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第125节
作者:西凉喵      更新:2025-01-20 17:58      字数:3936
  刑部衙门内的算盘声噼里啪啦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在进行,王掞带着人去收欠银,胤禛进宫,他衣袖里揣着一张单子需要皇阿玛过目。
  名单上有皇阿玛看重的重臣,比如皇阿玛几次南巡都由他家接驾的魏东亭,欠下三十五万两白银。他家偏偏还经济困难,没有还钱的能力,这就要看皇阿玛想如何办了。
  除了魏东亭这种不好处理的皇阿玛心腹之外,太子欠款二十万两,又该如何处置。
  胤禛袖中的欠款单子送到了御案上,康熙闭上了眼睛,咬牙切齿:“胤礽这个混账东西!”
  “来人,传太子!”
  门外的小太监小步快跑去毓庆宫传旨。
  乾清宫里,康熙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乾清宫里十分安静,安静到都能听到大殿外苍茫冷厉的寒风声。
  “胤禛,起来吧。”
  “谢皇阿玛。”
  “这次差事你办得不错,知主次,知轻重,知进退,知道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
  胤禛头一回听到皇阿玛这般夸自己,他诧异地抬起了头,随后又低下了头。
  “回去吧,好好把这次差事办完。”
  “儿臣告退。”
  胤禛从乾清宫出去后,走到大殿外转角处的角落里,站了许久,直到寒风吹透了他的身子,露在外面的手和脸被寒风吹得通红,他才缓缓出了口气,抿嘴,抬脚要走。
  “四弟怎么站在这儿吹冷风?你给朝廷办了这么大的差事,皇阿玛都没赐你一件斗篷穿穿?”
  胤礽讥讽道:“老八都知道避开,四弟能耐,上赶着得罪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刚正不阿是吧?等这次差事办完,孤倒是要看看,满朝文武大臣有几个感谢你,又有几个服你。”
  “太子爷,大清若是倒了,你我什么都不是。大清若是还在,你才是太子,我才是皇子。”
  “放肆,凭你也配跟孤相提并论!”
  胤禛深深地看他一眼,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突然,胤禛踉跄从台阶上滚下去,浑身疼得他半晌起不来。
  “主子爷!”苏培盛慌忙跑过去。
  穿着一身极贵重雀金裘的太子爷,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瞥了胤禛一眼,极其轻蔑地说了句:“小妾之子,什么东西!”
  太子爷带着人趾高气扬地走了,留下主仆二人,一个躺在地上,一个红了眼眶。
  胤禛嘴角动了几下,勉强挤出一个笑来,这就是皇阿玛看重的太子,这样的人以后要当大清的主人?
  不,他不服!
  这样的人,不配当大清之主。
  “主子爷,您身上哪儿疼?奴才背你去太医院。”
  胤禛自己从地上坐起来,他身上不疼,他心里疼。
  乾清宫这个拐角处没有侍卫巡逻,若无传召,也无人从此经过。胤禛一言不发地出宫,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回衙门继续办公。
  隔日,第二批欠款名单贴出来,王掞第一轮抄家还未完成,第二轮已经排队等着了。
  第二批欠款名单发出来当晚,刑部衙门突然失火,这晚上又刮风,分助火势,要不是王掞等人反应快,这场大火只怕要蔓延开了。
  胤禛站在烧成一片废墟的衙门前,王掞过来禀报:“四爷,只烧了六间空屋,没酿成大祸。”
  王进过来道:“四爷,尚书大人,这几间屋子烧得太快了,我等细查后发现有人在屋角浇了油。”
  这个紧要关头,闹出什么幺蛾子胤禛都不觉得奇怪:“王进去查纵火之人,王掞你带兵继续守在这儿,谁都不能影响查账。”
  “臣等遵命。”
  查账查了几日,胤禛就在衙门待了几日,还有两日就要到十二月了,他定下的还款截止日期快到了。
  这一日,一群小太监抬来二十万两银子,胤禛扭头对王掞道:“记下,销账。”
  王掞点点头,既没问记在谁名下,又是给谁销账。
  到今日,欠国库银子的人,超过一万两的大额欠款,没还的都被他抄家了,这二十万两,只可能是毓庆宫那位送来的。
  十一月最后一日,又有一群太监来送银子,这次数额更大,他们递上来一张单子,这些银子是皇上替魏东亭等人还的。
  看到这批银子,王掞和刑部其他人都松了口气,幸好皇上站他们这边。
  “来个人,记账!”
