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公孙度认输
作者:
江山美人 更新:2024-05-29 22:39 字数:2177
公孙瓒的事情,刘可已经决定不管了。
开始把重心放到辽东上,解决了这里的事情,马上就回扬州。
公孙度自从兵败以后,老实了不少,躲在玄菟郡。
刘可趁机搬空了襄平的府库。
公孙度虽然心痛,但是他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落入刘可的手中。
突然,刘可接到消息,公孙度的使者阳仪来访。
“恭喜主公,公孙度已经服输了。”荀攸道。
“还不能高兴太早,变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刘可道。
随后,刘可接见了阳仪。
“拜见东阳侯!”阳仪战战兢兢地行礼道,在他看来,他是冒着极大的危险出使。
毕竟上一个使者仍然挂在船头,成为了干尸。
阳仪怎么可能不怕?
“公孙度有什么话要说?”刘可道。
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阳仪吓了一跳,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我主已经败了,愿意承认东阳侯的主张,在大汉的疆域内,百姓为百姓,战争为战争,还请东阳侯高抬贵手,放过我们辽东一马。”
“我派遣使者来的时候是这个价格,现在派遣大军前来,还是一样的价格吗?”刘可道。
阳仪内心诽谤:襄平都被搬空了,里面不计其数的财富,还不能满足东阳侯的胃口?
当然,这样的话他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除非不想活了。
“东阳侯还有什么条件,只要我们辽东拿得出来,一定不会吝啬。”阳仪道。
已经兵败到老家都丢了,面子问题算得了什么。
公孙度虽然还有一战之力,但是高句丽不用管了吗?
在公孙度看来,刘可是一位强大的敌人,但是高句丽却是一生之敌。
“我怎么知道你们有什么?你要问问自己,能拿出什么令我心动的东西。”刘可道。
简直就是无赖的作派!
但是阳仪在出使前,公孙度确实给了他最大的自主权。
“东阳侯,我主镇守汉朝北方,为大汉抵御乌桓和高句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我主从未染指中原土地……”阳仪替公孙度说了一堆好话。
刘可并非不明事理,公孙度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做了一些好事。
“一句话,你们打算怎么赔偿?”
阳仪咬咬牙,道:“我主愿意让出辽西郡与辽东郡!”
好大的手笔!
这样一来,公孙度就丢失了一半的领地,对他而言,打击不可谓不大。
然而,辽西与辽东二郡靠近幽州,刘可如果真的拿下,就不得不进行布防。
对于扬州而已,是一个负担。
公孙度恐怕就是料到了这一点,才假装大方。
看到刘可犹豫,阳仪接着道:
“如果东阳侯不愿意,换成乐浪与带方二郡也行。”
乐浪与带方二郡,在高丽半岛上。
这块地,对于刘可而言,比较有吸引力。
如果将乐浪郡打造成桥头堡,刘可就可以扩充大汉的版图。
大汉的最南方交趾已经是刘可的领地,最北方就是高句丽了。
刘可的敌人,不应该局限于中原诸侯。
刘可已经心动了,但是他不允许欺瞒,问道:
“乐浪郡是否发生了变故?”
阳仪一副惊讶的样子,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竟然被看穿了。
面对刘可,阳仪不敢撒谎,道:“高句丽已经发现了辽东的变故,派遣军队进入了乐浪郡,如果我们无法做出强力的反击,高句丽一定会大举入侵。”
也就是说,高句丽开始试探公孙度的深浅了。
怪不得公孙度如此着急。
阳仪此次出使,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助刘可的力量对付高句丽。
如果刘可选择了辽西和辽东二郡,阳仪会提出请求,让刘可帮忙收拾高句丽。
现在刘可对乐浪郡心动,这个结果再好不过了。
在阳仪看来,刘可不可能久留。而乐浪郡的情况非常复杂,周围势力众多,说不定深陷泥潭后,只要公孙度付出一些代价,就能收回乐浪郡。
带方郡只是一个小郡,没什么战略地位,不提也罢。
“我主已经服输!”阳仪再次提醒道,不希望刘可逼迫过甚。
对于公孙度的借刀杀人,刘可有着明确的认知。
但是对象是高句丽的话,刘可不介意被利用一次。
高句丽是外敌。
“辽东五郡,公孙度割让两郡,真的甘心吗?”刘可道。
“我主心甘情愿!”阳仪道。
“那我也不说废话了,乐浪郡和带方郡,我要了。”刘可道。
阳仪拱手道:“我主希望能与东阳侯结成同盟,共同对付高句丽。”
“此事,我也应下了。”刘可道。
约定好时间后,阳仪就回去禀报公孙度了。
公孙度亲自来到襄平,与刘可见面,敲定结盟一事。
“东阳侯,此前是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多多包涵!”
公孙度一来,就摆正了姿态。并且当众声明,今后他只是辽东侯,不再是辽东王。
被刘可教训了一顿了,公孙度已经开窍了。
“辽东侯,不必多礼,今后乐浪郡,还需要你的扶持。”刘可道。
说到以后的事,公孙度终于有了一点信心,他经营辽东这么多年,对这里了如指掌。
“东阳侯说笑了,我们仰仗您才是。”公孙度道。
双方洽谈了一会儿,签订了盟约,刘可就从辽东撤军了。
对于刘可的为人,公孙度又有了新的认知,一旦刘可认可了某个人,就会相信他。
当然,刘可也不担心公孙度赖账。
与公孙度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刘可的主张终于可以在大汉推行。
扬州大肆宣扬了此事,刘可的威望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全天下的诸侯,都在按照刘可制定的规则行事!
刘可完成了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百姓歌功颂德。
尤其是扬州的百姓,在各地立碑,记录此事。
祢衡为刘可写了一篇颂文,司马徽和蔡邕进行了推广,于是,各种颂文层出不穷。
更有夸张的坊间传闻,刘可完成了帝王都没有完成的事。
以至于,公孙瓒被围右北平的消息,没有翻起太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