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节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25-01-24 17:17      字数:4736
  朱老板这种百姓出身的皇帝,太知道民间疾苦了。而‘疾’中占首位的传染病,就是痘症。
  所以他高度重视宁国府的禀报,还专门派了钦差到宁国县暗访核实真相,以免闹出乌龙。
  不是他不相信老五,好吧,就是不相信……毕竟这可是肆虐了一千三百多年,让历朝历代的名医束手无策的天花啊!
  但调查结果让他龙颜大悦——年初时,在奏报中被形容为‘人间炼狱,或十室九空’的宁国县,到年底时,全县已经再无一名天花患者了。
  其实从下半年起,天花就已经在宁国县绝迹了……
  要不是满脸痘疤的天花痊愈者随处可见,还有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座座新坟,来调查的御史和太医都要怀疑,宁国县上半年真的曾天花肆虐过么?
  这下朱老板终于确信无疑,高兴的他在马皇后面前呗呗儿直蹦。
  所以虽然已经把相关奏报看了又看,但老五回来第一时间,朱老板还是立即召见,要亲耳听听‘好五儿’怎么说。
  说起来,这还是老五头一回跟父皇单独奏对呢,难免十分紧张。
  好在说到自己的专业上,他还没怕过谁。便将牛痘的起源,研究的经过,原原本本讲给父皇。
  朱元璋听了恍然大悟道:“咱说那年县里出花子,咋咱去帮着抬死人都没事儿呢。原来放牛还有这好处。”
  说着他对陪在一旁的老六笑道:“现在明白,咱当初为啥让你回老家放牛了吧?”
  “嗷嗷……”老六敷衍的应道。心说没错没错,就连母鸡下蛋都是你的功劳。
  “道理说破了都觉得简单。”太子正色道:“但能从寻常的生活中观察到不寻常,并化为己用,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至少除了老六,我还没见过。”
  “那是,把牛痘种到人身上,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朱老板的夸奖,也总是带着讽刺。
  “是啊父皇,老六给我的启发可不止个牛痘……”老五也是满脸钦佩道:“真不知道他这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说五哥呢,别转到我身上啊。”老六连忙摆手道;“你们继续,别跑题。”
  第七一三章 皇医寺
  乾清宫中,周王朱橚将自己在宁国战痘的经历,原原本本禀明了父兄。
  牛痘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被老百姓认可的。老五也不是只靠牛痘,就能彻底战胜痘瘟的。
  甫到宁国,他便立即下令县里官吏,将生病的人集中隔离起来;没生病的则加强消毒,所有病人产生的垃圾全部焚烧;用过的生活器具,有条件也要焚烧,没条件的也要彻底沸煮后才能再使用。
  “此外,我还强制下令,各村百姓都要足不出户二十天,否则一概枷号二十日。有发烧头疼的,保甲里正要及时报告,及时隔离。”
  “这是为何呢?”朱老板发问道。
  “这是为了切断传染源,此法古已有之。不只是应对痘症,对于鼠疫、伤寒等传染病,都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大大降低感染人数。”老五沉声答道,整个人自信满满。
  “嗯,有道理。”朱元璋点点头,赞道:“没想到老五安排的还挺周全。”
  “儿臣不敢贪功,这其实是出发前,老六给我的建议。”老五满脸钦佩道:“到了疫区才发现,他所言无不是真知灼见,不知让儿臣少走了多少弯路,才能提前扑灭疫情。”
  “哈哈,五哥过奖了。”老六暗暗自得,真的是这个年代,没有人比他更懂抗疫了……
  不过为了避免被刨根问底,他还是按照惯例甩锅,十分谦虚道:“我那都是请教老师的。”
  诚意伯府的刘伯温难免又要打个大喷嚏了……
  “这个老不死,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服,又嘱咐老六道:“你可得抓紧跟你师父学,争取他死之前,把他榨干。”
  “父皇,恁这是什么话……”太子都听不下去了,拉回话题道:“老五,你继续说。”
  “对于已经有痘症的患者,我把他们按照轻重症分开管理,以对症下药。”老五叹口气道:
  “但目前,还没有能真正治好痘症的方子,不管是太医院太医开的方子,还是医书上的古方,都只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一些死亡人数罢了……把他们集中起来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防止传染更多的人。
  “不过还有个意外的效果——我带着手下人整日与重症患者在一起,一个月下来,却无一人出痘。这让宁国县官民看在眼里,终于相信我没有吹牛,牛痘确实可以预防天花了。”
  “于是,宁国知县带头,县城百姓开始踊跃接种。但是痘苗供不应求,所以只能一批接一批的接种,到秋天全县百姓才接种完。”
  “但奏报上说,从六七月份开始,宁国县就没有疫情了啊?”朱老板不解问道。
  “这正是隔离防疫的效果。”老五便答道:“这恰恰证明了,哪怕缺医少药,没有能治病的方子,单纯通过严格的防疫手段,依然可以有效阻止疫情蔓延,快速消灭瘟疫。”
  “说得好!”老六忍不住给五哥鼓掌道:“我说周王高见!”
