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72节
作者:
芈黍离 更新:2024-06-11 16:16 字数:6558
于是,在经过短暂的商讨后,联军开始改变打法,转移作战目标,派出股军队,散入各处,烧杀抢掠,黑汗大汗哈桑更是亲自领军北上出击,意图把那些臣服大汉的突骑施部落,重新纳入安拉的怀抱。
而那些突骑施人,过去本就长处黑汗的统治之下,投靠大汉也属于当初的局势使然,如今新汗归来,还带回了ysl大军,其势甚大,不少部族势力又果断转变立场,安西都督府在北方部族初步建立的脆弱统治,迅速崩溃。
当然,安西高层并不重视那些突骑施人,叛服如何,都不是最紧要的问题,但部族背反,东北部的失陷,也确实对碎叶的防御有所影响。
并且,那些绕过碎叶城,进入珠海盆地腹地进行侵扰破坏的敌军,就刺激到安西汉军的敏感神经了。
新建立的安西都督府,以碎叶城为中心,但真正的精华地区,就是环珠海一带,倘若坐视这些地区被摧毁,即便保住了碎叶,那对整个安西都督府而言,也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并且,刘旻一直在推动国内移民,在朝廷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人数还不满万,但已经开启了一个好头。
把人招过来了,面对外敌入侵,却不能保护,那今后还有谁愿意到安西来。仅仅保住碎叶,以安西军的实力是足够的,但为了安西日后的发展,刘旻却不能太过保守。
经过与都督府下文武们的商量,刘旻终是痛下决心,决定冒一次险,哪怕付出一定代价,也要击退东寇的ysl联军,阻止他们在安西境内肆虐。
开宝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刘旻亲率两万五千步骑出碎叶城,寻求ysl联军决战,双方战于碎叶水畔。由于此前的分兵行为,监视碎叶的联军只有三万余众,汉军的兵力劣势在这场战役中并不大。
连续数场天雷勾地火般的激情碰撞后,以联军不支,汉军惨胜告终。汉军伤亡近五千,联军逾万,若非久战,又顾及北方的哈桑军,刘旻不会放弃扩大战果的机会。
这是时隔二百年,中国与中亚又一次的激烈碰撞,以尸横遍野告终。ysl联军一溃败百里,汉军则收尸还军碎叶,而这显然只是一个开始。
第295章 难
一场漫天大雪后,洛阳明显更冷了,北风呼啸,寒潮涌动,几乎把人的思想都冻结。潘美行走在宫道间,步伐稳健地朝垂拱殿而去,飘飞的白须与周遭的积雪相衬,身姿依旧挺拔,只是表情有些严肃,去见刘皇帝容不得丝毫的轻佻大意,还没到殿,已然调整好了情绪。
外面冰天雪地,殿中却还是温暖如春的,自隆冬以后,刘皇帝就基本宅在这暖室之中了,如非必要,很少外出,连殿门都不愿意多踏出,他对那酷寒天气,是越发忌惮了。
至殿前,请求觐见,经过通报,很快便得到刘皇帝召见的回应。殿内,刘皇帝正在研究地图,皇舆全图,不只是大汉,周边诸国部族,包括南洋、天竺、大食等海外国家势力,都有标记。
雍王一行出使还是很有意义的,更加全面、系统地提高了大汉对异域邦国的探索认知,如今,经过汇总整理,又有少府的制图能工巧施妙手,最终呈现在这张舆图上。
不论何时,刘皇帝身边挂着的,永远是大汉最权威、最全面、最详细的地图。此时,刘皇帝的注意力基本在两片区域,一南洋,二中亚,一个是盘中餐,一个则是直接冲突的对象。
以刘皇帝的眼光来看,这张地图仍旧很粗糙,比如南洋那些大岛的勾画,就有些抽象。但以当下制图技术与条件来说,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制图巅峰了。
细节上或许有诸多错漏,但至少把当下主要的国家及势力都给探明里了。而在这张图上,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如今的大汉究竟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影响力又是何其广泛深远,这是一个足以让国人自豪,让人心潮澎湃的成就,刘皇帝也不例外。
然而,每观此图,短暂的激动过后,剩下的便只有茫然与疑虑了。前者在于,拔剑四顾,全无敌手,安西虽然战起,但刘皇帝还真没怎么将对方放在眼里。
后者则因为一个困扰了刘皇帝很多年的问题,国家是不是越大越好?这个问题,早在开宝北伐之后,刘皇帝便已经有所醒悟了。考虑到当下朝廷组织力与执行力,以及艰难的交通、落后的通讯条件,又坚持着集权,如此维系这庞大帝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是越发感到困难了。
