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节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25-01-24 17:17      字数:4487
  “呦,你是干嘛的呀?”老六装着不认识的样子问道。
  “回殿下,下官中书省刑部尚书沈立本。”沈立本赶紧上前见礼,尴尬道:“奉皇命来南昌查办刘参政身亡一案,听闻殿下亲至,赶紧前来拜见。”
  “哦,这样啊。原来你就是那个沈立本啊。”老六恍然道:“听说过,听说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我那,还是去你那?”
  说着他又故作不好意思的笑道:“还是去你那吧。本王住的是客栈,招待不了大钦差。”
  “殿下说笑了,恁原是微服私访,现在既然表明身份,下官当然要把行辕让给殿下,我去住客栈了。”沈立本忙陪笑道。
  “那不好吧。”老六假假退让两句,便欣然应允,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沈立本的……哦不,楚王殿下的钦差行辕。
  ……
  到了地方后,老六虽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但还是被行辕内的豪奢,给震了一下。
  那真是琼楼玉宇、飞阁流丹、雕栏玉砌、金碧辉煌,比他们家那极简风的皇宫可豪华多了。
  只是似乎带着股浓浓会所风,也不知是不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沈大人,老大人,钦差大人。”老六笑呵呵变换着称呼,听得沈立本心头发紧。“你这的条件,确实比本王那强多了。”
  这年代,大人都是跟父母连着的,所谓父亲大人、母亲大人。没有对上官称大人的。所以这都是熊启泰对他极尽阿谀的称呼。
  现在从殿下口中说出,除了揶揄之外,更多的是告诉他,自己很清楚他们之间的勾当。
  “唉,这都是熊启泰那个臭不要脸的想出来的称呼,”沈立本便讪讪道:“下官跟他说了很多回,不要这么恶心,他就是不听,原来是做贼心虚,给下官灌迷魂汤呢。”
  “那除了喝一肚子迷魂汤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呀?”说话间进了正堂,楚王在主位上坐定,淡淡问道。
  “惭愧,下官来昌日短,尚未有所斩获。”沈立本侍立堂下,一脸钦佩道:“还是殿下英明神武,明辨忠奸啊。一下子就识破了熊启泰的真面目,找到了杀害刘参政的凶手!”
  “哈哈哈,本王确实比你高明一点点。”老六一拍就臭屁道:“对了,你知道熊启泰为什么要杀刘琏?”
  “不知道。”沈立本摇摇头:“下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是怎么想的,活腻了也不是这么个找死法啊?”
  “本王却知道一二,那就是刘琏手中有一样能要他命的东西。”朱桢便沉声道:
  “刘琏命本王两位护卫将其送往京城,被熊启泰安插在他身边的奸细得知。他这才铤而走险,杀害了刘琏。同时还派人扮成当地黑帮,截杀本王的两名护卫。”
  “啊?还有这等事?”沈立本一脸的惊悚,倒也不是全是装出来的,他都快吓尿裤子了。
  “是吧,本王也难以置信。”楚王叹口气道:“可他偏偏干出来了,真不知道那东西到底有多要命。”
  “那东西……找到了吗?”沈立本忍着突突的心跳,试探问道。
  “万幸,一名护卫带着那东西重伤逃脱,被丐帮义士救下,本王今天去丐帮,就是接那护卫回来的。”老六兴致勃勃的盯着沈立本表情的变化,恶趣味发作道:
  “人是救回来了,可惜东西掉在水里太久了。”
  “这样啊?”沈立本心头燃起一丝希望,僵硬的表情明显生动了一些道:“这都是难免的,人没事就好。”
  “是啊,人没事最重要,不过万幸,东西也没事。”老六却话锋一转,大笑道:“因为包袱是用海豹皮做的,泡在水里再长,也没事!”
