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111节
作者:骨生迷      更新:2024-05-20 03:13      字数:3955
  从前是本钱少,人手不够,所以硬着头皮,啥事儿都要自己插上一手。
  如今真的是再好不过,后厨有这两位坐阵,总体由周掌柜统筹,她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了。
  后头在卫三娘和大小孙氏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伤兵家眷上门应征。
  不过十天,十五位女堂倌也已经就位,顾茵暂且点了最伶俐的大孙氏做领班,每个月多给他半两银子工钱。
  堂倌的训练也不用顾茵自己来,王氏闲来无事就来指点她们。
  接着殿内软装也提上了日程——这次不是顾茵没钱装潢,是这酒楼本就是新建,装潢都是崭新的,连桌椅都是上好的、齐全的。
  两层酒楼,下面的一层是大堂,招待散客的,并不用添置什么。
  上头的桌子更大,每章桌子的间隔也更开阔,间隔中间放上屏风,则更添雅致,也不会显得嘈杂。
  而隔开的屏风,则是王氏从库房里给顾茵掏出来的。
  王氏也是后头才知道,原来之前她和顾茵去的那个库房,只是存金银细软的库房,隔壁还有一间存古董大件的,光是屏风、假山石、大型落地花瓶,每样就有好几十个。
  当然了,这些东西还是带着宫廷徽记的,想变现那是不可能的。与其在家里吃灰,那干脆拿出来物尽其用,省的自家还得再花银钱去置办。
  别说,好东西就是好东西,顾茵不懂赏玩的,看着那些屏风、花瓶往酒楼第二层一放,都觉得档次立马上升了不少。
  二层另外还有几间厢房,就也有样学样地布置起来。
  反正只要踏上第二层,不消费个十两银子,都会觉得对不起这些摆设!
  最后也最重要的,就是店内主要经营项目了,整个店的经营方向。
  这次肯定不是做平价的中式快餐了,而是做真正的中高端客户的生意。
  这时代点菜一般是写成小签筹,挂在墙上。原先这酒楼里也留出了这样一个地方。
  这步骤简单,顾茵让人按着周掌柜他们每个人的拿手菜做了一批,还让人做了一些菜单,不过和后世不同的是,这次的菜单不是纸质的——好纸不便宜,便宜的纸没有格调,纸张在日常使用中肯定损耗很大。虽说不差钱,但是能省还是省一些。
  就是做成卷轴式样的布制菜单,一打开就能看到各色配着图的各色菜肴。
  这次当然还得写传单宣传,还由武安负责,听说还要这样的菜单,他也把这活计拦下了。他现在已经在学画了——现在文大老爷回了翰林院供职,并不能像从前那样日日陪他念书,就让武安和文家的文琅一起,由另外的先生教。
  那先生是文老太爷亲自挑选的,水平自然不用操心。而且等到文大老爷下值,他还会再对他们的功课进行最后的点评和批校。
  武安根基浅,但聪明又认真,换了个先生也是一样的用功。
  他年纪还是小,家里境况也非常人能比,并不是一定要走科举的路子才能出头。
  所以在他通读完启蒙的读物后,文大老爷不想让他这个年纪就接触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就让先生教他琴棋书画和君子六艺。
  二百张连图带画的传单加上几十个菜单卷轴,小家伙半个月就画完了。
  还别说,聪明人学什么都比常人快,他画活物还缺神韵,画一些简单的吃食,却是栩栩如生。
  开业之前,顾茵最后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这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在现代的时候,不少美食博主称呼北京是“美食荒漠”。
  但眼下这个架空时代的京城,则全然不是那么回事,那是卖什么吃食、做什么菜系的都有,随便一家市口好的小店,人家都有自己的拿手菜!
  像周掌柜那些拿手菜,只要是规模大一些的酒楼,人家的厨子也都会做。
  而且虽然是新朝,但绝大多数京城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绝大多数的老牌酒楼也都是屹立不倒许多年。
  老牌酒楼的东家大多非富即贵,资本雄厚。想从他们手里抢食客,不另辟蹊径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时下天冷了,顾茵和周掌柜商量了一番,就准备在开店之处推出了火锅和烤肉两样作为本店特色。
  她就不信了,啥事儿是一顿火锅和烤肉不能解决的?!
  火锅分四种口味,骨汤的、菌汤的、酸汤和牛油麻辣的。
  前三种便宜一些,牛油麻辣的则贵上一倍。尤其是牛油,很不好买。
  说来也有些好笑,这事儿还是武青意帮着顾茵办的。
  当时顾茵思索了好久,才决定找他帮忙。
  她难得开口,武青意自然没有不应,见她神色纠结,还道:“我虽不懂经营和厨艺,但既是你想做的,要人要是要东西,我自然无有不应。”
  他的语气和神态太过认真了,好像下一秒就要为她上刀山、下油锅似的。
  顾茵被逗笑了,忙道:“没有那么严重,就是我想买牛。”
  杀牛犯法,但凡谁家的牛意外暴毙了,那肯定不愁卖,根本轮不上顾茵,附近的乡绅富户就会把牛买回家了。
  虽然武青意现在的身份杀几头牛根本不会有人敢置喙,但让堂堂一朝国公,为了自家的生意去杀牛,还是太跌份儿了。
  顾茵其实就是想让他帮着打听一下渠道买那样自然死亡的牛,又觉得这样的小事儿还要麻烦他,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也怕他嫌事情太鸡毛蒜皮。
  “原是这个,”他笑起来,“我从前倒未留意过,不过只是打听一下,想来并不麻烦。”
  后头这事儿便由他负责,他负责朝廷禁卫的同时,还负责京城守备。耳目遍及京城周围,探听消息实在方便,到了十一月,开业前,就为顾茵搜罗来了七八头因意外而暴毙,或者自然老死的耕牛。全京城附近的村落都找遍了,也就这么多,再想要多的,再没有了。不过牛体积巨大,七八头也很够顾茵用了。
  天气已然冷了,这些牛经过庖解,用冰冻上,能存放许多天。
  牛就位之后,顾茵定做的铜锅和网格烤盘也送来了——这些铜锅有些中间多了一道隔断,做成两格的。还有另外做成四格的,让客人可以根据口味选择是要一种锅底还是鸳鸯或者四宫格。
  烤盘则是铁线做成的网格状方形盘子,可以让客人选择是自己在炭火上慢慢烤,还是由后厨代劳,直接送上烤好的成品。
  后续其他工作逐一完成,十一月初五这日,食为天大酒楼正式开业!
