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节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25-01-24 17:18      字数:4513
  第一零六九章 相亲
  写好平生的第一封信后,第二天正好是千户所收信的日子,俞敏便起了个大早,把全百户所的信件一起送去杨林镇。
  大明共有三种官方驿传系统。
  驿站和急递铺已经介绍过,还有一个叫递运所。
  前两者是运人和公文的,后者则主要用来运物资的。前年征云南,大军的粮草辎重,就是递运所的军士负责运输的。
  为了方便将士们跟内地的家人联系,王爷便决定由官方的驿传系统,集中为官兵送家信。
  前两者都讲究效率,丝毫不能耽误,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了递运所身上。
  递运所会在经过千户所驻地时集中收取将士们的信件,然后通过层层转运,把信送到他们家乡的卫所去。
  以王爷的豪爽,这项服务当然是免费的。但要是想确保信能送到,而不是半路上遗失或者损毁,多多少少还是得给递运所兵士点儿好处的。
  俞敏又多给了半吊钱,让递运所把自己攒了半年的俸禄捎给老娘。
  洪武十三年,随着大明财政好转,也为了在废宰相后安抚人心,朱老板提高了官员俸禄,正八品年给米七十五石,钞四十五贯;正七品年给米一百石,钞六十贯。对之前还是大头兵的俞敏来说,绝对堪称丰厚了。
  而且王爷绝不拖欠官兵粮饷,文武官员的俸禄也一定及时发放,所以俞敏的经济状况已经大为改善。只不过他学着戚千户、牛百户他们的样子,给手下阵亡弟兄家里寄钱,那些伤残回家的也会给一份。
  戚千户当初告诉他,只有这样,将士们才肯为他们卖命。
  不过俞敏还太年轻,想不了那么多,他单纯的就是想让自己心里好过些。所以去年他一直没攒下钱。直到今年,在大哨乡安顿下来,才攒了十贯宝钞。又用吃不完的禄米,跟弟兄们换了二十贯,凑了那么三十贯钞,再加上王爷另发的五贯铜钱。统统寄给了老娘。
  本来他打算让老娘和弟弟来云南的,但昨天跟牛百户聊过之后,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人李家都不愿意来云南了,他就舍得让老娘跋山涉水来受罪?
  还是过两年再看吧。
  ……
  把钱交给代收的季镇抚时,俞敏还特意叮嘱说,一定要告诉递运所的人,自己在信里写了金额的。
  不是他不信任递运所的人。好吧,就是不信任他们……
  完事儿后俞敏如释重负,又赶回大哨乡,还没耽误当天的农活。
  那日之后,他就一边继续带着弟兄们开荒,一边儿等信儿了。
  然而他这边还没等到回信儿,那边牛百户已经给他物色好对象了……
  七月里的一天,牛百户把他从地里叫走,拉到河边让他从头到脚洗刷干净了。俞敏最大的优点就是绝对服从命令,依言把自己捯饬干净后,便见军士从马背的箱笼中,捧了两身青色的官袍,送到他俩面前。
  “愣着干啥,穿上啊?”牛百户一边穿自己的官袍,一边对他道。
  “这大热的天,穿这干啥?”俞敏看了直怵头。
  “干啥?相亲去啊!”牛百户没好气的白他一眼,又兴冲冲道:
  “我那便宜……哦不,大舅子,帮你物色到了个好女子,是临近寨子火头的闺女。人家父女这会儿应该快到了,咱们也赶紧去我舅子家吧。”
  “俺不想去,俺还没等到回信呢。”俞敏一开始是拒绝的。
  “我管你想不想去,这是命令!”但牛百户牛眼一瞪,他就只能老实听命了。
  不一会儿,两人在军士的帮助下,穿好了各自的官袍。武官的官袍跟文官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乌纱帽的两个翅儿更短更圆。再就是文官宽袍大袖,武官却是贴身窄袖的曳撒,穿戴起来行动更方便。
