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伦 敦
作者:西方蜘蛛      更新:2024-05-18 23:04      字数:4254
  德国人的欢送仪式甚至比欢迎仪式还要隆重,德国护航舰队一直将中国人送到了北海外海才停了下来,集体鸣响了喇叭向中国朋友表达着尊敬。
  一路上的航行再次见到了英国人的战舰,他们似乎等待了中国舰队很久,在它们交换着的引航中,几天后中国舰队缓缓驶进了英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透过朦胧的雨雾,码头边一艘古代样式的风帆战舰高耸的桅杆和帆索出现在中国官员的眼里。
  赵灿薛是在英国的留学生,对这艘战舰非常熟悉,在他的介绍下,李国勇才知道这艘老式战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胜利”号,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旗舰。即使在今天看上去,“胜利”号仍然称得上是巨型战舰。它身长120多米,宽20米,前桅、主桅和后桅共有37片大帆。作为大炮巨舰时代的产物,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大炮。在上面5层甲板的两舷,一共排列着104门大炮。听赵灿薛介绍说英国海军将领经常在“胜利”号上召开重要军事会议。
  从16世纪末,英国摧毁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英国从三流弱国的岛屿之邦,一跃而成强大的欧洲第一大国,英国依仗其海上霸主地位,从海外攫取了相当与其本土面积110倍的殖民地,成为 “日不落帝国”。而“胜利”号古舰,似乎正在那炫耀着英国海军的这种“荣耀”。
  “老子要打进英国,第一件是就是炸毁‘胜利’号。”李国勇低声嘀咕了一句。
  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内的英国战舰全部悬挂满旗,水兵在舰上列队站坡。向中国军舰致意。大概足足有200多名英国高级军官、当地要员和知名人士在码头举行欢迎仪式。
  亲自来朴茨茅斯欢迎中国贵宾的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内南爵士第一个迎上了从“李牧”号上下来的中华帝国元首李国勇,说道:“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一句古希腊的成语,‘片刻相见有时胜过终身相处’,欢迎您到英国来,元首先生。”
  和英国人对话可比与根本就听不懂的德语要轻松多了,李国勇笑着说道:“中国也有句成语,叫相见恨晚,我看我和您就是相见恨晚啊。”
  中国国家元首的出访英国,是英国目前除了印度第2次民族起义以外的最重要的新闻,在此之前,当地报纸都以重要的篇幅进行了报道。不少旅居在英国的华侨一早就赶到了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在李国勇的建议下,赵灿薛同意华侨登上“李牧”号参观。
  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带着两个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一家三代从伯明翰赶来上舰参观,他抓着赵灿薛的手说道:“今天我带着全家都来,就是要让儿孙们看一看中国的军舰,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国家,要让他们记得自己永远是中国人!”许多华侨一踏上“李牧”号,一边抚摸舰炮,一边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只知道洋人的军舰开到中国去,现在我终于看到了祖国的军舰也能到洋人的国家来访问了。”
  ……
  马车上,班内南爵士的第一句话就是:“元首先生,现在需要您的军队再紧急往印度增加一到两个师的兵力,印度的局势又出现了反复。”
  印度的情况通过电报李国勇了如指掌。帝国的26师在段祺瑞指挥下进展顺利,段祺瑞攻陷了康普尔,控制住了恒河大桥,切断了印度起义军队和后方的联系,留驻在康普尔的印度人被驱逐到了恒河边。印度起义者从勒克瑙冲出,与26师激战,最终因战斗力相差悬殊,往南败退。勒克瑙同中印度的联系被切断,形式危急。其后,段祺瑞由康普尔向勒克瑙发动新一轮攻击,印度士兵忽略了阵地的侧翼和伙房,各堡垒间缺乏联系,段祺瑞从东西两面集中了两个旅的主力和八十多门大炮夹攻,两天后攻克勒克瑙。
  而英军的进攻却受到了印度士兵的顽强狙击。为了保证加尔各答与德里以及旁遮普的交通,英军同时向巴特那、贝那勒斯和阿拉哈巴德进军,并大举进攻德里。
  德里的防御工事坚固,据守德里的5万印度士兵拥有大200多门和充足的军火,据城坚守的他们,先后挫败了英军的锡克、巴坦、廓尔克和克什米尔等部队,让英军遭遇了重大伤亡。恰逢此时,英国部队中又疾病流行,士气受到严重挫折的英军在从德里退却的路上,又遭到起义者的四处打击。陷入困境的皮特中将一连向国内发了十几封请求援兵的电报,但此时英军主力都远离印度,不得不转而向中国寻求帮助。
  “可以,我可以再向印度派遣2个师,紧急救援皮特中将。”李国勇沉吟着说道,这么做他是有所考虑的,印度起义虽然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那是在英军主力没有开进印度的情报下所取得的;而且印度的高层大封建主,大地主起义的决心从来都不坚决,只要形式稍有不对,马上就会倒向英国殖民者,掉转头来镇压起义。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帮英国人一把,也可以为将来取得政治谈判的资本。
  班内南欣喜若狂,中国能够出兵真是件再理想不过的事情了,靠近印度,出兵方便,士兵的素质又经过无数次战斗的考验,值得信赖,这能让英国减少很多麻烦。
  “非常感谢您,元首先生,英国人不会忘记这次友谊的。”班内南兴奋的表情全部写在了脸上,不过还依然保持着绅士的文雅。
  李国勇笑了下:“没什么,中英联合舰队有过成功的合作,我相信在印度我们也一定能取得成功,具体的部署我将让我的总参谋长蒋百里和你们商量。”
