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养家记 第124节
作者:湘也      更新:2024-05-13 22:30      字数:3944
  四丫也在做针线活,给自己提前做冬日的衣裳。
  陈念莞是这会儿才知道,四丫的针线活也顶漂亮。
  “那是,小时候咱就跟阿娘婶婶们学着绣花了,因为我吃得多,要不干活,就没得吃。”所以四丫的啥活计干得都很好。
  陈念莞发现这一点的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
  这下好了,现成的绣娘,以后的针线活儿都交给四丫做,她多出一份月俸!
  最后要带的,自然是酱料了!
  蚝油跟瑶柱酱跟虾酱肯定是要的,她到京城开酒楼,可少不了这些美滋味的佐料!
  所以,在柳青等人回柳家村,跟柳大舅说进京事宜时,陈念莞也找四舅母要一批酱料。
  得知自己儿郎要跟着外甥女上京,柳大舅家亦是一阵轰动。
  那可是京城啊,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够去的地儿,光是路上的一笔花销可就不少了。
  去了京城,就能见许多大官,可能还会见着圣上老爷啊!
  柳家村这地儿,去过京城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怕是没两个。
  柳大舅激动得登时不顾长幼之别,拉住了陈念莞的手:“莞莞,你可得,可得替我瞧着点你表哥表弟!”
  要不是这外甥女本事,拉扯着柳家起来了,那大侄子科考不敢想,去京城就更不敢想了!
  如今跟着外甥女举人郎君?????去京城,也不担心侄子们被人欺负了。
  要是可以,柳大舅也想亲自去一趟京城,就是庄稼汉,也能涨见识啊!
  那大表哥跟柳四舅,亦是艳羡得眼都红了。
  但他们也知道自己不能轻易离开。
  大表嫂才在开年生了一个女囡囡,大表哥是走不开的,柳四舅家里头也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不便远行,再加上,如今柳家村里头的酱料坊建立起来了,村子里家家都有人在自家做活,又有地里的农活,单留柳大舅一个人肯定看顾不过来,家里头也必须要多两个成年男丁才更可靠。
  “阿爹阿爹,等我日后考举人老爷,也带阿爹你去京城,见皇帝老爷!”柳水直嚷嚷,让众人轰然大笑。
  “行,我就等着水哥儿你带阿爹去。”柳四舅一下抱起了儿子,呵呵笑了起来。
  寒暄过后,陈念莞便去找四舅母要酱料。
  她是早有准备,带了几个开糖水铺时自制的木桶,又临时找到何木匠,另外打造了几个可以合盖密封的小木桶。
  用瓷瓶带酱料太费事,途中还容易碎裂,不好保管,所以干脆就直接拿木桶来装了。
  大木桶下面盛装冰块,上面放几个密封的小桶后,再将木桶封盖,就得了。
  如今天气渐冷,那酱料应该不怕太快变质,但途中她还是会带上一些神仙粉,要冰块不够了,还能随时制冰,如此就能一路保证酱料的品质了。
  四舅母与大舅母帮着给她装酱料的时候,蚝油自然是装最多的,因为歇业了几个月的蚝油又开始炼制了。
  至于瑶柱酱跟虾酱,也是先满足外甥女的要求,要多少装多少,末了,还给她多递了一个坛子:“莞莞,你看看,是不是你要的那啥鱼露?”
  是四个多月前教舅母们做的鱼露?
  “你们有试着拿来做菜吗?”陈念莞记得先前虾酱做好的时候,舅母们就已经知道先拿来下厨做配料了。
  “哎,就平时拿来炒素菜,香得很,味道也够鲜!”
