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山与王十朋
作者:戴高山      更新:2024-07-14 13:38      字数:1357
  不管到哪,都会有一些好去处!今日闲来无事,上了一趟石狮灵秀山。
  灵秀山海拔高度174。2米,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这不起眼的小山包上,却有一座始建于隋朝,后经数个朝代重修重建的寺院——金相院(原名栖真寺又名空相院)。并且,在金相院的右侧上方,有一块传说的出米石,石上还有一首时任泉州太守王十朋(公元1112年-公元1171年)的诗刻。
  我对灵秀山金相院和出米石倒没有多少灵感,对王十朋这首题诗,却心生感触。大概,因为我早先知道有个叫王十朋的人,却不太了解灵秀山的缘故!
  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冬,王十朋就任泉州太守,此时他已经57岁了,离他去世的时间,也就只有三年。从他46岁名登状元以来,勤勤恳恳,为官清廉;为国为民,力主抗金,深得黎民百姓的赞誉。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王十朋重修泉州北楼,撰写了重修北楼记,并于当年冬天离开泉州,乡民十里相送,依依不舍!
  在灵秀山的石头上,有一首“小小精蓝亦自奇,一峰灵秀隐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只片时”的诗刻!王十朋何时来此灵秀山,并写下此诗,并无确凿的时间记载。而我查阅资料说:“隆庆泉州府志载:宋泉州太守王十朋也曾‘偷闲’到此一游”!
  泉州府志始于南宋嘉定(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年间,以官方角度笔撰,主要记载泉州以及闽南一带的历史沿革、军政民情、风土民俗等,若有此载,想来确有此事!
  但是,在王十朋诗刻后面,撰着“宋王十朋题句,民乙亥夏瑞明敬立”的字样。我翻查百度百科,不知道这位“瑞明”是何许人也?而“民乙亥”三个字的时间,亦显得十分茫然。倘若是在南宋时期,则应该是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这和王十朋来泉的时间显然不符。无缘无故的,王十朋不会跑到泉州来玩,更无理由写下“太守”二字!
  然而,之后历朝历代的“乙亥”年,却不知道是何许年了。而如果把“民乙亥”理解为民国乙亥年,那么此石刻应是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5年)的作品,时间并不算长。但倘若这个“民”代表“小民”“山民”则时间段就可以从公元1155年之后,推至公元1995年。当然,或许当地的地志会有所记载,只是在下匆匆走过,无从追溯。
  也或许,以在下的历史知识和考古学究,根本无法对此类石刻道出一二三来,此等推论,全凭臆想,故事先做个声明,免得闹出笑话来。
  当然,或许当年王太守行游至此,原是探访民情的。偶然登上此山,看到与众不同的小小寺院,心生感慨。觉得此处“一峰灵秀隐仙姿”风景之静幽,小寺之安闲,让人心神旷怡,很想静下心来,听听老山僧讲的故事:比如出米石是如何流出大米来的,又是哪个贪心的和尚,用竹子把这个出米石给捅死的但是,王太守此时惦记民间疾苦,社稷安危,根本无心听取老山僧所讲的故事,便匆匆带着随从下山了。
  后来,他留下此诗。从此,这座小山峰便开始以灵秀而闻名,被称之为“灵秀山”而此山所在的区域,就是泉州市石狮的灵秀镇。
  灵秀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作为军事管制区,冷落过一段时间。2005年,福建省林业厅作出批复,同意在灵秀山建立省级森林公园。于是,这座方圆300多公顷的公园,成为石狮市惟一一座省级森林公园,为石狮市人民带来休闲、旅游、活动的便利。
  从此,灵秀山又有了灵山秀水的名气;而王十朋的“一峰灵秀隐仙姿”又让人们津津乐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