  “嗯。”朱老板也欣慰的点点头,大明还没那个能力,给百姓提供足够的医疗条件。但这套防疫手段,就像是为他的里甲制量身打造的一般,却是可以大力推广的。
  “那你为啥这时才回来呢?”太子又问道。
  “因为相邻各县看在眼里,这下也坐不住了。知县们纷纷请我过去,为他们的百姓接种……没办法,只好又去各县接种,结果忙到年底才基本接种完。”老五苦笑答道。
  “这帮人倒是鸡贼。”老四不禁骂道:“非得看着人家全县接种了,没事儿了,有用了,这才往上凑。”
  “四哥,这也是人之常情。”老五却宽厚道:
  “就是在宁国县,一开始也是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说种了我的牛痘,会长犄角,变成牛头人呢。”
  “哈哈哈。”父子一阵大笑,笑罢了,太子建议道:“不过‘牛痘’这个名字,确实容易让人误会,我看不如改为‘周王苗’吧。”
  “改名没问题,臣弟也早想改改了,不过叫‘周王苗’有啥用?还不如叫‘洪武苗’,让老百姓感念父皇天恩呢。”周王倒是不居功。
  他这么说,也不是单纯为了拍马屁,而是为了让牛痘能得到最有力的推广……
  “洪武苗,哈哈,好名字!”老六老四瞬间就懂了,马上纷纷附和道:
  “老百姓用了都说,洪武皇帝好!”
  就连太子也笑着助攻道:“我朝是火德,火能灭瘟。日后大明靠洪武苗消灭了天花这一头号瘟疫,正可谓下得人心,上应天意啊!”
  “唔。”朱元璋这下被搔到痒处,乐开了花道:“好好,那就叫这个名字。”
  说着又吩咐老五道:“你就负责此事,要在五年内,为全国百姓都种上‘洪武苗’!”
  “回父皇,儿臣怕是力有不逮。”周王却不敢奉诏道:“一个宁国府,就用了大半年。全国那么多州府,儿臣十年也忙不过来。”
  “是啊父皇。”老六也帮腔道:“而且十年以后,又有新的人口需要接种,五哥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累死他得了。”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不用在这儿敲边鼓。”朱元璋没好气道。别的儿子他不了解,但老六一扇翅膀,他就知道他要往哪飞。
  “是是,什么都瞒不住父皇。”朱桢赔笑一声。“儿臣建议藉此成立一个负责全国防疫、提高医疗水平的衙门——比如叫卫生部、或者医药总局之类。来总管天下各州县的惠民药局和地方医学,培训他们尽快掌握种痘以及防疫之法。
  说着他正色道:“如此,不单天花可防可治,其余瘟疫发生时,地方州县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可以有条不紊的带领百姓防疫,将疫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
  “唔。”朱元璋闻言明显眼前一亮,他寻思片刻,圆圆的脸上绽开发自内心的笑容道:“好小子,好主意,咱喜欢的紧!”
  说着对太子道:“老大,老六这个建议我看行,你跟他还有老五,好好合计一下,赶紧拿个章程出来。咱要当成开年头等大事来办!”
