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作者:昔我晚矣      更新:2024-05-23 07:40      字数:5147
  辛氏退婚一事闹得满城风雨,唯独成国公府是欢天喜地。
  至于外头那些文人或是言官的指责,成国公府都充耳不闻。成国公府仗着手里握有军权,自然不在意什么脸面声望,女儿高兴实打实的好处才是真的。
  国公夫人就面露喜色道,“那辛氏女退了婚,也是件好事,总不用女儿去做那低人一等的平妻了。”
  平妻说得好听,但放在高门大户里,论身份不过比贵妾好些罢了。哪家女子会真的乐意放着好好的正室嫡妻不做,去当什么平妻呢。若不是女儿执拗劲上来,非要嫁给那陆修琰不可,不然就宁愿绞了头发做姑子青灯古佛一生。国公夫人也不会吓得只好依了她。
  成国公面色骄矜,“我家的女儿,就是做皇子妃也够格了,现在嫁给一个小小状元,已是他的福气。”
  他说这话一点也不虚,成国公府上一个金贵嫡女已经是宫里的贵妃娘娘了,要不是陛下的皇子年纪都还小,成国公未必没有这个打算。除此之外,对于孟琳琅这个嫡女,他也一向是宠溺惯了,纵容着她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就算那陆修琰先定了婚约又有什么关系,要不是那女方是安玄公的孙女,轻易动不得。换个普通人家,国公府早就逼着他退婚另娶了。
  如今那辛氏自命清高,不愿共侍一夫而退了婚,也正合了成国公府的意。
  安玄公是何等人物,成国公府也心知肚明,连陛下都需敬着三分。
  如今辛家主动退出了这场婚事,国公夫人也松了口气,对女儿孟琳琅语带深意道,“我本来还想着教导你,等嫁过去后且忍着让着那辛氏女,把小性子收一收,不能像在娘家时无法无天了。现在看来倒是不必了。”
  国公夫人是在高门里精心教养过的大家妇,什么手段心机没见过,甚至还收拾过不少后宅的姬妾姨娘。等到女儿要出嫁了,自然为她精心谋算。
  她打量着那辛氏女出自簪缨世家,又有个名满天下的大儒祖父。而孟琳琅是强求赐婚的平妻,哪怕同日出嫁也天然矮了一头,若是再争强好胜,只会落不着好,不如徐徐图之先留住夫君的心。
  这都是国公夫人先前琢磨的打算,现在看就用不上了。
  那辛氏女既然退婚了,她的女儿孟琳琅是身份高贵的侯门嫡女,便是陆修琰唯一的妻子,以后在陆家后宅里,也无须忍让压抑什么,量陆修琰一个个小小的状元新进翰林,也不敢有怨言。
  国公夫人含笑轻抚着女儿的秀发,“他以后就是你的夫婿,谁也抢不走了。”
  孟琳琅俏丽稚嫩的面容上浮现一抹薄红,心中又忍不住生出期盼。
  其实孟琳琅第一次见到陆修琰,并非外面传言的打马游街。而是某个春日她与大哥骑马坐车出游,在曲江边遇见了那时才刚上京备考的陆修琰。
  那弱冠年华的郎君,长身玉立,眉目清俊中透着一股书香气,如同一道风景落入了掀起帘子的少女眼中。
  一向高贵骄纵的她竟难得红了脸,甚至还将随身香帕扔给了他。
  那时孟琳琅便对他动了心,她嫡出的大哥还笑话她说,一个穷酸读书人,哪里敢肖想公侯千金的,她那举动没得惹人笑话。
  直到金榜题名打马游街,状元郎俊才风流之名满城皆知,孟琳琅也在楼阁上一眼便瞧见了他。
  他也不再是什么穷酸读书人,而是前程似锦的新科状元,那一刻孟琳琅便下定了决心要嫁给他。哪怕之后听说他已有婚约,连婚期都定了,孟琳琅仍旧不管不顾地强求了爹爹,又进宫请旨赐婚。
  这才成全了她的心愿。
  听说陆修琰跪在辛府门口,想要挽回婚约最终无果,孟琳琅又是心疼又是庆幸。原来他那般喜欢辛姑娘,并能为她做到这种地步。若是辛姑娘没有执意退婚甚至撕毁了婚书,两人同嫁一夫,孟琳琅只怕自己很难争过她。
  哪怕知道对不起那位辛姑娘,孟琳琅依旧忍不住欢喜,那个芝兰玉树清俊的郎君终于只属于她一人了。
  等到成婚再见时,他是否能忆起她是曲江边上丢给他香帕的人。
  ——
  孟琳琅正满心甜蜜欢喜时,宫里贵妃被训斥禁足的消息就传来了,因着是陛下亲口下令禁足,贵妃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联系娘家国公府,这还是国公府在宫中的人脉传递出来的。
  国公爷不免脸色有些难看,细细一问之下,是因为赐婚的事,陛下对贵妃娘娘迁怒不满,所以有此惩戒。
  孟琳琅有些愕然,不禁微咬了咬唇,“是不是因为我的事,害了贵妃姑母?”
