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
作者:清唱华年      更新:2024-05-27 08:51      字数:4148
  理论毕竟只是理论而已。实际的表演中,无论演员的演技是什么样的,都不太可能完全遵从于某一个理论。大多都是在理性的分析上,逐渐体会角色的心理和性格,然后才能表演出贴近于角色的人物来。
  其实,在明星制下,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凡能做到的,大多都是已经成名的影星。明星制下,很多演员,无论男女,其实不过只是花瓶而已。便如后世的偶像剧,大多时候,是不需要什么演技的。有脸有身材,有绯闻有名气,便可以秒杀以颜值为主要审美取向的少年们的心。
  以至于,好莱坞的明星虽多,可是能名留青史的,即入选百年以来最伟大明星的,男女共计,不过区区两百人而已。而这两百人中,能真正让后人记住名字的,也不过只有几十个人而已。其他的人,在青春期过后,早已泯然众人矣。
  至于个别脑残粉常用的那一句“你都不知道某某某有多么努力”,实在无法引起他人的同情。演技这个东西,如同其他学识和技能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完全跳不出“一万小时法则”之外。后世大红大紫的神剧,有一半以上,是不看脸的,例如《亮剑》,例如老版的《三国演义》。
  一帮老戏骨在一起飙戏,才是让真正的影迷爽到爆的事情。至于颜值这个事情,在“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型同脸同医生”的后世,反而易得。偶像剧能看脸,爱情动作片还能看凶呢……在同样努力的基础上,时间沉淀,绝对是决定一个演员演技的重要因素。
  而,无论是贝蒂戴维斯,还是琼克劳馥,都算是有这些沉淀的演员。她们本身就是女强人的性格,与《战马》中的罗茜的性格内质有些相似,并且,两个人都已经到了对演技熟级而流的地步。虽然两个人在现实中针锋相对,但是就刚才演的这两段戏来看,竟是有相同的气韵。如同姐妹花。
  余生大呼过瘾的时候,也有些犯难。话说,这可怎么选呢?
  若是,这两个人的演技差别过大,便总有说头。可是这两个人的演技都差不多。无论选择哪个人,都会把另外一个人给得罪了!
  余生正犯难的时候,房间门又响了,余生说了一声:“进!”
  进来的虽然还是刚才那个店员,但是这个店员却全然没有搭理一下自己老板的心情,点头哈腰的让身后的人先进门。如同伺候太后老佛爷的小太监一般,分外的不要脸。然后,余生便见青小艺便施施然走进房间。
  当然,青小艺可不是平白无故打断余生工作的。一般来说,余生干活的时候,她都会安静的呆在一边。打理余生的衣食住行,各种生活琐碎,或者自己的事情。对于深受满清传统教育毒害的青小艺而言,三从四德才是她所奉行的道德准则。
  不过呢,女人终究还是女人。青小艺掌控青鱼中餐馆如此长的时间,亲自招聘的食堂大妈和端盘子的小姑娘不计其数。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人。对于青小艺而言,招聘这些人进来,不过是就事论事,招来干活的而已。并没有施恩图报的想法。
  但是,对于这些食堂大妈和端盘子小姑娘而言,意义却截然不同。在如今的美国,虽然已经基本上度过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但是大规模的失业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
  在近代史上,女人真正能独立于男性,还多亏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中,男性大量死亡。社会劳动力缺乏,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不得已,女性开始做一些原本应该男性做的工作。并与此同时,普通的女性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了自己的财产权,反正男人都死了。总不能便宜了外人吧!
  而且,这种社会状态一直延续到战后十几年,新的一代男性成长起来,才告已结束。不过,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再也改变不得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欧洲才是女权主义最兴盛的时刻。
  然而,这是在欧洲。在后世以风气开放著称的美国,此时还是连女人穿裤子都会被认为不正经的社会。在好莱坞,也只有凯瑟琳赫本有毫不顾忌他人言论和眼光的心性与地位。
  而此时的美国人,也大多是男性挣钱养家,女人当全职太太。偶尔有出来工作的,也只是清闲的文职,或者干脆实在自家的农场里干点零工。当然,能出来做工的,也大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女性。
  虽然如今的美国已经废除了排华法案,但是长时间形成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却一时无法扭转,甚少有人会雇佣华人女性。更不用说,大部分华人女性在重男轻女的中国传统观念中,根本就没受过什么教育。有的人连字都不认识。
  这样一来,一个男性挣得钱便要供给全家老小的衣食。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家庭过的都很艰难。愿意雇佣华人女性,并且不计较其受教育程度的,也只有青鱼中餐馆一家。有了这份工作,许多家庭都会多一份收入,日子过的便明显好了许多。亲自将这些食堂大妈和端盘子小姑娘招进去的青小艺自然变成了万家生佛。
  而华人,又是最容易抱团的一群人。青小艺虽然无意于施恩图报,但是这些食堂大妈和端盘子小姑娘却有意无意的紧密团结在了青小艺周围,唯老板娘是从。而女人的天性又决定了,有的消息和八卦,必然会传播的很快。所以,青小艺在无意之间,便建构起一张由食堂大妈和端盘子小姑娘为主要成员的情报网络。并且,这张网络收集和传播情报效率之高,让青小艺也始料不及。
  便如今日,玛丽莲梦露当众给了余生一个热吻这件事情。指望围观的人保密,是不太可能的,即便余生是他们的老板。可是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便传到了青小艺耳朵里,还是出人意料。
  而在青小艺在找到黄宗霑要来玛丽莲梦露化妆后的照片后,生平第一次,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嫉妒与担心,这种感觉,在中国,统称为吃醋!
