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人性,不值得信任
作者:
不定型啫喱水 更新:2024-05-27 22:51 字数:2139
车村长看着杜清和,良久才叹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了。
杜清和倒是觉得没什么,这只是很普通的产业罢了。就算他不做这个,潘州人也喜欢自酿米酒的。
为什么看中果酒市场呢?
很简单,因为这个市场是空白的,果酒在中国市场仅仅起步十多年,还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销售模式。再一个,果酒相对于高粱酒、相对于米酒来说,都是低度数的存在。再烈的果酒,也不过十几度罢了。潘州是一个水果生产大市,如果真的能做成产业规模,其实也是水果的一个出路。
物以稀为贵,要是水果多了,那价钱就卖不高。别看荔枝在北方好像挺贵,其实那都是运输成本。在生产地这边,荔枝丰收年果农是宁愿荔枝掉在地上烂掉,都不想雇人来采摘。没办法,请人的费用比卖荔枝的钱都要高,摘一次都不够给工钱的,亏本的生意谁做?
也只有果农自家人,能摘多少就卖多少了。实在摘不了的,那就算了。掉在地上的荔枝,捡好的晒成荔枝干,也勉强能弥补一下损失。
但是有了酿酒厂就不一样了,等果酒销量增大之后,那收购的荔枝自然也就多了。收购一多,那价钱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荔枝在南方来说不算什么,算是比较廉价的水果。但是如果价格上去了,在南方荔枝也成了高档水果,那对果酒也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也能带动果农的积极性。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就不算好消息了,以后吃荔枝可能都要十几块钱一斤。不过其实也是好事,东西廉价的时候是没人珍惜的。只有在价钱上去了,大家才知道这是好东西。最关键的是,这能促进潘州的经济发展。说白了,潘州还是一个农业大市,水果经济的提升,对经济的提升有重大意义。更关键的是,杜清和悲观地看法是,如果荔枝价格如此不稳定,如此低廉,那么再过几年,怕是没多少果农种荔枝了,这才是悲哀。
大道理可能车村长不清楚,但是小问题上,车村长还是看得到的。比如这几年来,农民的收入太低太低了。物价飞涨之下,其实农民的收入是不断下降的。
特别是果农,不管是水果价高还是价低,收入都没有十年前高了。
毕竟十年前猪肉才几块钱一斤,现在猪肉都三十多四十块钱一斤了。
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水果价高了,卖不出量去;水果价低了,卖不出价去,反正都是难。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破局的点,车村长觉得杜清和要是弄得起来,说不定还真的能带动一下荔枝的价格。
“村长,明天你得过来啊,第一次收获蔬菜,你要过来帮忙拍几张照片!”杜清和站起身来笑道。
车村长也不意外,他怎么说都是普宁村最大的“官”,这类盛事是要他出面的。
车村长离开之后,杜清和变戏法一样,用了“搬运”神通,弄了四五条鱼,放入了一个塑料桶里。
这四五条鱼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就眼前一黑,来到了塑料桶里,拼命的挣扎。
“果然是野生鱼啊,好生猛。”
杜清和感慨了一声,他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有活力的鱼了,这几条鱼有青鱼、草鱼、鳙鱼、鲢鱼,还有一条黄鳝,在塑料桶里面不断拍打着水花,把杜清和的衣服都弄湿了。
这一次,杜清和是有备而来的,专门准备了一个大塑料桶过来。
不得不说,这几条鱼看似不大,实际上都有二十多斤了。
要不是杜清和有神通帮忙,提一会都会觉得很累。
就在杜清和刚刚想使用“御风”神通飞上天的时候,却听到车明俭叫道:“老板,老板!”
杜清和吓了一跳,提着水桶的手都抖了一下,差点把鱼给丢了。
这要是被鱼跑了,就真的是生命的奇迹了。
“什么事?”
杜清和皱眉道,这么急?
车明俭跑了过来,一双沾满泥土的水鞋倒是不觉得勒得慌。
“老板,咦……你这?”
车明俭吓到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杜清和连鱼竿也没有,渔网也没有,就抓到了鱼?!
“哦,刚刚钓到的。”
杜清和轻描淡写地说道,他又不能把鱼放到“袖里乾坤”里面,这样鱼进去就挂了。挂了的鱼,还叫野生鱼吗?
车明俭看了看周围,发现也没人啊,怎么钓的,用嘴巴吗?
算了,车明俭也是老实人,也不敢胡乱猜测。
“老板,刚刚有人过来说,要买有机蔬菜,我不敢做主……”
杜清和满意地点了点头:“没事,要是明天运输完了之后还有剩的,你就当场卖呗,一样的价,我们童叟无欺。至于钱,给出纳那边入账就行了。”
车明俭点了点头,又问道:“这几天有人来问,来这么旅游,怎么吃饭,怎么住宿,我们怎么说才好啊?”毕竟四水镇这里,是没有什么旅游景点的,车明俭也没有个参考。
“这个简单啊,你看看哪家愿意接待人家的,做一顿农家饭给他就行了。”
杜清和觉得这没什么,“这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创收的机会了。反正城里人嘛,来这里就想吃天然的蔬菜,走地鸡,野生鱼之类的。你把好关,这野生鱼的价格村长也列出来了,我那养鸡场的走地鸡也没长好,但价格也定下来了。以后,谁家想用,就按照价格来买,童叟无欺就行。至于饭钱,你们跟人家商量好。不过有一点,千万别宰客,宰客你能宰多少?要是口碑坏了,这点额外收入也没了,你们就哭吧。反正我是没关系的,我也不会天天在这。”
这是实话,很多农民靠着旅游景点,就想着宰客,老想着会有下一条傻子出现。就是这样的想法,愣是把一个旅游景点给搞垮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是说的这个。好像滇省的丽江古城,不就是因为这样的问题,从五星级变成了四星级的旅游景区就是因为这样。
杜清和提前打了预防针,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