  “逑……”沈立本当场破防,直接爆粗,然后硬生生刹车道:“求之不得啊。真是太幸运了。”
  “是吧,本王向来运气不错。”老六桀桀一笑:“所以,本王的对手,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那是那是……”沈立本干笑道:“王爷那是有大运势的,谁跟王爷作对,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就这个理儿。”老六点点头,指了指沈立本的额头道:“哎?你怎么出汗了。”
  “下官出汗了吗?”沈立本一摸额头,果真一把汗。忙解释道:“地龙烧的太热了,这都二月回暖了,应该熄火了。”
  “是啊,二月回暖了,江西的妖风邪气,应该到头了。”老六调戏够了沈立本,这才收起笑容道:“沈部堂既然也是钦差,那就一起瞧瞧,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秘密吧?”
  说完他一招手,胡显便将那个海豹皮的包袱呈上。
  朱桢检视一圈,完好无损。胡显便用剪刀沿着边儿铰开,从中取出一封书信、一份奏章和一摞厚厚的账册,全都保存完好,没沾一点儿水渍。
  楚王摸索着这三样东西,眼角微微湿润,不禁哽咽道:“这是多少人的命换来的啊。”
  不只是大师兄和张嵘,还有那个素未谋面的正义官员……
  人和人的喜怒并不相同,沈立本却死死盯着那摞账册,只想把它们撕成碎片,吃到肚子里。
  可惜只能想想罢了。他能感受到,立在他身后的两名护卫,一直警惕着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恐怕稍有异常,就会把他按在地上。
  朱桢便当着沈立本的面,先展开了那封刘琏写给自己的信。
  ‘殿下钧安,见字如晤……’
  大师兄那手漂亮的颜体,便映入他的眼帘。而那一直被掩盖的真相,也终于大白天下……
  第五零二章 刘琏的信
  在信里,刘琏先是向朱桢讲述了自己推行黄册遭遇的困境——清丈田亩遇到了极大的阻挠。
  他派下乡清丈的官吏,时常遭到老百姓的驱逐、谩骂甚至殴打。一年多的时间,死了十几个差人,以至于自己开双倍工钱,他们都不愿再下乡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琏也花了大力气。他组织人手向百姓宣讲,清丈田亩、编造黄册的目的,是为了让朝廷有收税的依据。好让田多者多交税,无田田少者少缴税!
  而在从前,占有大量土地的土豪士绅,买通官府,通过各种方法隐匿田产、转嫁税负,让贫民百姓替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的赋税。
  贫民百姓无法负担超负荷的税赋,只能把土地贱卖给大户,来应付官府如狼似虎的催逼。
  于是‘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虽元明鼎革,绝无丝毫改善’……
  所以,重新清丈田亩、编制黄册,对广大贫民百姓来说,是减轻他们负担的大好事。老百姓应该大力支持才是,不该极力阻挠啊!
  然而,明摆着的道理,跟老百姓却讲不通。
  刘琏究其原因,觉得是因为自古皇权不下县,广大乡村都是由乡绅宗老统治。
  这些人借助宗族和礼教的力量,千百年来,统治着农村和农民。虽朝代更替而不易。
  这些乡绅宗老凭籍特权,攫取土地成为地主大户。然后又凭土地产出的财富,垄断了文化、礼教、司法以及与官府打交道的机会,通过让老百姓目不能视、耳不能闻、心不能思,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年长日久、根深蒂固,贫民百姓成为不能思考的牵线木偶,一举一动,尽数为隐在幕后的乡绅宗老操弄于手。
  试问,向木偶讲话,能有什么效果?就是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
  所以,刘琏明白了,只有斩断那些乡绅宗老手中的牵丝,才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他这才知道,自己离京前,皇上面授机宜时,为什么要强调若想黄册成功,需得清丈田亩,与推行里甲制齐头并进了。
  只有用里甲制,这一将农村固有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神器,来打破乡绅宗老对贫民百姓的控制,才有可能成功清丈田亩,成功推行黄册!
  然而,在他推行里甲制时,同样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宗族不同意被分割重编,乡绅反对让老百姓担任里长甲长,因为那样会摊薄他们手中的权力。
  他们纠集起来到官府告状,控诉刘琏是在‘碎裂宗族、破坏乡约、鼓动刁民、翦灭士绅’,骂他是‘祸乱之源’。预言用不了多久,江西乡下就要风俗大坏,丧尽天良、祸乱四起了!