  做酱料便是这点好,有什么稀罕的,都能自家先尝,多一样配料,自家的菜都变得好吃多了。
  陈念莞止不住嘿嘿笑了起来,将一坛子鱼露也收了起来。
  四样酱料中,鱼露因为用时最长,存量也最少,而且还要靠天气晒制。
  舅母们是第一次做,虽然眼瞅着瑶柱酱跟虾酱都开始走俏,随后也照着陈念莞教的法子多做了几桶,但也不敢做太多,生怕做坏了。
  如今既然是成功了,等来年,她们也就敢像做蚝油等一般批量做了。
  陈念莞跟她们说了可能会在京城开铺子,届时会传信给阿娘,要她们供应的酱料,就直接装船海运到京城了。
  大舅母跟四舅母喜笑颜开。
  自己做的酱料要送到京城里头去,那京城里头的人也要吃她们亲自做出来的酱料,想想就兴奋。
  回了柳家村一趟后,陈念莞的行囊中,就变成酱料最多了。
  不过她也不怕,不是有四丫吗?
  她背着自个儿的行囊,轻轻松松就能拎着四桶酱料,还能多抗几个箱笼呢!于是陈念莞干脆将一套炉子锅子铲子篦勺等等都塞进箱笼里,也让四丫搬上了。
  临行前一日,柳氏将新做好的冬衣给女儿捎带上,又将两张百两的银票塞进了女儿手里头。
  “阿娘,不要给我银子了,我有,都带上了。”陈念莞想推辞,被柳氏制止了。
  “你啊,出门在外,谁知道银子够不够的?多带点,准没错。”
  陈念莞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然后又凑到柳氏耳边低声嘀咕嘀咕,将自己在府城五柳巷藏的一笔钱银告诉了阿娘。
  “你这孩子!”柳氏没想着大手脚花钱银的女儿,居然懂得藏金子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阿娘您要是手头钱银不够的时候,就去取来花吧!”陈念莞得意。
  “这一路去京城,可要好好的,等安置下来了,记得给娘寄信。”柳氏想到女儿女婿要到那么远的京城,又担心起来,“还有,记得路上小心,要真遇上什么,大事别急着出头,小事,忍忍就过去了。”
  陈念莞点头,“阿娘,放心,咱们那么多人一起上路,不怕的。”
  柳氏看女儿一脸兴奋,也不好扫她的兴,嘱咐两句,终是放女儿回隔壁张宅去了。
  想当初,她最远也就去过府城,还只是去了一次。
  如今啊,从县城到府城来往,都似再寻常不过的事了。
  她才适应女儿呆在府城,如今女儿才嫁没几日,就要送女儿女婿到京城那么远的地方了,做阿娘的,怎么能不挂心呢?
  柳氏一宿难眠,次日送行时,眼下挂了两个黑眼圈。
  陈念莞一见便知道阿娘放心不下自己,从出家门到码头,一直挽着阿娘的手,也不舍得放开。
  “要不,阿娘,你跟萱萱就跟我们一起坐船走吧?”陈念莞冲动道。
  “真的?”萱萱知道姐姐要去很远的地方,不过那个很远的地方叫京城,很大,很热闹,还很好玩,心里既难过,又羡慕,这时候一听这话,马上抬头去看阿娘。
  “假的。”柳氏赶紧摸了摸萱萱的脑袋瓜,“你姐姐到了京城,都还不知道有没有房子住呢?萱萱你想去没房子给你落脚的地方吗?”
  萱萱瘪着嘴,朝阿娘使劲摇摇头。
  陈念莞笑了,去掐萱萱的小脸,“等姐姐找到住的地儿了,我就接萱萱到京城玩儿,好不好?”
  “好!”萱萱使劲点头,而后想着姐姐要去那么远,自己要很长时间见不到姐姐,眼眶红红的,金豆子就掉了出来,“姐姐,你要记得回来看我跟阿娘啊,不要在京城太好玩儿,就把我跟阿娘给忘掉了。”
  陈念莞也鼻子一酸,抱着萱萱保证:“不会的,姐姐发誓。一定不会忘了阿娘跟萱萱。”
  来到这个世界,可是阿娘跟萱萱一直在身边支持着自己,她已经打心眼里把阿娘跟萱萱看作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了,怎么可能会忘记?
  “我跟阿娘说好了,等姐姐在京城赚了大笔的银子,就接阿娘跟你到京城去,以后,咱们不仅是县城里有家,在京城也有家,好不好?”
