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子监开组会 第109节
作者:沐春归途      更新:2024-05-28 05:05      字数:3892
  庄良玉带着这些人走过庄家农庄的田间地头,此时已经过了霜降,马上就要进冬天,小麦这时已经出苗。
  有人问她,这样冷的天气为什么还要种东西,不怕庄稼会冻死吗?
  庄良玉说:“这是改良以后的冬小麦,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填补河源地区的种植空白,充分满足粮食生产需求。”
  她就像是领着小学生春游的老师一样,举着自己的小喇叭说道:“大家跟好,不要掉队!”
  甚至不知从哪里掏出来一面小红旗,高高举起,在前面像个导游一样引路。
  “大家即将看到的,是采用全新耕作模式的改良品种冬小麦,该种冬小麦目前已经处于实验三期阶段,如果明年能够稳定收成,就可以作为稳定品种推广种植。”
  上三学的贵族子弟各个都是见多识广的,世家的精英教育不仅给了他们高人一等的脾气也给了他们高人一等的眼界。但眼下,这些眼界在庄良玉这里——
  没用。
  他们的眼界在吃喝享乐上,能一眼看出前朝书法大家的真迹,能触手鉴别丝绸品质优良,可对于眼前这些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小麦苗,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让他们品鉴一下兰花和牡丹的品相还能说得头头是道,可辨别麦苗和韭菜——
  叶瞳龄好奇心重,甚至蹦下地去看着麦苗到底有什么不同。
  庄良玉懒洋洋地站在田埂上让他们小心别踩坏了麦苗,说道:“古语有云:‘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你们之前没听过?”
  庄良玉笑得很敷衍:“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就听过了。这句话说的就是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先前下三学研究农学的学子已经与当地农户一起完成了冬小麦的种植,你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刚刚破土的麦苗。”
  虽然雍朝有二十四节气,但西都城所处的北方地区,此前一直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冬小麦只在偏南的地区耕种,哪里会听过庄良玉说的这句用来种植冬小麦的俗语?
  甚至有些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自我怀疑,低声询问,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自己见识短浅。
  “诶!那位学子,你当那麦苗是你的头发吗?一薅就掉的。”
  好奇心没用对地方的学子对小麦苗伸出罪恶的手,还没来得及靠近就被庄良玉的火眼金睛发现了。
  庄良玉等这些人安静些了,才说道:“改良之后的冬小麦,亩产可以达到七百斤,今年会改革新的耕种方法,如果实验成功,甚至可以达到八百斤的产量。”
  庄良玉说完,学子们附和,附和之后便没了下文。
  可说到底,对于这些学子而已,他们没有粮食亩产的概念。
  庄良玉长吁短叹一声,像是对他们麻木的表现痛心疾首,十分没有老师模样地蹲坐下来,手里的长杆小红旗在绿油油的麦苗顶上飘来飘去。
  “估计你们对这些数字毫无概念,以男子而言,一餐饭会吃掉三个大馒头,这就是二两干面粉。一斤是十两。”
  “各位学子算数学得都不错,不如算算这够自己吃多久的大馒头?”
  庄良玉等着这些人算,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这才站起身拍拍土说道:“一天会吃掉六两面粉,十天是六斤,一个月就是十八斤。”
  “而七百斤,够你们吃三年还多三个月。”
  庄良玉说完,全场死寂。
  单单只听一个七百斤,完全感受不到什么,但被这样拆解一算,竟然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
  “或许要刨除一些损耗,毕竟麦粒磨成粉,也是有出粉率的。按照八成来算,五百六十斤,也够一个成年男子吃两年半。”
  庄良玉笑眯眯地说着,留给这些人两分钟的冷静时间,然后再次挥舞自己的小旗子。
  “好了,没有见识的小菜鸟们,跟着我往前走,带你们见见新世界!”
  ……
  庄家的农场,已经在采用一些大规模种植的方式,农田平整宽阔,农庄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趁着天气晴好进行土地翻耕和秸秆还田,正忙着在田边粉碎秸秆。
  农庄的人见到庄良玉,个顶个笑着打招呼,不是别人常叫的小庄先生,也不是嘉禾县主或者将军夫人,这些人就叫她庄二娘子。
  而且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亲切善意的笑容。
  京中勋贵子弟家中也多有赏赐下来的封田,农庄里也有人从事耕种生产,但说到底,那些是下人,他们才是主子。所以根本谈不上亲近。
  眼下庄良玉跟农庄里的人的相处方式便震惊到了这些人。
  “庄家的下人都这样没有规矩?”
  庄良玉走在前头听到了这句话,回头瞥了一眼,继续往前走,“什么是规矩?尽职尽责才是规矩,讲究尊卑只能说明一个人没有别的能让他人信服的本事。”
  那学子瞬间红了脸。
  庄良玉说话贯是如此,不中听,刺人,偏偏还在理。
  此时已是秋末,田里已经过了最忙的时候,越往里走,便越能显出农庄的忙碌。
  有人好奇问道:“庄先生,此时应当已经过了农时,为何还会如此繁忙?”
