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节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25-01-24 17:17      字数:4281
  “总比在宫外头哭强吧?”朱标沉声道。
  “还真是。”老四想想也是,至少在这儿哭,宫外人看不到。
  “你们两个先回去吧。”朱标又对哥俩道。
  “是,大哥。”老四老六应声退下。
  太子却走下台阶,朝着那群文官而去。
  “太子爷,当心点。”李文忠赶紧过来,小声道。
  “无妨。”太子摇摇头,走入了文官从中。
  李文忠和胡惟庸赶紧跟上,一左一右给太子爷护驾。
  果然,太子一走进去,文官们便把他团团围住,哭着喊着:
  “太子爷,恁要我们做主啊!”
  “太子爷,恁也是孔孟门徒,可不能眼看着大道将倾,无动于衷啊!”
  “是啊太子爷,恁不能不管啊!”
  朱标点点头,抬手示意他们先别说话。
  待文官们安静下来,他才问道:“那个被杖死的官员叫什么?”
  “叫陈汶辉。”便有人答道:“是个御史。”
  “吩咐下去,先别动他的家人。回头我劝劝父皇,这不是造反,祸不及妻儿。”朱标便对胡惟庸道。
  “是,太子爷。”胡惟庸乖乖应声。
  “臣等代陈汶辉谢殿下恩德。”文官们一看有门儿,赶忙得寸进尺道:“可是太子爷,这还不够,圣人被赶出国子学,亚圣被撵出孔庙,圣人之学被贬损,科举被肢解……我圣教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恁不能再渊默不言了,得为圣教发声啊!”
  “本宫肯定会替你们说话的,但这会儿父皇正在气头上,本宫现在说什么都白搭。”太子叹了口气道:“你们先把李廷尉的遗体送回去,待父皇冷静下来,本宫自会分说的。”
  “殿下,我们不是不听恁的旨意,只是实在不能这样出去啊。”郑九成落泪道:
  “我们抬着亚圣的牌位进来,什么都没争取到不说,还害他回不去文庙。要是就这样出去了,都不知道往哪里安放亚圣的牌位啊!”
  “是啊,陈汶辉、李仕鲁不能白死了,必须要让皇上改弦更张,不然我们就不走了!”这时,一个侍郎说了一句,马上引发了文官们的附和:
  “我们就跪在这里,等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一日不收回,我们就跪一日,直到全都跪死在这奉天门前!”文官们达成了一致,决定一起跪谏到最后……
  第七六三章 隐蔽的战争
  老四老六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登上了奉天门城楼上,居高临下看着太子被那群文官围在中央。
  “现在能体会到,我去年的感受了吧?”朱棣同情的看一眼老六道。
  “嗯,举世皆敌。”朱桢轻笑一声道:“大反派的待遇。”
  “还差点儿。”朱棣笑笑,压低声音道:“我当初可被老头子卖了,你好歹不会。”
  “那可不好说,看看他们这架势,八成是不会善罢甘休了,万一老头子顶不住压力,卖了我也是有可能的。”老六双手插入袖中,耸耸肩膀。
  其实他有心理准备,自己干的事儿,说是刨儒教祖坟都不为过,肯定要被天下士林群起而攻之的。
  但他不得不这样干。因为不这样干的话,度过蒙元低潮时期,卷土重来的儒教就会彻底掌控大明,而且这次他们的版本是令人窒息的‘程朱理学’。
  儒生没们用程朱理学改造大明的结果,就是以三纲五常禁锢国民的思想和行动,让中国第一次变得封闭、落后。这跟朱桢走向海洋的路线完全冲突,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幸,还有个对儒教不以为然的朱老板,才大大延缓了儒教徒的抢班夺权。
  在另一个时空中,朱老板停了科举之后,就一直在跟文官集团和他们背后庞大的儒教势力作斗争。
  他一面大力削弱孔孟的影响力,挫败文官恢复科举的尝试。一面全力寻找儒生的替代品,来代替他们治理国家。
  朱元璋算是最不看出身、任人唯贤的皇帝了,他任命过僧人、道士、吏员、商人、老农为官,只要有能力的就给他们官做,希望他们能代替儒生,帮自己治理好国家。
  可惜,治国这种事情,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一群外行怎么可能治理的好国家?虽然也有些人才可用,但总体没什么卵用。
  而且这么大的国家,需要海量的官员才能运转,所以不能只靠皇帝提拔,还得有制度化的选拔机制,来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朱元璋尝试过恢复举荐制,在国子学自己培养人才,但无奈势单力孤,都没有奏效。前者,举荐上来的大都费拉不堪,甚至好多都是文盲,根本屁用没有。
  后者倒是培养了不少人才,可问题是国子学的老师都是儒生,所以国子生也都被教育成了孔夫子的形状。
  待他们进入朝廷,成为官员后,反而让儒教实力大大的壮大。当国子生出身的官员,也一起坚决呼吁恢复科举时,朱老板彻底没办法了。
  终于在洪武十八年恢复了科举……
  之后,儒教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非但彻底垄断了文官队伍,还将太孙朱允炆洗脑为狂热的儒教徒。
  待朱允炆成为皇帝后,以齐泰、黄子诚、方孝孺为首的新一代儒教精英,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践行他们的政治理想,要用理学将大明改造成儒教的理想国。
  只是途中出了点小意外,他们鼓动建文帝削藩,结果削出了靖难之役,朱允炆一把火成了熟人,老四则进化为永远快乐。
  因为老四‘篡位贼子’的身份,在位期间自然与儒教水火不容,所以儒教对大明的改造只能退回零点,暂时停止。