  向来吝啬的朱老板,居然完全不考虑要花多少钱……
  “是,父皇。”太子点头应下。
  古月今坠
  第七一四章 洪武十三年
  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大朝上,朱老板亲自宣布,周王成功研制出能彻底预防痘症的‘洪武苗’!
  此事在朝野间早有传闻,文武对此都将信将疑。首先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但那洪武苗到底有没有洪武皇帝吹嘘的那么神,就不得而知了。
  但既然起了‘洪武苗’这名字,就没人敢提出质疑了。再说大过年的,谁敢给皇上添堵?于是纷纷奉上恭维之词,竞相说什么周王仁德、国朝盛世、天佑大明、救济斯民之类。
  真正让他们震惊的,是朱老板竟悍然宣称,自己已经接种了洪武苗!而且非但他自己,整个皇室都已经接种完成,连不满周岁的皇十八子朱楩,十九子朱橞都不例外。
  让大臣们不得不感慨,这老朱家还真是莽啊……也不怕出了问题团灭了。
  当然面上还得深受感动,说什么‘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圣君试痘苗’,陛下真是仁德齐天之类……
  朱老板也不管他们是真情还是假意,又乘兴宣布,将太医院升格为皇医寺,专管天下医药防疫诸事。
  按照太子、周王、楚王以及太医院正、院判共同商定的方案。皇医寺设有寺卿一人,正四品。少卿两人从四品,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二人,正七品。总太医、防疫、药局、医学、军医五署。
  其中,太医署由原先太医院改制而来,除继续负责皇室及王公大臣的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整理古今名医医案、收集天下应效药方,编录成书。并品其功效、去伪存真,择其善者传授州县,令医者依方用药之责。
  防疫署负责监控全国疫情状况,制定防疫抗疫方针,统筹指挥全国防疫抗疫事宜,并措置防疫药物、免费惠及受疫百姓。
  药局署则统管全国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自宋有之,是官方所办的药房,专为贫民百姓提供免费的诊断,以及廉价的药剂。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救济。
  朱老板心系穷苦百姓,当然不甘落后,洪武三年就下旨,命天下府州县开设惠民药局,免费救治贫病军民疾患,每局选设医官提领,于医户内选取内、外科医生各一员坐馆。
  至于药局最重要的药材来源,则朱老板一贯的风格,由药材出产地以课税的形式供给。
  朱老板的初衷绝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没那么美妙。大明朝根本没那个实力,负担不起这种免费的全民医疗,各地惠民药局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了。
  后来朱老板不得已改为以廉价向百姓售药,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依然没法改变各地药局缺医少药的窘况。
  但也不能说惠民药局没用,至少在瘟疫爆发的时候,朝廷有惠民药局这个途径,可以及时为老百姓分发药材,进行防疫指导。
  朱老板这次设立药局署总管天下惠民药局,也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让这一普惠百姓的德政,发挥应有的作用。
  至于医学署,则统管地方府县医学。医学是地方官府的下属公署,负责由医官带领本地医生‘习读医书、修合药饵,医治官吏及一应军民、狱囚人等疾病’。
  军医署,顾名思义则是负责为军队培养输送军医,管理军队医院的机构……
  ……
  这皇医寺与五寺并立,可以说把大明的医疗系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得到了太医院上下的鼎力支持。
  以往,太医只是介于官吏之间的杂职官而已。那些大臣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那是因为指着他们看病保命,实则没人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官员。
  现在有机会让医疗系统与大理寺、太常寺之类的朝廷机构平起平坐,让医官成为正经的朝廷大员。这种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太医院上下怎么可能放过?
  而且唯恐夜长梦多,几位殿下提出的所有方案他们都全盘答应,还一致恳请周王殿下担任首任寺卿……只求皇医寺早日成立,不要再节外生枝。
  当然皇医寺设立的如此顺利,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中书省没有阻拦。
  若是按以往惯例,这么大一个机构的设立,无论从官员编制,到费用拨给,乃至权责拟定,中书省都要锱铢必较的。掰扯个一年半载都算快的。
  但这回,以太医院名义所上的《请设皇医寺疏》,一送到中书省,胡相就大笔一挥,一字未改的批了。
  这才能赶上在元旦大朝宣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