  自从1838年维多利亚女王继承王位后,白金汉宫就成为历代君主的专用之地,英国君主常在这里召见首相、大臣、接见和宴请外国元首,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在班内南爵士的带领下,穿过长方形的院子,就进入到了主宫殿。此时,仪仗队奏响了中英两国国歌,不一会,随着“天佑女王”的乐曲,英国国王,印度皇帝阿尔伯特?爱德华?维丁走了出来。
  六十岁才登上英国王位的爱德华七世少年时放荡不羁,风流成性,不为维多利亚女王喜欢,甚至不允许他过问国家和王族事物,不过登基后的爱德华还是颇显示了一些自己在政治上的才能,正是他一手促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同盟。爱德华七世喜欢交际,为人和蔼可亲,极受英国人民的欢迎,甚至英国为此还流行着一句谚语:“如果你不想发生战争,就要有爱德华这样的一位好国王”。
  果然,见到了李国勇,爱德华轻轻拥抱了下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年轻的元首朋友,您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我象您这么大年纪的时候,”爱德华看了一眼一边非常严肃,一派绅士左派的班内南爵士,压低了声音说道:“正和爱尔兰一位美貌漂亮的女演员厮混在一起。”
  李国勇差点笑了出来,人人都说爱德华七世没有架子,好开玩笑,果真名不虚传,可惜这个国王只剩下了三年的生命。
  “八年前我当江苏巡抚的时候,也总爱和美丽的女孩子呆在一起,到现在还是如此,我想在这一点上我和陛下是有共同语言的。”李国勇也把声音放得低低的说道。
  爱德华立刻爆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让边上的班内南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说了些什么,值得如此开心。
  分宾主坐定后,爱德华说道:“亲爱的元首,我首先得感激您的慷慨,我的首相在来之前已经告诉过我了,您答应向印度增兵了,那些在印度浴血奋战的孩子们终于能够得救了。该死的印度佬,他们在肆无忌惮地屠杀着英国士兵高贵的生命,他们会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我建议中国和英国在印度开设军事法庭,绞死或者枪毙参与叛乱的每一个黑色土人”
  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印象一下子就在李国勇心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英国人总是以老大自居,处处透露着不列颠人的骄傲,难道只有英国士兵的生命是高贵的?况且带有命令似的口吻也让李国勇觉得很不舒服。
  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相比,威廉虽然为人急躁傲慢,但对于中国人还是非常友好的;而看起来平易近人的爱德华七世,老大作派很让人反感。
  “怎么了,朋友?”见李国勇沉默不语,爱德华问道:“难道你不赞成我的意见?那些印度人都是卑劣的,肮脏的,杀死他们能让其他人害怕,第一次印度叛乱的时候我们正是这么的,而且似乎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李国勇勉强笑了一下:“应该是这样的吧。”
  “你知道吗,我的朋友,前段时候我还对您进入西藏,使当地形式恶化表达了担忧。”爱德华七世不知是真是假,话锋一转用轻松的口气说道:“但现在看来中国军队进入西藏反而还帮了我们的大忙。”
  李国勇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这简直就是对中国赤裸裸地指责了,西藏是中国人的西藏,什么时候轮到爱德华来干涉了。
  见气氛有点尴尬,班内南急忙说道:“英国人的幽默可能您还不习惯,陛下没有其它任何的意思,只是想表达一下他和您的和善。”
  去你妈的和善,当年你们拿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也是“和善”,李国勇在肚子里骂了几句,随后重新挂上一张笑脸说道:“我们中国人的心胸非常开阔,能够承受这样的幽默,我想首相大人您有点过敏了吧。”
  又是一阵大笑,爱德华指着班内南笑道:“我的首相是老派的英国绅士,他无法理解我和您之间的友谊,严肃工谨是他生活的全部。不过您在未来几天内和他打交道的时候比较多,也许得更多地领教他的刻板,我想您也知道,在英国国王是没有什么权利的,英国实际的决策者是他和他的那些议员们。”
  李国勇微微笑了下。
  端起面前的咖啡喝了一口,爱德华七世说道:“来英国前听说您先去了德国,这让我觉得很遗憾,本来按照中英两国的传统友谊,您应该先来英国才对。怎么样,我的那位容易发脾气的外甥威廉没有做出什么失礼的举动吧?”
  威廉二世是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维多利亚皇后是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妈,爱德华七世的姐姐,想到欧洲国家这些复杂的关系李国勇就觉得头疼。
  “谢谢您的关系,陛下,我在德国受到了良好的款待。”李国勇不卑不亢地说道。
  爱德华七世的脸上看起来有些失落:“那就好,我想您在英国会受到更加热情,更加盛大的招待。”
  又闲聊了会,李国勇告辞了出去,和班内南约定了第2天会晤的时间后,回到住处的李国勇脸色很难看,推开窗户,伦敦多雨阴潮的天气更加让他烦闷。
  “怎么了,李大哥,心情不好吗?”见丈夫闷闷不乐,王青颜善解人意的为他端来一杯纯正的中国茶。
  李国勇接了过来,看着爱妻娇美的脸庞:“青颜,德国好还是英国好?”
  虽然不明白丈夫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王青颜还是说道:“我觉得还是德国好些,虽然德国人做事古板了些,但实在,而且英国的天气让我很不习惯。”
  “是啊,我也喜欢德国胜于英国,”李国勇的话让王青颜不懂其中的意思:“一个人当习惯了老大,就总喜欢把其他人都当成小弟一样来看待,偏偏我也想着要当这个老大。”
  (每天1w2的字啊,蜘蛛从没有食言,现在蜘蛛看什么眼前出现的全是汉字,天啊,再不拿票票把蜘蛛淹没,我也穿越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