  “好!”萱萱哭着点头答应。
  在码头摆摊的那会儿,看着码头来来往往的行商船客,自己满脑子都是从他们身上赚钱,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从码头登船,离开这个她最熟悉的抚宁县。
  站在船舷边上,看着码头送行的人群里,萱萱抱着阿娘的腿大哭,阿娘也一边安慰萱萱一边红着眼,陈念莞也不禁眼眶一湿,泪便掉了下去。
  直到船只渐行渐远,再也瞧不见萱萱跟阿娘的身影,这才擦拭去眼泪,转头,握着站在一边等候着自己的张二郎的手,进了船舱。
  第109章
  分离的悲伤总是短暂的。
  船离开抚宁县码头第二日,陈念莞便坐不住了。
  上一世她就在诸多海产的城市里生活,喜欢吃海鲜呐!
  如今坐船,沿海岸而行,那是一路海鱼海虾相伴,怎么可能不想着海鲜大餐呢?况且自己还随船带着那么多美味的酱料,要是来一顿海鲜大餐……
  吸溜吸溜,陈念莞馋得差点没流口水!
  这些海鲜可不像上一世,死贵死贵的,可是不要钱的捏,免费的海鲜大餐,怎可以轻易放过?
  于是叫来众人,咱们,各自捕捞捕捞,我给大伙儿弄个美食怎么滴?
  众人都领教过陈念莞的厨艺,听说不花银子,只要从海里捞了啥,就能给陈念莞做好吃的,都愿意试试。
  能捞能钓,就捞就钓嘛,反正要捞不到钓不着,再吃干粮就得了。
  说干就干,几个人分头去寻自己抓鱼的工具了,等船只临时停靠的空档再进行捕捞。
  柳风最积极了,马上跑去找船上的伙计要渔具——船上的伙计改善膳食的时候,也会自己捕捞鱼的,找来了几个竹篮竹竿等,于是分给了众人。
  陈念莞看到其中竟然也有类似上一世钓鱼的鱼竿,竿子是竹竿,鱼线是搓好的麻线,至于钓鱼的钩子,没有,而是用一根骨针,绑在竹竿末端,钓的时候,再将骨针插进饵食里,等鱼儿上钩,同样可以拉上来。
  她登时来兴趣了,不过,考虑到上一世她对钓鱼不在行,于是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自己亲爱的夫君:“玉郎!”
  “莞莞!”
  陈念莞笑眯眯地把鱼竿递给了张二郎,“要钓好多好多鱼给我吃哦!”
  张二郎翘着嘴角接过鱼竿,点点头。
  其他打算捕捞钓鱼的人都分到了渔具,除了柳青。
  因为柳青居然晕船,只能整日里呆船舱里了。
  曾四带着一个随从,两个护卫同行的,这个时候见他们这边闹哄哄的,过来问个究竟,得知是要从海里面捕捞海产,也跃跃欲试,看张二郎手里的鱼竿,于是也找了一根。
  因为秋末,海上的风很冷,未免大家受?????寒或者掉进水里,陈念莞还是嘱咐大家注意安全。
  但毕竟都是靠海的村落跟县城长大的,自小跟水打交道,所以大伙儿的水性不差,都应了下来。
  等到船只临时停靠时,瞧见帆收起来时,大伙儿都迅速行动起来,毕竟船只停泊的间歇很短,得抓紧时间。
  柳熊拿的是竹篮,柳狮拿的是鱼篓子,两人在船舷边上将那渔具使劲一抛,就扔进水里头去了。
  柳风拿的是鱼叉,一头削得尖尖的,另一头还系着麻绳,见着鱼时直接抛掷出去,而后再用绳子拉起来,
  小佑则拿着渔网,大佬就是大佬,先找了一条绳子,一头绑在船舷上,另一头绑在自己身上,而后抓着渔网蹭蹭蹭就下去了。
  至于两位举人老爷,自然是举着鱼竿,由小厮帮忙放了鱼饵后,抛进海里头慢慢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