  两大串挂鞭放响之后,两队舞狮队从街口随着锣鼓声跳跃着过来。
  那狮头眨着眼睛,威武非凡,猜着锣鼓点或扑或跳,讨喜非常。
  后头两个“狮子”遇上,热热闹闹地争斗了一番,最后一起从口中吐出东西——不是后世常用的对联,而是许多个红色信封。
  围观的百姓们其实还以为是发喜钱,争先恐后地去抢。
  抢到后一打开,里头是一张图文并茂的传单,还附上一张代金券,满五两减半两的。
  这东西实在新鲜,还有字有画的,大家虽然失望,却也没有随手丢了。
  等到舞狮结束,就是最后的剪彩仪式了。
  顾茵作为东家,站在最中间,由她来主持这个仪式。
  顾茵握剪刀的手微微发颤,眼睛都红了。
  周掌柜见了便轻声劝道:“东家莫激动,这次的开业也会很成功的。”
  顾茵点点头,她倒不是担心那些。
  两个舞狮队就花出去了二十两银子,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前期投入,她都不敢去仔细算。也得亏现在家里富了,想要啥都能立刻行动。
  搁以前还在寒山镇上,哪儿敢想这些呢?
  简单却隆重的剪彩仪式结束后,酒楼大门敞开。
  瞧过热闹的百姓拿到代金券的,又正好准备在附近吃饭的,则会进店看看。
  太白街市口极好,不到半个时辰,店里就进来了好几十个客人。
  不过大多都是平头百姓,所以他们并不会去二层雅间或者包厢,而是都直接在一楼大堂。
  都是老本地人,上来肯定要问有什么特色。
  以大孙氏为首的女堂倌,个个都身穿淡黄色的工作服,都会报以微笑,送上菜单。
  菜单上头同样有画,即便是不识字的客人,也可以选出自己想吃的。
  菜色都明码标价,素菜和点心在半两银子左右,荤菜则看情况而定,一般并不特别复杂、用料不珍贵的荤菜,则在一至二两之间。总价超过五两银子,则会赠送一份主食。
  一般来说,一个三口之家,花上个五两已然能吃的很不错。
  这定价自然是从前的顾茵不敢想的——在镇子上这都够普通人家半年嚼用了。
  但京城这样的地界儿,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其实身价颇丰的人太多太多了。
  能来太白街附近,凑酒楼开业热闹的,就没有兜里没闲钱的。
  尤其眼下的食为天大酒楼不论是装潢还是位置,都很对得起这个定价。
  倒也没人因为定价而直接走人的。
  不过顾茵预想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有客人看完菜单后,不怎么满意地道:“你家这些菜外头大酒楼都有,价格也差不多。唉,我还是回之前的地方吃去吧。”
  贪新鲜的食客多,念旧的食客也不在少数。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也跟着站起身准备离开。
  而这会儿功夫,周掌柜已经让人把店外的东西准备妥当,开始现场炭火烤肉。
  那炭火在半人高的铜架子里烧的旺旺的,刷了油的网格烤盘往上一放,立刻滋滋作响。
  等到烤盘烧热,则放上早就准备好的牛肉、羊肉、五花肉、腊肠、韭菜、玉米粒等各色食材。
  奇妙的香味扑鼻而来,等最后周掌柜再上头撒一把孜然或者辣椒面。就没人闻到不流口水的!
  “你家的炙肉好特别!”第一个想走的食客走到门边就停下了脚步。
  炙肉这种吃法并不新鲜,但不知道为什么,从未有酒楼把普通的炙肉烹调得如此香气逼人!
  这是自然,因为加了孜然辣椒面和白芝麻。这哪里撒的是调料,是真金白银啊!
  顾茵笑着不解释。
  因为肉切得薄,蔬菜也都是小份,所以没多会儿功夫便烤好了。
  周掌柜再把肉切成小块,蔬菜分成小份,放到盘子上请已经进店的人试吃。
  等到一波试吃结束,这些个走到门口的人又再折返回去。
  后头周掌柜就不再撒那些了,毕竟试吃又不赚钱,调料比食材本身还贵。
  这次他在食物上刷酱,顾茵自己做的甜面酱和咸面酱。
  烤出来香味并没有那么浓郁,但那酱刷的足,烤过的食材看着润润的,格外让人有胃口。
  光这烤肉一样,就在没有人客人能从食为天“逃”出来,还顺带把不少只在外头看热闹,而没准备进店的客人都吸引进来了。
  等到后头有人当了领头羊,点了个麻辣牛油火锅,食客们进门和点单的速度就立刻又上了一个档次。
  谁能在这寒风瑟瑟的冬天,抵挡得住火锅呢?
  热腾腾的火锅汤底,配上切好的各色肉卷和蔬菜,筷子一夹一烫,眨眼的工夫就能把吸饱了汤汁的菜吃到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