  当然最明显的区别,还是胸前的补子了,文官胸前补着各种鸟,武官则补着各种兽,也难怪会被后人编排为‘衣冠禽兽’。
  两人也不用怕穿混了,因为六品和七品武官的官袍一模一样,都是青色的,素银腰带,胸前补着只彪。
  果然是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一穿戴整齐,把佩刀往腰上一挂,两人马上彻底大变样,从两个被晒得黢黑的农夫,瞬间变成了威武的大明军官。
  为了壮声势,牛百户还把卫所仅有的八匹战马全都拉出来。他俩各骑一匹,余下六匹也让手下弟兄骑上同去,充作亲兵……
  一行人策马二十余里,进了嵩盟西部群山,又在山间行了十余里,来到个名叫‘法克头’的山寨前。
  说是山寨,其实也就是用木栅栏在半山腰上圈起来的一片山村。这里的寨主阿切便是牛百户的白夷大舅哥。而这次相亲的对象来自附近的者那村,同样是白夷人。
  白夷人主要聚居在大理,段氏就是白夷。当初大理国统治全云南,段氏自然要派族人镇守嵩盟州这样的战略要地。但元朝灭大理、入主云南后,段氏和大部分白夷人被迫退回了大理,却也有少数族人留下来,退居到山中结寨而居。
  法克头和者那村就是这样的情况……
  直到这时候,俞敏还是满心的不情愿。
  但当他跟着牛百户进了阿切的茅屋,见到相亲对象时,当时就情愿了。
  那是个晴朗的夏日午后,金色的阳光透过简陋的木窗,照在那个叫‘糯’的白夷少女身上。也照进了俞敏的心窝窝里,他永远也忘不了这幅‘日光少女’的优美画面了。
  哪怕事过多年后,同袍依然清晰记得,他当时嘴里蹦出了四个字:‘真白,真大……’
  不过俞敏后来反复强调说,他说的是‘眼睛真大’,不要想歪了。
  总之,这个十九岁的处男,一下就上头了。然后一直脑瓜子嗡嗡的,思维完全停滞。一点残存的意志,也全部被他用来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傻笑出来。
  这种情况下,自然全凭百户做主了……
  对方不会说汉话,他们也不会说白夷话,两边自然任由稍微懂些汉话的大舅哥摆布。
  阿切对牛百户说:“聘礼。”
  牛百户就赶紧让军士,将阿切吩咐过的聘礼搬进来。有公鸡一只,喜酒两瓶,还有两匹布,一坛子盐……
  对方收下,并回赠一盒粑粑,阿切便告诉牛百户,这说明他们同意了。
  第一零七零章 洞房
  既然双方都同意,于是马上定下日子,就在三天后的八月初一成婚。
  要不是婚房还没盖,牛百户恨不得明天就迎亲。但总不能让新郎新娘在透风透光的窝棚里洞房吧?
  所以喝定亲酒时,他便让人带着法克头的工匠回去,抓紧给俞敏建个婚房。
  当然,也不只是给俞敏一个人建房。最初搭建的窝棚住久了,开始漏雨透风,而且还那么逼仄。想让将士们安家带口,住房条件当然急需升级了。
  可他们百户所没人会盖正经房子,就是普通的土坯房也不会,更没功夫去学着干。牛百户便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他的便宜大舅子,让他帮着盖他们自己住的茅草房。
  当然先得集中力量,给俞敏把婚房建起来,也算先打个样了。
  白夷族工匠造的是一种叫‘木楞房’的传统民居,建筑的时候,先在地基上打上数十棵木桩做基础。木桩打好后,除了留着四角高大的木材作为整个房间的支柱外,在其它木桩在上面盖上木板做地面。屋顶再用茅草和泥土覆盖。
  至于墙壁,讲究点儿的用木板、有条件的用竹篾,实在不行,也可以用树枝编个篱笆凑合。
  百户所仓库里存了好多草席子,军士们便找出来十几条,安上去给俞总旗当墙使。别说,席子一卷,八面来风,十分的凉快。
  而且这种干栏式建筑上层通风干燥、防潮防虫,十分适合用作居室;下层可以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十分的实用。比起之前的三角窝棚来,住宿条件确实是巨大的进步!
