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巡查东阳
作者:江山美人      更新:2024-05-29 22:38      字数:3103
  第二天,刘可早早起了床,头还有一点痛。
  昨晚一不小心,喝了好多好多酒。
  现在他处于养望阶段,可不敢懈怠。
  虽然他是名正言顺的扬州刺史,但是他没打算搬迁到刺史府,那是个空架子。
  来到县衙,就听说郭嘉跑到牛角山去了,糜竺在统筹商道,召集商人开会呢。鲁肃和陈群倒是在处理公务,而荀攸在帮忙整理文件。
  刘可突然想到,他没有给荀攸安排事,于是约他一起巡察东阳。
  荀攸领命,到了外面,他直接请罪道:“主公,属下无能,未能劝说叔父加入东阳!”
  刘可理了理,荀攸的叔父好像是荀彧,兴许是他的态度让世家反感了。
  “他去了哪里?”
  “叔父如今在曹操军中任职。”荀攸道。
  这是世家子弟一贯的作风,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但是一定要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兴盛。
  举个典型的例子吧。
  诸葛亮大家都认识吧,蜀汉丞相,他有一个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上班,又有一个小弟诸葛诞在曹操那里打卡。
  就是这么神奇。
  诸葛家族一分为三,不管谁输谁赢,朝堂上都会有诸葛家族的身影。
  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现在荀彧也要走这条路了。
  “人各有志。”刘可道。
  “请主公责罚!”荀攸道。
  看来他还是不放心啊,也对,这个坎过不去,他担心自己永远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公达,你太小看我了。天下英才这么多,我只要效忠我的。对于世家,我没有太大的偏见,只要做事符合我的三观和利益,又怎么会起冲突呢?”刘可道。
  他倒是没有忽悠,糜家他都全盘接受了,也不在乎多收几个,他手底下也有不少士族出身的人才。
  荀攸也放下心来,陪着刘可游览。
  鲁肃特地通知了身在军营的典韦,让他保护好刘可。
  所以刘可带着荀攸一边走一边闲聊,典韦带着几十个好手分散开暗中保护。
  现在的东阳县,给刘可的印象就是狭窄!甚至有些肮脏。
  可以肯定的是,鲁肃之前肯定安排了清扫,这些是应对上面检查的小套路。
  “吩咐下去,流民的卫生一定要注意,起了瘟疫没人能够负责!”
  有专门记录的文官点头称是。
  附近的商业很繁荣,但是很多商家没有店铺,只能摆摊。如此一来,东阳更拥堵了。
  这还不是赶集日。鲁肃设定三天一次的赶集日,更是人山人海。
  刘可打算成立城池管理了。
  第三点就是“水荒”,每个井口都排满了长队。
  明明东阳靠近大河!
  水利工程跟不上人口的发展了。
  ……
  刘可一路点出不足,记录官都满头大汗了。
  荀攸则是钦佩地看着刘可,没想到主公对政务的认知也这么高。
  到了城外,刘可终于能透一口气了,还是漫山遍野的水稻看得比较舒心。
  “这才是百姓的根本啊!”刘可感叹。
  “主公言之有理。”荀攸道。
  一路上荀攸都很少说话,全都是附和,刘可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问道:“公达有何教我?”
  荀攸犹豫了一下,知道躲不过去,道:“东阳虽好,但是格局太小了。主公坐拥扬州,何不到州城去?”
  这是大实话。刘可回到东阳后,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
  鲁肃或许明白,但是东阳是他的心血,他舍不得离开。
  说句不好听的话,离开了东阳,鲁肃的功绩将大打折扣。
  郭嘉也明白,不过他跟着刘可的时间比较长,知道他比较重情义,轻易不会离开,也就懒得说。
  不管怎么说,东阳就是乡下,哪有在州城呼风唤雨痛快。
  荀攸对东阳没什么感情,所以提出了最符合刘可利益的建议。
  “州城虽好,不是吾乡啊。而且,我就是要把东阳发展好!这就是一个试点。
  把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天下大城,这代表了什么?公达有考虑过吗?”刘可反问道。
  治理天下的能力!
  荀攸心神一震。
  没人要的流民,我要了!然后莫名其妙地,流民比你有钱了!
  流民肯定会感激,各地的百姓也会羡慕,
  这就是民心所向。不给好处,人家为什么投靠你?