  作为国公府嫡出得千金孟琳琅也经常入宫陪伴贵妃姑母,连太后也认识,她也一直知道贵妃姑母受宠,还从未被陛下问责处罚过。素来骄纵任性的她面上少有的显出几分害怕来。
  孟琳琅可是国公夫人心尖上的宝贝女儿,哪里舍得她受惊,于是轻声安慰道,“怎么会呢,不用担心。你姑母是贵妃,膝下又有三皇子,不会有什么事的。”
  国公爷听了这话也连连点头,“是啊,还有国公府为贵妃娘娘撑腰呢。”
  作为开国勋贵直到现在都屹立不到的国公府,又掌握着一部分军权,成国公有自信,为了这点儿女婚嫁的小事,陛下不至于拿贵妃娘娘和国公府怎么样的。
  不过是得罪了安玄公和一些文人清流,脸上不好看罢了,但他女儿中意的夫婿,谁也抢不走了。
  然而次日的朝堂上却不太平,御史言官弹劾仿佛约好了一般弹劾成国公仗势欺人,不顾体面任性妄为,德行有亏等等。甚至攻讦起了成国公府的教养,将女儿养得骄横跋扈,不知廉耻礼仪,夺人夫婿。宫中的贵妃也是恃宠生骄,越过皇后行事。
  成国公气得脸红脖子粗,论嘴皮子工夫根本争辩不过,于是干脆耍起了无赖,说这赐婚是太后的懿旨,有本事跟太后闹去啊。
  他没注意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脸色越发黑了。
  早朝两百多份奏疏折子,七成是弹劾成国公府的,另外三成是冲着皇帝来的。
  别以为御史言官就不敢说皇帝的不是,这还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皇帝这还是代太后受的过,大宁以孝治天下,御史们不好直言太后糊涂荒唐,炮火就朝皇帝这来了。一笔带过便是皇家纵容权贵,以势压人。
  甚至有御史指出那道赐婚圣旨中所说的,成国公府的嫡小姐孟琳琅赐嫁给新科状元郎陆修琰。
  言明让陆修琰以平妻之礼迎娶,二女同日进门。
  这分明是羞辱安玄公的孙女,辛氏乃簪缨世家,数百年来知礼仪明进退,从未出过女子外嫁为妾,也没有过所谓平妻贵妾这种荒唐事。
  安玄公退婚的举动,其实也是在世家仕林清流中赢得了好名声,至少安玄公不畏强权,清正傲骨这一点深深印入众人心中。安玄公不愿意委屈作践自己的孙女,宁愿退婚也不肯被扯入这摊脏水里头,怕污了自己。
  作为陪衬被踩下去的自然就是成国公府还有赐婚的皇室了,还有一人,就是陆修琰。
  即便他还未正式入朝为官,那些御史言官也没有放过他。
  吃这碗饭哪怕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所以纵然陆修琰看似清白无辜,受了无妄之灾。也有言官诟病他的品行风骨了,怀疑他与国公府千金早有私情,才闹出这般事来。
  这话一出,立马就有翰林院的官员出来说话了。
  此人不是杨学士,而是院中另一位官阶相等的文官。
  连安玄公都气得病倒了,身为受过他教诲的弟子,杨学士也没脸出来见人,也就请了病假闭门不出了。
  不过这位翰林学士说的也不是什么好话,甚至直接请奏陛下称新科状元陆修琰不宜入翰林院。
  别管皇帝准不准此奏,翰林院这无疑是表明了立场态度。可以说即便陆修琰以后入了翰林院,也难有他的容身之地。
  原本是翰林院分外看好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现在恨不得踩到泥地了。
  这态度转变的天差地别,不仅是因为安玄公被羞辱不得不退婚引发的士林愤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辛氏毅然决然退婚后,陆修琰娶了成国公府的千金后,从此便是与武勋权贵集团分不开关系了。
  文武相争是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的现象,由于各自的利益以及当权者的态度,双方是天然的对立,互相鄙视的,很难融合到一块去。
  而像这种文武联姻更是难以见到。
  换而言之,对文官来说,陆修琰已经不是他们的自己人了,甚至他屈膝皇权以致于安玄公退婚,宣称辛氏与他恩断义绝再无往来,简直可以说是仕林清流的叛徒了。
  连教导他数年的恩师杨学士都不敢再认这个学生了,足以表明文官集团对他的抵触态度。
  陆修琰在原来的故事中之所以能安然无恙,不受困扰甚至平步青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既娶了顶级权贵武勋国公府千金,又娶了名满天下的大儒孙女。
  这些非但没有成为他的阻碍,反而形成了稳定的平衡,推动他一路青云直上。
  第37章 齐人之福(一切都拜成国公府所赐。)
  京城酒肆繁华热闹之地,大多还在议论着这场赐婚。
  随着安玄公退婚,热度非但没有散去反而被炒得更热了,甚至都被拿到朝堂之上争论弹劾去了。成国公府和新科状元陆修琰注定成为这京城的头条八卦,堵不住外人的嘴。