  “是!”
  忙碌了大半个月的账房里,胤禛、王掞等人都在一旁等着,等着叶氏商行的账房们算账。
  等了大概两盏茶的工夫,他们听了许久的算盘珠子相撞的声音停了。
  “禀四爷,这次查账查出来的国库亏空总计两千一百余万两,最后追缴回来的九成五的欠款,另外还有半成多是因为欠款之人去世、离京等原因追查不到。”
  王掞等人大喜,他们半月追缴回来的欠银竟然数目如此巨大,有这些银子,明年定然可以撑过去。
  胤禛笑不出来,只是十年的账册就追缴出两千余万两银子,康熙朝前三十年的欠银又有多少?顺治朝呢?
  这还只是从国库借的有据可查的银子,贪墨呢?私下卖官的银子呢?
  为了凑这次二十万两欠银,据说太子的门人又卖了十多个官位。这些皇阿玛都知道,但是一句都不曾提。
  胤禛身心俱疲,拿着折子进宫复命时,内阁阁老都在乾清宫议政,商议开春赈灾之事。
  康熙看完折子,脸上露出喜色:“胤禛这次差事办得极好。”
  “儿臣办差能如此顺利,多亏了皇阿玛帮扶。”胤禛低头。
  这话胤禛说的是实话,若没有皇阿玛拦住皇室宗亲们,只是应对这些长辈,他都要费许多力气。
  康熙笑道:“朕助你,你自己也争气。朕的皇子中,若论办事能力,老四当数第一。”
  李光地、马齐等纷纷跟着康熙的话夸奖,李光地等汉臣夸得十分走心,马奇只是随口夸了两句,然后道:“四贝勒办事能力无可挑剔,但臣觉得,手腕或可柔和些。刑部的官员追缴欠银如同恶霸一般,逼得礼部一位老大人当街卖书,老大人自觉斯文扫地,当晚上悬梁自尽,若不是被他夫人发现,人早就没了。”
  姚元景道:“马奇大人这话说得不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若真要论起礼部那位老大人悬梁自尽是谁的过错,头一个有错的是他自己,他就不该去借国库的银子,其次,有错的是户部官员,户部掌握天下钱财,国库的银子该用在百姓身上,而不是任凭官员随意支取。”
  马齐怒道:“难道官员日子过不下去了,就该饿死街头吗?”
  “马齐大人,官员的俸禄不够养家糊口,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该和借钱不还混为一谈。”
  “够了,朕叫你们来,议的是如何应对开春灾民之事!”
  马齐和姚元景跪下:“臣有罪。”
  “朕要的是赈灾的法子!”
  姚元景道:“皇上,咱们大清各地粮仓里的赈灾粮所剩不多,若要应对,只有一个法子,去海外买粮。”
  “来得及?”
  “东南亚的粮食一年三熟,粮食产量很高,即使下雪前蒙古买过一批,那边应该还有不少剩余,可派海军前往采买。”
  海军的买卖都是叶氏商行帮着处理的,说是海军前往采买,其实说的就是叶氏商行。
  李光地见皇上不说话,他建议道:“或可叫内务府皇商前去采买。”
  “算了,一事不烦二主。胤禛,银子是你追缴回来的,拿这些银子买粮之事朕也交给你。朕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儿臣,遵旨!”