那是一种抵达天花板,逼近极限的感觉,若欲强求,不是碰个头破血流,便是崩溃自乱。当初开宝北伐后,刘皇帝暂息扩张之心,停罢开边之志,想要修养生息,进行收缩战略,那也是无奈之举。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汉获得了差不多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外无大战,内少乱事,那也是所谓“开宝盛世”最平静的一段时间。
然而近几年,情况显然又有所变化,或主动,或被动,纷乱不断,折腾不已。榆林叛乱,海外开拓,黑汗战争,诸边骚乱,十年休养生息的成果,不说被消耗一空,也差不多了。
若非自海外的无限掠夺中回了不少血,朝廷面临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而对海外的开拓,也不是毫无成本的,海军的建设,舰船建造、武器开发、人员俸禄、训练远航,小规模的冲突战争,等等,都是支出大头。
时至如今,帝国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马车,走在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上,前人的足迹早已被覆盖,而前途如何、道路尽头是怎样的风景,谁也不知道。
有些时候,想起这些,刘皇帝甚至是惶恐的。政策调整,刘皇帝一直在做,但往往做得不彻底,船大难调头,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就仿佛有什么意志在左右一般。
这一年中,吏治清理,风波闹得那般大,决心那般坚定,一副要杀尽天下贪官的样子,但一看势头不对,还不是果断改弦更张,也是刘皇帝那该死的危机感。
不动,只会眼瞧着弊症加剧、矛盾丛生,动又不能太狠,过刚则易折,大汉虽然强盛,但真不是能随便折腾的。当然,这也只是有为之君才能感受到的苦恼了。
“陛下!”入殿,见到微驼背,仰头望着舆图的刘皇帝,潘美恭敬地行礼。
闻声,刘皇帝再度从凝思之中回过神来,大概是太入迷了,表情一时没恢复过来。冷淡地看了潘美一眼,冲他摆了摆手,面容僵硬地对他道:“来得正好,卿也来看看这皇舆全图!”
“是!”潘美闻言,蹑步近前,仔细地观望了好一会儿,方才感慨道:“气派!如此辽阔版图,壮丽江山,自古而今,也唯有我大汉能做到了!”
对于潘美的感慨,刘皇帝没有太多欣喜的反应,想了想,道:“地大物博,人口殷实,固然值得欣喜,然而如何守住它?”
余光瞟了眼刘皇帝,潘美搞不懂刘皇帝的心思,更添几分谨慎,想了想,中规中矩地道:“回陛下,还需以贤臣良将以守之。”
“如此就够了吗?如此可以长治久安?”刘皇帝低声呢喃道,表情严峻,眉带忧思,眼神犹如哲人一般深邃……
若是换个文臣,听刘皇帝这么说,恐怕就又要引经据典,高谈圣人之道,阔论安邦之策。但潘美,没有贸然开言,对于他自己都想不明白的事,可不会乱说。
刘皇帝没有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快收拾心情,脸色恢复正常,对着潘美笑道:“何事劳你这个枢相亲自来报?”
闻问,潘美立刻亲自呈上一道奏章,解释道:“陛下,安西来报,ysl贼军大部已然西撤,碎叶城平安无事,战事暂时平息!安西都督府,正在清理渗入腹心的贼军小股残寇,休整积蓄,以应对来战事!”
“碎叶水一战,终是把那些贼军打痛了吧!”闻言,刘皇帝轻笑道。
潘美沉默了下,道:“我军损失也不轻,碎叶水一战还是太冒险了,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既要御敌,又要保境,魏王殿下两者求全……”
潘美话只说一般,但刘皇帝已经听明白他的意思,显然对于两个多月前发生的碎叶水之战,潘美这个老帅是另有看法的。
当然,也就事后这么稍微表达一下见解罢了。不过,刘皇帝却多少能够理解刘旻的考虑,若是换作他,或许也会选择冒险,毕竟,刘旻如此举措的背后,显然是把安西当作他自己的地盘去经营了。
否则,守住一个碎叶城,以安西的实力,能有多大困难,只待朝廷援军赶到,抓住机会便能反推回去,甚至获取更大的战果。
“援军到何处了?”刘皇帝问道。
潘美答道:“高昌道已遣三千军入安西,枢密院自河西、秦陇地区抽调兵卒一万两千兵马,已入高昌境界,若欲支援安西参战,还需等来年开春,天气回暖之后!”