  在白夷工匠和军士们一起努力下,仅用了两天时间,俞敏的婚房便建好了。跟原先那片窝棚一比,真是鹤立鸡群。
  大伙儿又凑东凑西,给他凑出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甚至还有新的铺盖……
  好吧,这么说有些唬人了。其实铺的是新草席,盖的是一块发下来做军服用的红棉布。
  但想想半年前来这里时,他们还啥也没有。现在已经有了像样的驻屯点,还能把新房布置成这样,真的已经很厉害了……
  ……
  八月初一,婚礼如期举行。
  俞敏和百户所的兄弟们,三更天就抬着轿子,吹着唢呐敲着锣去山里迎亲。
  到了者纳村的时候,已经是傍晌了,迎亲的军士们全都惊呆了。
  这者纳村穷还只是一方面,最让人无语的是,全村总共就一户人家,十几口人……
  “好家伙,这不是蒙人么?”有将士小声嘀咕道。
  “也没骗人啊,全村就他们一户,他们家当然就是村长家了。”也有那情商高的赶紧打圆场,这可是俞总旗的大日子,不能出状况啊。
  不过俞敏并不太在意这些,对他来说只要新娘子还是又大又白的那个,那这都不是问题。
  好在这件事儿上没出岔子,新娘子还是三天前那个糯。迎亲的队伍把新娘接上轿子,就赶紧往回走。
  不急不行啊,动作慢了,半夜才能回去,婚礼都耽误了。
  谁知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路过什么村寨,送亲的女方家属便会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摞,再请新娘下轿,连比划带演示的,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个“8”字才能继续走。也不知有个啥讲究。
  俞敏倒是乐此不疲,他这辈子还没跟年轻女子有过肢体接触呢。
  每次把‘糯’背到背上,感受到两手柔软又富有弹性的触感,还有背上传来的销魂滋味,俞敏就格外兴奋,觉得自己能背她一整天。
  不过这样一来,往回走的速度就太慢了。眼看着天快黑了才走出山沟沟,俞敏心说这样哪行?便趁着下次背新娘的时候,背起来就不放下来,朝着百户所撒丫子就跑。
  将士们见状哈哈大笑,也使劲敲敲打打,抬着空轿子紧紧跟上,把送亲的新娘家人全都甩在后头。
  后来将士们都觉得这么把媳妇背回来,既刺激过瘾,又能体现自己过人的体力,比用轿子抬回来有意思多了。于是后面成婚的将士们有样学样,都把媳妇从娘家背回来。
  再后来不光他们百户所,整个杨林千户所都这么干开了,竟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背婚”之俗。当然这是后话……
  ……
  单说俞敏,紧赶慢赶,总算赶在傍晚的昏礼前,把媳妇背了回来。
  回到百户所,自然就完全按照汉人的习俗来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唯一的遗憾是,俞敏他娘不在场,他只能带着新娘子遥拜东北方向,希望老娘能感受得到。
  然后就是全所吃喜酒,连张千户刘副千户都从杨林镇过来道贺,让俞敏受宠若惊。
  但到了闹洞房环节,他才是真的受惊了。一群精力过剩,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头兵,闹起洞房来那真是花样百出,百无禁忌。
  要不是张千户和牛百户在,估计俞敏能让他们折腾的暂时不举了。
  “好啦好啦,差不多了。”牛百户把一群混账东西撵出新房,又亲手给一对新人关上门,一脸可靠道:
  “放心吧,今晚不会再有人闹洞房了。谁再来我抽他。”
  那一刻,牛百户在俞敏眼里,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却不知牛百户只是想听墙根儿。这四面透风的吊脚楼,听起墙根来效果绝对好,就跟在现场一样。可不能浪费了这宝贵的机会……
  于是他和弟兄们悄悄躲在楼板下,听着上头的动静。
  可许久,上头一点动静都没有,有人奇怪的小声问道:“咋不说话?”
  “谁都听不懂谁的话,有啥好说的?”有大聪明答疑解惑。
  又等了好久,他们终于听到淅淅索索的脱衣声,所有人的耳朵登时竖起来了。
  然后头顶便嘎吱嘎吱的木头晃动声。也不知是俞敏太猛,还是白夷工匠技术不行,整个木头房子居然都跟着晃悠起来。让牛百户等人都不敢待在地板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