  也幸亏如此,老四才得以毫无牵制的施展雄才伟略,五征漠北、七下西洋,重修运河、郡县安南,还编出了《永乐大典》……文治武功,震古烁今,让大明走向了巅峰。
  然而英明神武如永乐大帝,也没办法找到替代儒生的人选,也只能捏着鼻子继续用他们。
  所以该来的终究会来,朱棣驾崩后,他的儿孙彻底抵挡不住儒教的反扑。儒生们停了下西洋,撤了交趾布政使司,放弃了努尔干都司……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关起门过上了灭人欲、存天理的安稳日子。
  期间,皇帝偶有振奋之念,都被他们死死的摁住。
  譬如成化年间,大明第三强的宪宗皇帝想要再造宝船重下西洋,派太监去兵部索要宝船图纸和下西洋的资料,结果兵部尚书刘大夏说,没了,烧了。
  念头只能作罢。
  后来,宪宗皇帝听西厂太监禀报安南内乱,又想出兵安南,重建交趾布政使司,又派太监去兵部索要永乐年间整套安南的档案和地图,结果刘大夏还是偷偷藏起来,说烧了,没了……
  皇帝只能又作罢。
  ……
  刘大夏只是儒教文官集团的一个缩影,还有千千万万个刘大夏,一起编织成一个坚固的牢笼,将大明的皇帝、武将和百姓牢牢困在其中,不让他们探出头去。
  到那时,真是神仙都救不了大明了,也挽救不了中国的命运了。
  所以老六必须趁现在,利用老贼对儒生的轻视和反感,给他另一个选择。让大明可以不靠儒生就能运转,那样才有可能彻底改变大明的走向……
  所以这条路再难,敌人再多,他也要坚持到底,全力打破儒教的垄断。
  “放心,不管啥情况,四哥都会陪你到底的。”见老六久久不语,老四以为他有心理负担了,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像你去年陪我一样。”
  “嗯,四哥。”老六感激的笑笑,反倒给四哥吃颗定心丸道:
  “不过父皇这一折腾,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咱们手里又多了张孟子牌,他们想要拿回去,就得在别处让步了。”
  “哈哈,倒也是。”老四笑着点头道:“只要能保住国子大学,等三年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没错。”老六也笑着点头道:“到时候,他们再敢逼宫,就全都送去耽罗岛当马奴,正好腾出位置来给大学生。”
  “那到时候,他们反而就不敢闹了。”老四笑道:“所以他们现在得豁出去,把国子大学搅黄才行!”
  “那国子大学的孔子庙不建了?孟子配享不恢复了?”老六一脸坏笑道:“他们搬出孟子的牌位实在是一招臭棋。”
  “是啊,孔子好歹还能在秦淮河的夫子庙待着,孟子现在都回不去文庙了。”老四笑道:
  “他们必须得把孟子配享给恢复了,不然就是千古罪人。这么说国子大学的事情,还真得往后排。”
  第七六四章 僵持
  奉天门外的百官跪哭声,穿过层层宫墙,甚至能传到武英殿内。
  这让正在看帖回帖的朱老板心烦意乱,不断将看完的奏章丢到地上。
  啪的一声,一本奏章飞得太远,差点砸到走进来的太子。
  “什么大逆不道的奏章,惹父皇生这么大气?”朱标弯腰捡起来。
  “还能是什么?”朱元璋哼一声道:“无非就是骂街么,现在十本奏章,九本骂娘,看的咱想日他娘。”
  朱标打开那本奏章,随便念一段上头的内容道:
  “……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末吏,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
  “什么只要用了德行文章好的,就可以立即天下太平,这不是睁眼说瞎话么?”朱元璋不屑道:“要真是这样,大宋早该收复幽燕,吊打辽金了,还用等咱去北伐?”
  “唉,人家是儒家子弟,只能这么说。”朱标苦笑着将地上的奏本都捡起来,理一理放回御案。
  “那帮家伙还在那跪着?”朱元璋也懒得再看,拿起‘孝顺’,咔哧咔哧的挠挠背。
  “嗯,儿臣劝了半天也没用,最后只好答应替他们来跟父皇谈谈。”朱标实话实说道。
  “谈个屁!胡惟庸呢?”
  “胡相还在那里盯着他们呢,以免再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朱标叹口气道:“刚才有人要从五龙桥上跳下去。”
  “要跳河到外面跳,不准脏了咱家的河。”朱元璋一听就不乐意了,抬高声调道:“老二老三小时候往里头撒尿,咱都家法伺候!”
  “不是,这是脏了河的事儿么?”太子无语道:“吴状元又带着几百儒生,跪在午门外头了,这事儿不赶紧妥善处置,会越闹越大的。”
  “让他们闹去吧,看看是咱的刀快,还是他们的脖子硬。”朱元璋哼一声道。
  “他们再闹下去,朝廷就瘫痪了,云南也不要打了。天下初定,四方不稳,这股风潮再蔓延到地方,是会出大乱子的!”太子加重语气道:“爹,国家是咱家的。僵持下去,损失也是咱家的……”
  “行行行,咱知道了。”朱元璋告饶的摆摆手,吴太监赶紧带人,关上殿门人,让爷俩单独说话。
  “唉,老大,”朱元璋这才闷声对太子交底道:“你知道什么叫‘拆屋顶开窗户’么?”
  “没听说过……”太子摇摇头。
  “这是老六跟咱说的,他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朱元璋便学舌道: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说法有点意思……”太子先是一怔,旋即又哭笑不得道:
  “所以恁俩就照着孔子孟子下手?这不是拆屋顶了,这是把整间屋子都拆喽!”
  “那不效果更好么……”朱元璋便很得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