刘皇帝点了点头,终是忍不住叹道:“还是太远了!调兵遣将,时间都是以数月计,来回甚至以年计,这样的战争,耗费太大,得不偿失啊……”
对此,潘美也是默然,要打是刘皇帝的决定,如今又在心疼成本,那他们这些执行的臣僚,可就难受了。
“以你的经验判断,靠安西目前的实力,能够守住碎叶吗?”刘皇帝突然道。
潘美闻言稍愣,迅速盘算了下,拱手地道:“若敌军仅是目前表现出来的实力,以安西目前的军力,即便难以全面兼顾,稳守拒敌,是没有问题的!”
感受到潘美肯定的语气,刘皇帝沉吟几许,道:“暂时停止西北各道大规模动员,安西那边,告诉刘旻,朕不管他怎么打仗,但战略上先以防守为主。枢密院此后的调度安排,也以此为基础!”
“是!”潘美有些意外,但还是迅速应道。他听出来了,刘皇帝这是不打算在安西大打出手了,如此也好,要是征发个十万军西征,那也实在难抗……
潘美退下后,刘皇帝又望着舆图出神,每每这个时候,宰割天下、行分封事的念头便不断上脑,剪不断,掐不灭。
分封的利弊已无需多说了,即便有足够沉重的历史教训摆在面前,但轮到刘皇帝的时候,仍旧不可遏制地动了此念。
自然不是为了给儿子们一个基业,这种想法太可笑,真正的考虑,还是如何保障帝国基业能够更加长久地传承下去,以宗室皇子分戍四方,给朝廷构建一条牢固可靠的防护线,便成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至于可能造成的后患,那便是将来的事情了。不需隐晦地说,作为一个几十年的专制皇帝,早已不把天下视为天下人的天下了,家天下就是家天下,这不为灵魂认知所左右,只关乎人性。
对刘皇帝而言,自己的儿子兄弟,总要比那些官僚要更可靠吧。不过,考虑到分封大概率带来的祸患,刘皇帝又始终犹豫着,像西晋那样滥封是不可能,思来想去,目光又落到大汉周围的那些边边角角上了……
第296章 缺人了
开宝二十四年,比起往年似乎又冷了许多,都到三月了,春寒依旧未曾消退,寒潮不时反复,早晚的凉意几乎能侵入人的肌骨。
这是刘皇帝当国的第三十九个年头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这样的执政时间实在是漫长,漫长得有些令人麻木,不说他脚下的那些臣民了,就是刘皇帝自己,时而都有茫然之感。
一年一度,嘉庆节又要到了,只是今年刘皇帝却没有过节的兴致了,甚至降旨让宫中不用做太多的准备,仪式不搞了,御宴不设了,只打算把皇亲国戚们聚在一块儿,吃吃饭,聊聊天,也就罢了。
不过,宫外的情况,刘皇帝就没刻意去左右了,但西京臣民的反应可不像刘皇帝那般平淡。即便是一个平民百姓,都已经被动地养成了过节的习惯,虽然比不上与元夕、清明、中秋、冬至,但也是一个重要节日,开始融入百姓们的生活。
别的不提,就冲着嘉庆节前后三日所有官铺公店的商品都要大减价,就足够令人欣喜,要知道许多民间商家铺面,逢年过节,都是要涨价的……
至于贵族官僚们,那更不需鞭策了,皇帝过不过是他的事,作为臣子却不能不有所表示,主流如此,一旦和大众有所区别,那今后的仕途升迁也说不准就被区别对待了。甚至于,对于很多官僚而言,嘉庆节就是一年一种最重要的节日,舔皇帝这件事上,甭管权势地位如何,都不磕碜。
“怎么会这么乱?”垂拱殿内,老皇帝缺乏自知之明地冲吏部尚书吕端斥道:“钱塘大堤翻修两年了,还没竣工,这竟然又向朝廷要拨款,当初谁做的预算,还是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山南、剑南、东川、辽东、江西、广西、云南……十几道的秋税,拖了近四个月了,还没收齐,竟然还有脸向朝廷请求宽免时间,是不是刻意拖延,拖到最后干脆赖掉?
政务废弛,效率低下,各地官府都在干什么?官员们又是如何尽职尽责?难道大汉官府上下,尽充斥着一些尸位素餐之徒吗?
你们这些中枢宰臣,又是如何督促鞭策的?”