  在海参崴过冬的胤禟收到京城的消息,大笑一声:“福晋,好事,皇阿玛把买粮的事交给四哥了。”
  胤祯忙凑过来看:“呵,皇阿玛这次想开了?”
  要换以前,为了不让某一个皇子揽权,皇阿玛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的。
  叶菁菁却道:“不是皇阿玛想得开,是因为时间紧急,不能再出意外了。”
  胤禟得意道:“到了紧要关头,皇阿玛还是得靠咱。知道四哥跟咱们关系好,就叫四哥负责采买粮食之事。”
  “九哥,明年你和九嫂要低调些了,等明年度过了天灾,皇阿玛腾出手来收拾你们可怎么办。”
  叶菁菁笑了笑,明年呀,康熙四十七年,等忙完赈灾,该废太子了,康熙没空找他们夫妻麻烦。
  第57章
  腊月初八,今日正是腊八节。
  京城里,日子还过得去的人家前一日晚上就开始熬腊八粥了,等到腊八这一日早晨,家里人都能喝上香糯的腊八粥,在这寒冷冬日的早晨,慰藉一番肠胃。
  日子过的不好的人家倒是省了这桩麻烦事,日子过不下的人家到处祈食,哪里还顾得上今日是腊八节。
  今年的年景不好,京城周边各处佛寺道观给周围信众分发粥食比往年更多些,外城有许多乞儿前去讨食,倒叫一些少有人去的山野庙宇多了几分人气。
  有佛寺分发粥食,京城各家富户也少不了去城外摆几日粥摊,做做善事,叫百姓念他们一声好。
  也有许多不去摆粥摊的,比如和九皇子府关系亲近的人,张廷玉、姚元景等人,都送了粮食、银子去长福庄。
  日子不好过,被卖被遗弃的小孩儿多了许多,长福庄今年收容的孤儿是以往的两倍,管理长福庄的庄头夏天时就跟主子申请过了,今年长福庄又多修了一座。
  姚怀玉大着肚子在屋里处理人情来往之事,自从师兄进内阁后,给他们家送节礼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姚怀玉这个后宅妇人也越来越忙。
  “阿娘,阿爹回来了。”
  六岁的永安读完书在院子里堆雪玩儿,看到阿爹的马车进门,赶紧跑去屋里给阿娘报告消息。
  姚怀玉放下手中的帖子,笑道:“你阿爹回来了就回来了嘛,你跑什么跑?”
  永安冲阿娘笑,阿娘明知故问。
  张廷玉一身四品官服从门外进来,眉头微皱,当年的翩翩少年郎,如今也有了几分位高权重的权臣模样。
  “这身四品官服真衬夫君。”
  张廷玉听妻子夸自己,他顿时笑开了:“四品官服又如何,这是皇上允的,改日皇上不高兴了,自然也可以不允。说到底,我还只是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
  张廷玉去屋里换了身深蓝色常服出来,走到妻子身边:“今日身子可舒坦?”
  “还好,孩子乖,没怎么闹腾。”
  张廷玉摸摸妻子的肚子:“我送信给菁菁了,最多不过半月,阿秀从海参崴过来照顾你生产,自然会妥妥当当的。”
  姚怀玉握着他的手:“阿秀擅长调理人身体,又是女医,有她在自然好。只是阿秀来了咱们家,菁菁和永乐就没人照顾了。”
  “不用担心,上回菁菁写信你也看了,她信里面还自夸呢,永乐被她照顾得极好,长这么大就没怎么生过病。永乐那孩子最爱往外跑,壮得跟小牛犊一般,阿秀一两个月不在,定然也不会出事。再说了,菁菁惜命得很,没有阿秀在,她身边也不缺好大夫。”
  姚怀玉瞧着瘦弱的儿子:“要不明年开春后,把永安也送去海参崴请菁菁帮我们带一段时日?咱们家儿子怎么这么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