  青小艺非常清楚,余生并非是一个见了女人就拔不动腿的,平素也颇为克制。当年上海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妖精无数,也没见余生折戟沉沙。即便是在美国,余生在社交场合遇到漂亮姑娘时,也不会借故熊抱,最多不过是礼节性的握手与问候而已。所以,青小艺也并没有处理自己男人可能和其他的女人发生点什么的应对经验。
  而对于青小艺而言,其实内心也颇为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的三从四德,对女子的要求可不是打倒小三。按照中国人对女子的传统教育,善妒是不对的。作为家庭主妇而言,最应该做的,就是接纳丈夫隔三差五,如同上街买菜一般带回来的各种样式的漂亮小姑娘。如果能做到主动上街给丈夫买几个不同样式和花色的小姑娘,并且塞到丈夫的被窝里面,才算是优秀的家庭主妇。
  而且,在此时,满清亡国不过数十年的中国。除了少数几个地方之外,完全没有思想上的变化。各大军阀和官僚家中,有几个小老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青小艺的父亲虽然也算得上是洁身自好,从来不去烟花柳巷,但是家里除了青小艺的母亲,也有一个自幼服侍其长大的通房大丫头。被青小艺和夜无光称为“姨娘”。
  所以,按照青小艺所奉行的道德标准,余生偶然被人亲了一口,实在不算是余大官人的过错。当然,她的这种想法要是放到后世,一定被后世的女人们嗤之以鼻,称为“圣母”。而余生,便是个无可救药的直男癌晚期……
  不过,无论道德上如何去讲,青小艺就是觉得妒忌。在听说,余生又马不停蹄的在给几部电影中的角色选演员的时候,青小艺便忍不住要赶来看看。当海蒂拉玛的照片,也被人送到青小艺手上时,她便来的更快了。当然,赶来倒也不是要砸场子。
  作为一个情根深种的小女子,她只是想过来看看,看看而已……
  而作为参加过余生慈善晚会的两个女强人,贝蒂戴维斯和琼克劳馥,在青小艺进门的那一刻,便知道正主来了。虽然这个东方的小姑娘笑容满面,客气有礼,但是,女人之间的直觉,让她们闻到了浓浓的酸味。
  而青小艺看到这两个人在余生房间中,却是放下心来。她作为余大官人的枕边人,自然知道余大官人的喜好。这货可是个从来都不喜欢比他年纪大的女人的纯正直男癌。看样子,不过只是普通的工作面试而已。
  不过,同为女人,青小艺也很快便发现了琼克劳馥的异样,这姐姐可是真空的!所以,只是礼节性的应对了一下,便和贝蒂戴维斯有说有笑了起来。而女人的社交天赋,让贝蒂戴维斯也很快明白了事情的缘由。碾压宿敌的爽快感,让她笑的格外甜美。
  琼克劳馥被晾了仅仅一分钟,便明白了自己的失误。都以为青鱼中餐厅是余生做主的,谁知道半路杀出个老板娘来!当年她秒杀梅耶等一众大佬的一招,遇到老板娘,便也只能折戟沉沙。于是,这个情商超高的好莱坞影后,自觉的退出竞争,告辞离去。
  而此时,青小艺和贝蒂戴维斯的话题,已经延伸到今年罗迪欧大道上,哪一家名品店中什么样式的新品比较好看了……
  余生的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青小艺怯生生的瞥了他一眼,生怕余生因此动怒。而余生对青小艺道:“你们先聊着,想去逛街就一起去。我下午还要见一个人!”
  “嗯……嗯?”
  “是个男人,糟老头,快七十了!”
  “哦……”然后青小艺又恢复了可爱乖巧状。
  余生要去见的这个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筹划如何将自己的这几部电影弄得人尽皆知的时候,便灵机一动,让阿尔伯特帮忙约好的。原本,余生打算在见过海蒂拉玛后,回家休息几个小时,再去拜访此人。中间有贝蒂戴维斯和琼克劳馥两个人一打岔,休息便作废了。
  余生要拜访的这位,名叫大卫格里菲斯。只要是翻过电影史的人,应该都会对此人有印象。因为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电影史,几乎都要将此人,拿出十几页纸来,专门介绍其生平经历并分析其经典作品。
  大卫格里菲斯。生于一八七五年。算是好莱坞的创始人之一。此人拍电影的时候,好莱坞还没有诞生。而美国人的电影,还处于没有遭受好莱坞统治的混乱时期。大卫格里菲斯原本的志向也不是当导演,他在一八九七年进入剧场的时候,连导演这个职位,在电影行业中的定义都是模糊的。
  大卫格里菲斯在一八九八年加入爱迪生公司的时候,申请的职位是编剧。而公司给他的安排,却是在一部叫做《rescuedfromaneagle'snest》的影片中当一名没有多少戏份的演员。这让大卫格里菲斯非常不爽。
  随后,大卫格里菲斯便以电影演员的身份,与biograph签约。签约的原因很简单,由于biograph此时经营的不景气,biograph主动要求格里菲斯当导演。这个职位虽然不是格里菲斯梦寐以求的编剧。但是,导演本身便有调整剧本的权力。这让格里菲斯非常高兴。其第一部影片《多莉历险记》在一九零八年上映。
  作为一个热爱狄更斯小说的文艺青年,格里菲斯自然有一颗独立于电影的商业运作之外的心。他不但在拍摄可以卖钱的电影,而且在追求一种自己独有的、不同于此时摆脱不了戏剧舞台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