刘皇帝翻阅着自下边呈上的一些公务奏章,是越看越气,越看越不满意,有太多迟误疏漏之处,原本那个高效清明的朝廷官府,如今竟有“糜烂”之势,拖延、低效,混乱、错漏,看不到一点让人欣喜的事情……
面对刘皇帝的怒声责问,吕端倒还算镇定自若,躬身一礼,禀道:“陛下,钱塘大堤的翻新,此前由水部郎中樊知古负责督造,统筹全局。去年六月,受人举报贪污修堤公款,与其属下七人,被下狱调查,工程由此停工。
去岁冬,朝廷再启工程,由其副职郑怀负责主持,后又调查出,樊若水之案,乃是由人构陷,幕后之人正是郑怀。
郑怀下狱问斩,工程再度耽搁。后经臣与工部讨论,决定复用樊知古,继续主持大堤修葺,如今已然全面复工。
如今向朝廷请求追加修缮款项,想来是因为此前几次耽搁,工期延误,再加正逢农时,劳役征发成本增加,此前下发款项已不足支撑大堤完工,因此不得不请求加拨款项……”
“该杀!”吕端刚说完,刘皇帝便厉声道,老脸上笼罩着一层怒色:“这些奸臣,官场斗争,权力倾轧,已到罔顾大局、无视国计民生的地步了吗?简直可恶!”
面对发怒的刘皇帝,吕端只是稍微矮了下身体,没有接话。平复了下情绪,刘皇帝问道:“这个樊若水的情况查清楚了,确定是清白的?”
闻问,吕端业务熟练地答道:“禀陛下,樊若水,字仲师,原名若水,祖籍京兆,祖、父仕于江南。其人生长于池州,江南平定后,任职于池州,开宝七年进京参考,以工科第一取士。
其人精明强干,有吏能,敏捷善辩,观政之后,先后任职于财政、工部,后外放淮东、河南,历任县、州吏职,三年前上调中枢,任工部水部郎中……”
“好了好了!”见吕端滔滔不绝,刘皇帝打断他,道:“朕不是问你此人的履历!不过,从你描述看来,此人似乎有些才干,没有差错,可委以重任?”
对此,吕端又保守地道:“就目前而言,钱塘大堤工程,用此人足可妥善完工!”
“你吕端看人,朕还是相信的!”刘皇帝这么说。
“臣不敢当!”
瞥了他一眼,刘皇帝淡淡道:“这樊知古,此前看起来是受委屈了,这样,给他挂个工部侍郎衔,至于修堤钱款,让财政司核算一番,该批就批。另外,告诉那樊知古,好好干,钱塘大堤若修好了,他这个工部侍郎给转正,若是修不好,再出问题,那他就去填堤坝!”
即便老成如吕端,听刘皇帝这般吩咐,心中也不禁颤了下,这又是拿着出鞘的钢刀在鞭策臣僚,这“工部侍郎”的补偿,对那樊知古而言,恐怕也过于沉重了。
稳住心神,见刘皇帝还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吕端又平静地继续解释:“至于政务混乱,公事迟滞,臣与有司也做了了解,初步判断,该是这半载至一年以来,自中枢到地方,汰换了太多官员职吏,提拔了太多新吏。
新履任的官吏,需要一定适应时间,且有不少人,在治政经验与办事才干上,有所缺陷,需要锻炼。而至今,全国各地官府,仍有不少职位未曾落实……”
吕端这番解释,刘皇帝是越听越不对味,不禁恼火地打断他:“依吕卿的意思,这是朝廷吏治整肃造成的?难道只有靠那些贪官污吏,政事公务才能顺畅运行,没有他们,官府政事反而一片混乱?岂有此理!还有,倘若有才不配位者,吏部为何要安排?委官任职不以才,依据的是什么?”
“陛下,臣并非此意!只是,眼下自中枢及地方各级官府,实在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吕端不急不缓,从容应道:“另外,待各地官职缺额甚大,还需职司陆续落实……”
看吕端始终不慌不忙的模样,刘皇帝也意识到了,对这老儿发脾气,实在没什么意义,自己反而落了下乘。
思索了片刻,刘皇帝问道:“大汉如今也会缺人做官?”
对此问,吕端心中微叹,如果刘皇帝用心去了解一下,这一年来里外上下究竟拿下了多少官吏,就不会问出这种问题了。更何况,缺的不是做官人,而是符合标准、能力足够的人。
不过,吕端的表情已然说明了一切,稍作考虑,刘皇帝又问:“那些观政进士、学士、候补人士,都安排下去了吗?”
吕端颔首:“回陛下,这是吏部遴选官吏的第一选择!”
眉头不禁蹙了下,随即道:“开恩科!另外,与枢密院相互配合,从退役军官中,考核选拔!吏部也都花些心思,办法总比困难多,朕再给你半年的时间,把这人员问题给朕解决了!如此乱象,朕不想再听到看到!”
“是!”吕端平静地应道。心中终于松了口气,所幸刘皇帝还给了半年时间,就怕刘皇帝急躁地要求一步到位……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