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步步入青云 第75节
作者:陈佳杏      更新:2024-05-21 21:38      字数:3933
  正说着,林夫人进来了,她刚刚去给小婴儿擦洗干净,又换了个干净的襁褓,抱了进来,“来,给青梧看看闺女,白白净净的小姑娘,长得可真是像爹。”
  林夫人抱着小娃娃走近了,却忽然发现韩青梧怎么是闭着眼睛的,她不禁奇怪问:“青梧你这是怎么了?眼里进沙子了?”
  韩青梧笑笑,不说话,只是头转向顾瑜的方向。
  顾瑜知道他这是要她来解释,为何他会闭着眼睛。
  她暗暗拿手拧了他,却也无奈,不能还让他这样,只得说:“那你……睁开吧。”
  林夫人见状,哪里还不晓得,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趣味,故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把小娃娃交给韩青梧,“抱抱你自己的闺女!”
  韩青梧接了过来,见她正歪着小小的脑袋,睡的正香。
  她的皮肤像顾瑜,白嫩嫩的,又很细致,五官长得和韩青梧非常像,但又要比他更柔和,秀美一些。
  韩青梧越看越喜爱,简直看进眼里拔不出来了。
  林夫人见韩青梧看的那么仔细,便打趣道:“是不是看这小姑娘长得太好看了?”
  “好看,真是好看!”韩青梧笑着道,他第一次抱这么小小的孩子,还是他自己的孩子。只是抱着她软软的小身体,韩青梧都觉得心都要化了,恨不能将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全部都捧到她面前。
  “给我看看。”顾瑜见他一直抱着,也不说抱给自己瞧瞧,她这个当娘的还没看见呢!
  韩青梧小心翼翼的将孩子放到她手上,还不忘说:“女儿是不是很像我?”
  顾瑜抱在手上,细细的看,长得还真是像韩青梧,她也是越看越欢喜,忍不住低头亲亲她。
  林夫人在一旁问:“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吗?”
  韩青梧道:“慕瑾,韩慕瑾。小名就叫瑾儿。”
  “瑾意喻美玉,又喻有美德的涵义,真是个好名字!”
  等韩青桐下午下学回家,看见刚出生的小慕瑾,也是喜爱不已,又得知自己已经升级做了叔叔,更是暗暗想到,以后有好玩的得带着瑾儿一起去玩,自己要有个叔叔的样子!
  韩青梧有了女儿后,学习更加的努力,他感觉肩上的担子陡然重了,多了个女儿,他感觉自己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
  大铭三十七年秋闱,在众学子或期盼、或担忧、或害怕的情绪中,悄然来临。
  韩青梧在这一年的八月,下场参加乡试。
  乡试的取士名额各地都不相同,所以规定考生只能在原籍参加考试。
  顾瑜考虑是否要同韩青梧一道回惠州城,韩青梧左思右想,觉得女儿才一岁,年纪太小了,回去路途太过遥远,还是留在京都更为妥当,顾瑜和孩子有杜有源和林夫人照顾,他很放心。
  六月底,韩青梧便同杨弘,杜惟一起回惠州城参加考试。
  待回到惠州城,又休息了几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乡试备考中去。
  转眼,便到了八月,这个月的初九,十二,和十五,是乡试的时间。
  乡试分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经义;第二场试论;第三场则是经史、策论。
  这三场考试中,以首场最为重要,以八股文的形式作答。
  考试时,考生入场的搜查要比前几次都严格,不许携带任何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东西,每场考试都规定黄昏时交卷,若到时未完成试卷,则再发给三支蜡烛,待这三支蜡烛都燃尽了,便必须交卷。考试结束后,试卷要经过弥封、誊录、校对等程序,然后再送交主考官和同考官评阅。一般十日左右会出成绩。
  乡试的录取名额有限,每个州府都不一样,闽南府今年的名额有六十五人,按照成绩的高低,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今年闽南府参加乡试的有三百七十六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等待放榜的日子,杜惟和杨弘天天来找韩青梧,杜惟很紧张,他一个人呆着就会胡思乱想,一会儿想自己若中了该如何,一会儿又想着,要是没中,怎么办?
  韩青梧本来觉得自己答题答的挺不错的,但多少也是有些担心,毕竟阅卷官的心思难以猜测。
  在八月二十六日这天,韩青梧约了杜惟,杨弘一道去看榜。榜单才刚刚放出来,前面已经挤满了人。
  走着走着,杜惟忽然停了下来,“青梧,你帮我看一下,我就不过去看了。”
  韩青梧看了他一眼,道:“好,那你在这里等我。”
  韩青梧和杨弘到榜单前排队,等着上前看榜。随着队伍缓慢前进,便听见前面已经看过的人,正往回走,还边走边议论,“韩青梧是谁?怎么让他得了这头名?”
  “听说就是惠州城本地的,院试的时候就是案首。”
  “是吗?这么厉害,这次又中了解元,看来是有真才实学的。”
  这下好了,根本不用上前看,韩青梧都知道自己中了,还是第一名解元。
  杨弘看向韩青梧,笑着道:“这下可以先恭喜你了!”
  韩青梧笑笑道:“眼见为实,去看看吧。”
  待两人来到榜单前,果然,最为醒目的便是韩青梧的大名,写在最上方,还是放大加粗的,务必让人一眼就能看见。
  杨弘这便拱手道:“真心实意的恭喜青梧兄高中!”