  荀攸终于明白:
  东阳,是主公天下布文的起点!
  而自己竟然建议主公离开东阳放弃这个梦想,真是可笑。
  刘可到城外溜达了很久,拜访了很多村庄,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都非常满意。
  到了中午,他们也只是吃了一点包子就继续前行。
  刘可这是要在一天之内就把自己的领地转完,而荀攸也没有喊累,一路陪伴。
  当荀攸看到百姓的热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主公是什么样的人物。
  叔父,你错了!
  为什么你就不能到东阳来看看再做决定呢?
  一次休息,他从记官那里借来纸笔,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写信给荀彧。
  满腔的感情需要表达,洋洋洒洒数万言。
  等他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主公……”
  “不必介怀,公达能有此收获,不虚此行啊。”刘可道。
  荀攸摆摆手,表示自己愧不敢当。
  “这可是要送到孟德那边?”刘可道。
  “那是自然!”荀攸道,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折叠起来。
  刘可想了想,自己要不要给曹操送一封信?
  于是他随手画了一只王八,放入信封中:
  孟德亲启。
  “一同送去。”刘可道。
  接下来,他们骑着马来到了牛角山。
  崎岖的山道已经修出了一条小路,倒是不难攀爬。
  城墙已经修建起来了,足足有七八米高,全是水泥混合巨石,现在正在兴建住宅和作坊。
  刘可一看宅基地,差点没气死。
  “奉孝跑哪去了?此地是何人主事?”
  不久后,一个人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正是许久不见的李敢当。
  拓荒任务完成后,鲁肃就打发他来到牛角山,监督这里的工程。
  “参见刺史大人!郭军师到山涧钓鱼去了……”
  钓鱼?挺会玩的……
  “已经建好的宅子推倒重建。”刘可命令道。
  李敢当腿脚一软,差一点栽倒,推倒重建非常简单,问题是,上头对他的工作不满意!
  一旁的荀攸也觉得莫名其妙,他一点问题也没有看出来。
  刘可咳嗽一声,解释道:“不是你们的错,是我对房子的构造不满意。”
  李敢当这才松了一口气,命人将主事的工匠带过来。
  匠人许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拼命求饶。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刘可摇了摇头,懒得解释,直接问道:“烧砖会不会?”
  “会!当然会!”许成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历史上秦砖汉瓦还是很出名的。
  刘可介绍了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又将房屋图纸画了出来。
  “把图纸完善,建这样的房子!”
  这就是普通的楼层了。
  许成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样的楼层巧妙在哪里了。如果钢筋混凝土承重足够,那么这样楼房就能够建设。
  按照这样的设计,这座要塞小城能够容纳20万人!
  不过,这也是理论上,其他设施跟不上。
  最新奇的还是茅坑的设置……
  “有没有问题?”刘可道。
  “没有!”许成道,虽然他的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但是依靠实践也能验证,他是绝对不敢麻烦这位大人物的。
  “你们慢慢试验,一定拿出最好的成果。李敢当好好监督,积累经验,以后还有大城要建!”刘可道。
  “属下一定尽心尽力!”李敢当拍着胸脯保证道。
  东阳县只有一万本地人,外来人口高达二十万,他们已经失去了话语权。所以纷纷向李敢当靠拢,这段日子他过得很滋润,所以一点也不想失去地位。
  “刺史大人,属下还有一事禀报。”眼见刘可要走,李敢当瞬间鼓足了勇气。
  “什么事?”刘可问道。
  “这座城还没有名字呢……”李敢当道。
  原来如此,刘可在外出征,他们不敢随意取名。李敢当趁机拿来邀功,毕竟他现在是主持修建工作的负责人。
  “铁牛城怎么样?”刘可道。
  此山叫牛角山,而城内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铁牛城倒是挺合适的。
  “好名字!以后这里就是铁牛城了!”李敢当满心欢喜道。
  刘可点点头,就去山涧找钓鱼的郭嘉,这家伙,倒是轻松快活。
  “奉孝啊,怎么鱼篓里一条鱼也没有啊,酒坛子却空空如也?”刘可笑道。
  “此间快活,不足为外人道也。”郭嘉摇头晃脑道。
  刘可接过郭嘉递过来的鱼竿,兴致勃勃地等着鱼儿上钩,一晃时间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