  更让刘琏没想到的是,就连正一道的牛鼻子们也开始反对他。
  他们在开坛讲法时对信众教徒大肆诋毁他,说他是黑蛟降世,兴风作浪、惑乱人心、作恶江西云云。但凡配合他,在‘里甲乡约’上签字的,都是被黑蛟蛊惑的魑魅魍魉,早晚会被正一道诛灭的……
  正一道传承一千两百多年,在江西的影响之大,超乎想象。他们站出来反对,给刘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让他‘举步维艰、跋前疐后’……
  ……
  看到这时,朱桢不得先不停下来,平复下心情。
  这还是他头一次,从刘琏的信中了解到,师兄在江西推行黄册之艰难,遭遇的敌意之强烈。
  之前朱桢也看过几封刘琏的家信,大师兄都是一直信心满满的。就算提到一些困难,也表示‘虽百折而如一’、‘定能披荆斩棘、玉汝于成’的。
  却是万万没想到,原来大师兄遇到的,是这样恶意滔天的局面。
  “唉,江西的士绅大户,跟江南的一样,都被元朝的包税制惯坏了。”一旁的沈立本叹口气,小声道:
  “将近一百年来,朝廷形同虚设,地方上全靠乡绅自治维持,陡然要分掉他们手中的权力,肯定不习惯……”
  “现在是大明了!”朱桢却陡然提高声调道:“这么怀念元朝,就统统滚去漠北,找他们的元朝皇帝去!”
  “是是。”见殿下发飙,沈立本赶忙改口道:“其实在宋朝的时候,官府准确掌握大户的田地财产,税赋都是富户出大头,他们不也乖乖受着……”
  “这帮狗日的就是欠收拾!”老六骂一声,继续翻页看信。
  ……
  翻页之后,刘琏的语气由消沉转为激动——他告诉朱桢,事情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一个叫庞义的布政司提控案牍官,偷偷给了他一本《不管账册》,帮他揭开了为何推行新政,总是事倍功半的原因;也解开了一直笼罩在他心头的谜团。
  他仔细研究账册发现,江西居然还有巨量的田地和人口,完全不在官府的册簿之中!
  官府清丈田亩的抓手,是洪武三年那次人口普查。按照朱老板的顶层设计,只要把户贴编制妥当,就掌握了每一户的家庭信息。
  知道你家在哪,有多少口人,多少隐田都能给你挖出来!
  可朱老板没想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洪武三年那次人口普查中,江西官府居然隐匿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上报!自然也没编制户贴!
  这些人口占有的土地,在清丈田亩时自然也就被遗漏了!
  尤其江西不像苏松那样一马平川,它除了北部的平原外,大部分地区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
  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你都找不到那些星罗棋布在山间盆地、谷底中的村落。
  于是,这些散落在江西山区的人口和土地,就这样整村整乡的消失在了朝廷的视线中……
  如果仅此而已,还可以推说是地方官员怠政苟且,工作不力。
  但偏偏还有这样一本,详细记载了那部分隐田隐户的《不管账册》存在!问题的性质,一下子就变了!
  不是怠政苟且,工作不力,而是上下串通、内外勾结,故意隐瞒了大量户口和土地,以逃避朝廷的税赋!
  至于为什么还要建立这本《不管账册》?这不废话吗?帮着一起隐瞒的衮衮诸公,难道白替那些狗大户忙活么?
  肯定要收保护费的!
  这本账册,就是地方官府,向狗大户收取保护费的依据啊!
  第五零三章 十处响锣,九处有他
  刘琏还告诉朱桢,隐田隐户的大头乃是正一道。
  天师府和下面所属道观,占据了《不管账册》上超过半数的隐田隐户,足有二十万户、十六万顷之多!
  而且这还是国初的数据。这些年全国都在垦荒拓殖,恢复生产,实际隐田数肯定大大超过《不管账册》上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