么不敢的?
  郑玘摇了摇头:“不,不是这个原因,敢不敢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不能善后,神皇可以保证在打压世家之后依旧维持着朝廷运转,你能吗?”
  李显果断闭嘴,他要是能的话还禅位干什么啊?吃饱了撑的?
  郑玘揉了揉李显的头说道:“等神皇开辟除了局面之后,无论是你继续去……还是让豫王或者重义来,都会轻松很多。”
  李显听了之后就知道郑玘其实也是在有意识的利用武神皇,但是哪怕武神皇知道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吧?难道她会因为被利用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帝位吗?不可能!
  一趟祭祀之旅,让郑瑾和李重义在外面玩的可以说是乐不思蜀,不过比起郑瑾,李重义显得更加老成一些,大概是小时候的处境有些尴尬的缘故,这个孩子学习十分认真,作息规律的连李显都自叹弗如,连带着郑瑾也跟着规矩了不少。
  李显回去之后刚要表扬李旦整顿折冲府有功,想要帮他请功的时候就猝不及防的收到了一份战报:突厥骨咄禄、元珍复寇胜州。
  李显将手中的军报面无表情的放下,之前阿史那骨咄禄和阿史那元珍也曾经犯边,当时的确是派人去讨伐了,然而过了没多久刚把这两个人打跑,李治就驾崩了,朝上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当时李显虽然尽力要支持大军北伐,可是武神皇不可能放任大军在外,因为他们如果想要勤王真是太容易了,而且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因为要反对她的统治跟外族勾结?
  所以当时被派出去征讨阿史那骨咄禄和阿史那元珍的将领们都被神皇用李显的名义给招了回来。
  只不过当时这些突厥人已经被打的够呛了,就算没被灭掉也差不多了,李显本来觉得他们应该是躲藏起来休养生息去了,没个三五年大概是恢复不过来,结果没想到这帮打不死的小强又蹦出来了。
  李显看到军报之后就在等,等武神皇的诏书,他很想知道神皇到底要派谁去,如果是不靠谱的,他也不介意动用摄政王的权利,别真的以为他安安稳稳的呆了几个月就真是来长安养老了,对内只要不是他太过分的任命他都同意,然而涉及到对外,他就不可能让步了。
  好在神皇虽然在打击异己之上不遗余力,但是在面对外敌还是有点靠谱的,很快洛阳那边的诏书就下来了,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出兵讨伐突厥,同时命贺兰敏之为副。
  李显在看到这封诏书制后,想了想虽然贺兰敏之如今应该算是神皇的人,但是他跟贺兰敏之的交情多少应该也有一点,所以就想给贺兰敏之书信一封,他不相信神皇就真的毫无芥蒂的任命程务挺。
  让程务挺去只不过是因为程务挺在能将之中算是资历最低的了,就连郑玘可能都比他在军中威望大一些,而贺兰敏之算是武皇那些侄子外甥里面唯一一个有点军事素养的了,神皇自然是要培养。
  李显犹豫了一下转头问郑玘:“需要给贺兰敏之修书一封吗?”
  “你这样问我,可见心中是犹豫的,那你为什么犹豫呢?”
  李显嘀咕道:“我是搞不清楚贺兰敏之的立场。”
  是啊,当年贺兰敏之跟神皇的确是不对付,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贺兰敏之变成了什么样呢?
  郑玘却说道:“他的立场还用的着猜吗?神皇如今肯用他,就代表着他已经初步回归武氏家族不是吗?”
  李显听了之后沉默半晌才说道:“既然如此,这封信不写也罢,我……看情况给程务挺写份手书吧。”
  不得不庆幸摄政王的手书还是比较管用的。
  郑玘夺过李显手中的毛笔,伸手敲了敲他的头说道:“你就不觉得你如今进入了一个误区?”
  “什么?”李显有些茫然的看着郑玘,完全不明白自己到底又有哪里做错了。
  郑玘将毛笔放在笔洗之中一边慢慢清洗一边说道:“你现在的误区就在于……凡是神皇那边的人都是心机叵测之辈。”
  李显听了之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郑玘的意思,服从神皇的人可能在很多读书人眼里比较没有节操,不过他同样也没什么节操了,跟那些人也都没什么区别,剩下……神皇身边的确是有小人,但是再圣明的君主也不能排除身边有小人的可能性,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小人。
  郑玘眼见着李显没说话就又补充了一句:“据说神皇要重用狄仁杰,你觉得狄仁杰也不是什么好人吗?”
  李显彻底无话可说,实在是这个例子太有代表性了,诚然狄仁杰只有一个,不是谁都能比的上的。
  李显叹了口气:“我也不想用恶意去揣测别人,我只是在防范周兴,来俊臣之流的出现,会破坏朝堂平衡,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