  韩青梧亦还礼道:“多谢!”而后拍拍他道:“快找找你和小惟的名字。”
  韩青梧从第二名开始,一位一位的找寻,一直找到第六十五名,并没有看到杜惟的名字,也没有杨弘的名字,他心中一惊,又从末尾开始,一位一位的查询,一直找到第二名,还是没有。
  韩青梧正要再看一遍,杨弘拍拍他道:“不用看了,我们没中。”
  韩青梧看了他一眼,又转回头,不死心的从第二名开始,一位一位的往后看,直到第六十五名,还是没有。
  杜惟和杨弘,真的没中。
  韩青梧缓缓直起身子,杨弘拍了拍他的肩膀,率先挤出人群,韩青梧又看了一眼榜单,遂转过头,跟在杨弘身后,离开了榜单。
  韩青梧走到杜惟面前,还未开口,杜惟便道:“我没中对不对?”
  “你怎么知道?”
  “我自己考的,我心里有数,再说你那神情也说明一切了。”杜惟捶了他一拳,道:“恭喜你了韩解元,你可真棒!不愧是我的好兄弟!”
  韩青梧硬扯着嘴角,露出一个笑容。杜惟没中,他即便中了第一名,也高兴不起来。
  “别这样青梧,”杜惟一手搂着韩青梧,一手搂着杨弘,“走,我们喝酒去,给韩解元庆祝!”
  杨弘带着他们两去了自家酒楼,要了个清幽雅致的包厢,待小二将酒菜送来后,便让人别来打扰,三人开始你一杯我一杯的对饮。
  杜惟喝的有点凶,一杯接着一杯。
  韩青梧也没劝,他知道他心里不痛快。
  杜惟喝的多,但他酒量好,也没醉,他端起酒杯,一仰头,一杯酒又下肚了。
  “这样也好!”杜惟放下酒杯,说道:“我本就不是读书的料,上次撞个大运,让我考中了秀才,又读了三年书,够本了,我现在就踏踏实实跟着我爹做生意。”
  杨弘也道:“我也该接手我家的生意了,”他端起酒杯示意杜惟。
  杜惟又满上一杯,与他碰了碰。
  杨弘接着道:“希望我们有机会合作!”
  “必须有!”说完,他一口干了杯中酒。
  韩青梧喝的不多,也喝的很慢。
  杜惟笑着跟他碰了碰杯,“怎么中了第一名,还不开心呢?”
  韩青梧摇摇头,“一直都与你们一起努力,现在这样,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无妨,我打算留在京都不回来了,那里贵人多,机会大,我想在那里试试。”
  杨弘也道:“我父亲也有想法在京都开设分铺。”
  “如此甚好,我们三人还是在一起不分开!”杜惟举起酒杯道:“来,不管将来如何,我们都要一起努力!”
  第82章
  这次回到惠州城, 韩青梧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稍事休整之后就开始备考, 考完之后休息了几日, 方才去拜访徐茂先生和原来的一些朋友。
  徐先生一切都好, 他的独生女儿, 徐筱雅就嫁在本地, 她家夫君是做绸缎面料生意的,家境富裕,小夫妻俩生活和美;苏掌柜两个店铺的生意都很好, 正在筹划开第三家分铺;他原来书院中的朋友,有的还在苦苦努力,有的已经放弃科举, 开始旁的营生。
  在惠州城的日子, 就在重逢叙旧中,轻轻滑过, 鹿鸣宴过后, 陈之与又派人来请韩青梧单独聚一聚, 韩青梧欣然前往。
  客似云来二楼包厢中, 韩青梧到的时候, 陈之与已经到了。
  韩青梧赶紧作揖,连声道:“抱歉抱歉, 让陈大人等我,真是惭愧!青梧失礼了!”
  “太客气了, ”陈之与虚扶一把, “今日我做东,自然要早些到,来来来,今日就是老友相聚,就别太客气了!”
  说着,陈之与将韩青梧引入座,“鹿鸣宴上人员众多,我都还没好好与你说话,你在京都,一切可好?”
  “托大人的福,一切都好!”
  “好,如此甚好!”陈之与抚了抚胡须笑道:“青梧老弟啊,你可真是信守承诺,虽说这还未全部考完,但就这案首,解元,已经彰显出你的实力了,还望老弟不要松懈,再接再厉,谱一曲三元一首的佳话!”
  韩青梧立即起身,作揖,“多谢大人夸赞!”
  “你这是做什么?!”陈之与拉着他,将他按到座位上,才道:“都说别这么客气了!”
  韩青梧笑笑道:“如此,青梧便不与大人见外了。”
  他顿了顿,又继续道:“我这次能考中,除了自己不敢松懈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大人您,您对我们这些考生学子,有诸多关心与爱护。接下来的考试,青梧定当全力以赴,希望能有机会,为惠州城争光,为大人争光。”
  说到这里,韩青梧又起身,给陈之与倒了一杯酒,双手端起,递到他面前,“不过这考场之上瞬息万变,青梧自是不敢托大,妄言一定能高中,唯尽力而已。”
  “对,你说的有道理,这个是谁也不能保证的!”陈之与顿了顿,又道:“当然,还是要多多努力。”
  “这是自然!”韩青梧又给自己倒了杯酒,端起说道:“青梧敬大人!先干为敬!”
  说完,他一仰头,杯中酒全数饮尽。
  “好,爽快!”
  陈之与也干了。
  韩青梧抿了抿唇,待那股辛辣的感觉下去,才状似不解道:“大人刚刚提到了承诺,这个,我倒是有些疑惑,青梧何时与大人有过什么承诺?”
  韩青梧说完,依然笑着看着陈之与,陈大人微愣之后,很快便反应过来,他这是不想重提旧事,不想有把柄落在别人手上。
  陈之与心中暗叹一句好心机!
  面上却丝毫不显,顺着他的话,就把这一段给揭过去了。
  韩青梧现在已经不是当日那个小子了,顺水的人情,为何不做?
  两人推杯换盏,又喝了几轮,韩青梧借机询问:“大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
  “但说无妨。”