  这期春闱刚结束不久,留京外放也大致定下来了,三三两两的聚会,少不得互相联络一下人脉感情,以后好在官场上帮扶。酒楼雅间里几乎将这届上榜进士全请来了,唯独缺少一人,那便是陆修琰。
  主持聚会的文人压根连帖子都没有发给他。
  座上话题聊来聊去,即便有提到陆修琰,也没有什么好话,与几日前的光景仿佛是天差地别。
  陆修琰可以说是这届金榜题名中最受瞩目之人,仿佛拿了主角光环般,完美符合了世人关于年少成名春风得意的意想。不仅被钦点为一甲头名状元,连琼林宴上陛下都亲口赞誉他。
  状元每隔三年就有一位,但能被天子赞赏并记住的状元却是少之又少,也足见以后仕途潜力。
  当赐婚旨意刚下来时,更是无人不羡慕状元公陆修琰艳福不浅。春闱之前便与安玄公的孙女定下亲事,金榜题名后又得了公侯千金的青睐,强求赐婚甘为平妻也要嫁于他,好不风光。
  别的不说,就论前途,除了头三甲和极少有后台撑腰的几位进士能直接进翰林院,其他的大多都是离京外任。在座大多进士还要从各地各部低级官员做起,慢慢往上爬。
  而陆修琰光是背靠着两大高门姻亲势力,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差错,就注定仕途坦荡,青云直上了。
  怎能不令人又羡又妒。
  岂料安玄公一退婚,大好的形势急转直下,连朝堂上攻讦弹劾成国公府的言官御史,都不忘质疑陆修琰的人品德行。一部分本就心里泛酸暗自嫉妒陆修琰好运道的其他士子,更是幸灾乐祸,恨不得赶着踩上一脚了。
  “什么状元公,不过是个贪慕富贵屈膝强权的小人罢了。安玄公何等人物,慧眼识珠,怎么可能看上他。”
  “被安玄公厌弃,他还可以去抱国公府的大腿啊。人家以后可是高门的东床快婿,不是我们能高攀得上的。”
  “子章兄说的正是,像这等没有风骨气节的人,我等不耻与其为伍。”
  …………
  即便是往日与陆修琰交好亲近的同窗友人也没有开口为他说话,唯恐显得不合群,被视为与陆修琰同流。
  毕竟这个世道对士人清流要求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赐婚之事如今又闹得这么大,陆修琰显然有了挥之不去的污点,连他的恩师都不肯认他,自然受世人诟病不已。
  在座没有哪位是要去武官勋贵手底下做事的,自然摆好了立场,齐刷刷对陆修琰批判愤慨不已。
  但也有例外,姚景便是其中一人。
  他与陆修琰曾有过数次来往,交情不算深,以往也是实打实地敬佩对方的才华学识。更不屑的是在座的同窗进士过往还是围着陆修琰热络不已,个个都是至交好友的作派,现在就恨不得撇清关系落井下石了。
  当即饮了杯酒水后就起身告辞了。
  说起来姚景的人缘算不上好,此人性情孤僻高傲,嘴还毒不怎么会说话。若不是他才学不错,名次也是在二甲前列,别人也不大愿意邀请他,现在见他走了也没有挽留。才学再好不会为人处世,又没有什么后台靠山,听说外放的是个偏僻州县的七品县官。
  别人看不上姚景,但他自己倒是挺乐意外放为官的,好能直接为百姓做实事的。
  出了酒楼后,姚景想了想还是往状元府去了。
  ——
  自那日被退婚后,陆修琰就料到了现在的处境,他的状元府不止是门可罗雀,冷清至极,往日络绎不绝的邀约宴请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连恩师都弃他而去,何况以前那些好友同窗,都明里暗里里表示了拒绝再与他来往。
  但当朝堂上翰林院学士请奏将他调离其他地方的讯息传出来,陆修琰最后一根保持冷静沉稳的弦也彻底断裂了。
  状元入翰林院为七品编修乃是惯例,一旦陛下准奏,他便是大宁开国有史以来不入翰林院的状元了。
  这是多大的耻辱笑话,几乎决定了他未来的仕途。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储相必经之地,哪怕日后外放为官,少了翰林院这一道镀金,以后再想升至三品以上,都会备受苛责挑剔,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十倍几十倍的艰难努力。
  这无疑是对陆修琰最大的打击,他的一腔抱负,施展才华的雄心壮志才刚刚开始,就被泼了一盆冰寒彻骨的冷水。
  其实没多少人在意陆修琰的前程,即便他是新科状元,是元勋成国公府未来的东床快婿。但放在文武相争这种级别的朝堂倾轧之间,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在攻讦成国公府和贵妃,甚至皇室时,随手殃及罢了。
  哪怕陆修琰曾被陛下和安玄公赞誉有相宰之质又如何,那也只是有潜力可能罢了。一个未来的能臣或贤相,在刚刚冒头的时候就打压了下去,甚至光是名声污点这一项,就足以压弯了他的脊背,从今以后可能都无法抬起头来。
  对于安玄公这等大佬来说,并不放在心上。陆修琰既已不是他未来的孙女婿,他也无需庇护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