  “已经种上小麦的地无须再处理。但土地一直耕种会导致肥力下降,所以也要休耕,现在他们做的翻耕和秸秆还田就是在让土地休息。”
  很快,他们便看到了地里的农用机械,虽然还是需要人工或者畜力来驱使,但从效率和效果上来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庄良玉指着田边修整过的沟渠和水闸说道:“等到需要灌溉的时候,只要开闸放水即可,不出两刻钟,水便会流经农庄的四百亩土地。”
  立时,惊起“哇”声一片。
  庄良玉一边走,一边讲解,说这个地方用的什么原理,用的课上学过的什么知识。
  对于这些学惯了上三学里之乎者也的世家子弟而言,这种将想法变成现实落地的事实,是一种新奇且充满有活力的事情。
  他们习惯了去挑文字的毛病,去跟人勾心斗角,跟人在各种场合争锋相对,互不相让,但若是真的让他们沉下心来去做一件事——
  好像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除开名利富贵,他们想做的是什么?
  庄良玉似乎能看懂他们的表情,猜透他们的所思所想,扛着小旗子,晃晃悠悠说道:“所以,如果不做官,你们想做什么?”
  说到这里,一瞬间庄良玉福至心灵,颇有些兴高采烈地说道:“既然如此,今日过后,便请诸位学子写一篇文章,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生的意义,题目就叫——”
  “《若不为官,我想做……》,来一个半命题作文,无论大家今后到底要做什么,今天都可以尽情想象,没有字数限制,没有文体限制。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辞赋皆可,但一日后,均要准时将课业交上来。”
  庄良玉笑眼看着这群年轻学子们一瞬间苦恼,下一瞬间又欣喜若狂的脸,心中一声慨叹。
  世家教育与伦理纲常将人的想象力束缚住,当思绪可以放飞,伴随思想改变引起的变革也将随之而来。
  ***
  庄家的城郊农庄,不仅已经有了规模种植的雏形,也有了规模养殖的雏形。相比于耕种,养殖的机械原理相对简单一些,采用土法也能制造工具。
  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但眼下点亮科技树根本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庄良玉眼神微亮,期待地看着走进养殖场的学子们,内心一声感慨:“真希望这些人里能出几个搞化工的天才。”
  目前,农场养殖已经脱离原始的散养模式,小羊都养在圈里,边上有用来喂水喂饲料的槽,底下是他们看不出名堂的网。
  原始的农家肥清香扑鼻而来,庄良玉根本不给这些人逃跑的机会,转身便将大门关得死死的。
  然后找了负责养殖的农户来解说这里的工作原理。
  起初还对农户身份多有不屑的人此时也渐渐转变态度,尊敬了不少。
  庄良可不是个有良好耐心的人,她没那么多时间浪费口舌去温柔的教导这些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的年轻人。
  直观的让他们感受冲击,哪怕与他们本身的政见相左,只要能造成冲击就好。
  面对能够产生巨大经济利益的新兴生产方式,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
  ……
  这是庄良玉第一次将自家的农庄完全展示在世家面前,她几乎可以预料,接下来的一段时日里,她又将面临无数刺探,恐怕又很难再睡个好觉了。
  果不其然,当日夜里,她的书房再次被刺客潜入。
  而第二天,她的门前,多了来自永定王府和琉安王府的护卫。
  眼下来看,庄良玉也好,忠国公府也罢,都不曾站队,所以两方互相看不顺眼的护卫只能一起工作。
  甚至在第三天,守在庄良玉门前的护卫又多了一支。
  是顺德帝。
  大概此时奏章已经送了上去,对巨大利益眼馋的世家们已经在鼓动顺德帝让庄良玉将改良方案尽数交上去。
  庄良玉毫无意见,只是——
  到底这些老家伙们还是慢了一步。
  庄家的方法是无数学子摸索出来的,也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最适合大雍的耕作方式,早在今年的《群青集》里就已经随着商队走遍大江南北,彼时对此不屑一顾的世家,到头来竟然比他们看不起的平民百姓还要慢上一步了。
  庄良玉跪地行礼,将方案呈上,然后再次捧回来自皇帝的奖赏。
  一时,风头无两。
  声名,甚嚣尘上。
  作者有话说:
  【1】cau校训,母校……
  第100章 比烂
  自庄良玉因着一纸婚书走入西都城权贵的视野中, 她便成了整个城里最常被提及的名字。
  风评转了又转,毁誉参半。
  无论男女老少,似乎不议论几句便显得自己跟不上这波风潮。
  荣亲王便等在府上, 等着庄良玉来找他商讨春闱事宜。
  有官员说道:“王爷,庄良玉此人难以捉摸, 其背后之人更是深藏不露,您与其相处万要小心!”
  “此女心思深沉, 绝非善类。若是放之任之,今后必将坏我等大事。还请王爷下定决心——”说着,手上比了一个果断的手势。
  荣亲王此时并未像平日那般懒散地靠在椅子里,反倒坐得端正, 神情也极为冷漠疏离。
  “依臣下所见,此时并非动手的最佳时机。根据消息, 保护的人有三批, 来自宫里、琉安王府和永定王府,此时行动极易遭人怀疑。轻举妄动, 易功亏一篑。”
  “王,三思。”
  就在荣亲王准备开口时,外面传来侍卫通传的声音:“王爷, 国子监祭酒已到王府大门。”
  荣亲王神情上的冷硬散去, 又恢复了往日懒散的模样:“请进来吧。”
  “诸位大人的良言皆会认真思虑,此事改日再议。”
  屋内的几位官员鱼贯而出,唯有方才比手势那位, 在临走时,又回头看了一眼。视线自荣亲王身上扫过, 竟然在荣亲王身上感受到一股与平日截然不同的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